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4章 窦宪和窦二娘

    “知我者,十娘也!”

    李乐看了看四周,这时已经进了雒阳外城,四周都是人流,于是道:“此处不是说话处,左右快到了,不如到了府上再说。”

    “好吧。”

    刘小迎点点头,当下不再说话,轻轻一夹马腹,速度一下快了三分,一行人一路小跑,很快来到了辅国将军府前。

    不想刚进花厅,才发现太子刘炟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了,同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

    却见那少年修眉端鼻,英气勃勃,双目湛湛有神,莹白色的肌肤竟是比一般女子还要细腻,长相可说极为出众,正是安丰侯窦嘉之侄,扶风窦氏长孙窦宪。

    对于扶风窦氏和眼前这个窦宪,李乐也算很有了解了。

    却说扶风窦氏真算得上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无比——其远祖乃是西汉孝文窦皇后之弟窦广国。

    而这个窦皇后正是汉武帝继位初期,那位权倾朝野,压得他抬不起头来的亲奶奶。

    自窦广国之后,扶风窦氏便是累世公卿,渐渐成为扶风第一大族,到窦宪曾祖父窦融时期,更是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党羽众多,成为割据一方的大军阀。

    之后窦融主动归附刘秀,很快官至大司空,位列三公,极盛时期,窦氏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与并时,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数,一时倾动京师。”

    只是后来窦融日渐年老,对家中子侄和孙辈管教放松,以致窦家人多依仗权势,放纵胡为,得意忘形。

    先是窦林谎报功劳,欺君罔上被下狱处死;再后窦融长子窦穆矫阴太后诏,强逼六安侯刘盱休妻娶他女儿为妻,事发后被免官罢职,连同整个窦氏遣返原籍。

    虽说最后因为窦融忧虑而亡,刘庄又下诏将窦氏子弟都追了回来,仍居京城。

    但因为这件事,窦氏也一下失势,权势地位一落千丈。

    罪魁祸首窦穆竟毫不认错,不思悔改,屡屡在家口出怨言,毁谤咒骂刘庄,被绣衣密使发现后逮捕入狱,与其子窦勋、窦宣一起死在狱中。

    其中窦勋正是窦穆的长子,窦融的长孙,眼前窦宪的亲爹。

    自此扶风窦氏越发沉寂衰弱,但随后处于制衡皇后(马援之女)家族扶风马氏的目的,也看在窦融率众来归的功劳上。

    四年前,刘庄又封窦穆的幼子窦嘉为安丰侯,食邑二千户,继奉窦融后嗣;并启用窦融的侄子,也是自己的姐夫窦固为奉车都尉,令其讨伐北匈奴。

    老将窦固也不负刘庄的期望,先是在天山大破北匈奴呼衍王,斩杀一千余人,缴获大量物资,为窦氏家族再次赢得声望和地位。

    去年汉军进击西域,大破北虏,斩首七千余级,随即平定车师,重设西域都护府,主帅就是窦固,耿恭的堂兄耿秉只是窦固的副手。

    本来照此趋势,窦氏复兴有望,很快就能再次跻身一流世家。

    偏偏窦嘉心怀怨恨自己作死,参与策划了不久前的粮食大战,甚至收容查氏余孽聂诸。

    事发后窦嘉在家中以死谢罪,窦氏一族也被连累。

    不但窦固被吓得立刻请辞了刚被任命的大鸿胪一职,从此闭门不出;窦氏其他子弟也再次被刘庄下令举族迁往原籍扶风。

    也在此时,年仅十六七岁的窦宪站了出来,带着十五岁的妹妹窦二娘来到辅国将军府的侧门,从清晨到天黑,一跪就是两天,最终窦二娘因体力不支,晕死过去。

    当时刘炟也在辅国将军府,听了管家禀报,两人都有一些心软。

    加上听到窦宪这个名字,李乐一下想到在原本的历史时空,击灭匈奴,燕然勒功的就是这位窦宪,就说出去见一见两人。

    哪知一见窦二娘,太子刘炟立刻就被她绝美的容貌所吸引,见她昏迷不醒,眉头紧皱,更在心底生出一种说不出的怜惜。

    便是李乐,初见之下也有短暂的失神,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并在心里惊叹——世上竟有如此妖娆妩媚,倾国倾城的女子!

    与刘小迎清冷英气,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冰山美人气质不同,也不同于可儿清丽无双,天真娇美,温柔和顺。

    这窦二娘长了一张媚到极点的脸,单是紧闭双眼的样子就让人忍不住想入非非,清醒过来后眼眸流转,更是烟视媚行,说不出的风情万种,摄人心魄。

    一句话概括,就是媚骨天成,天生尤物,说是祸国殃民,倾国倾城级别的大美女,都不为过。

    这窦二娘不但美貌非凡,气质也是优雅之极,说话也相当好听,人也极其聪慧,与人接触,总给人一种如沐春风很清爽又有点心痒痒的感觉。

    见到刘炟和李乐后,一番梨花带雨的哀求下来,刘炟的一颗心立刻就化成了绕指柔,温言安慰她说愿意给窦氏求情,又在三天前将其纳为孺子(汉时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称妃,妾曰良娣、孺子)。

    如此一来,窦宪也就成了刘炟的大舅子。

    “见过太子殿下,窦大郎也来了。”

    却说李乐,不知怎地对窦二娘天然有种敬而远之的戒备心,反倒是对窦宪比较有好感,与热情地两人见过礼后,便亲自招呼两人来到花厅坐下。

    却说窦宪看到李乐这般态度,心里也是暗松了一口气,脸上堆起笑容,无比恭敬地再次给李乐行了一礼。

    “谢过辅国将军。”

    李乐摆摆手,示意不用太过客气,这才望向太子刘炟,道:“五郎这时不在东宫与新妇你侬我侬,特意在此等我,可是有甚么要紧的事?”

    在没有外人和下人的时候,李乐与刘炟之间明显要亲近得多,都是以五郎、逍遥相称,李乐也不丝毫不在意地开起刘炟的玩笑来。

    刘炟闻言,脸色竟微微有些红了起来,点点头道:“倒没甚么要紧的事,就是……”

    说着就将目光望向了身旁的窦宪。

    刘炟自小就被立为太子,那曾开口求过人,当下脸色竟越发红了起来。

    李乐见状,立刻明白过来,当下接话道:“可是当今大汉百废待兴,窦氏亦有报国之心,也想为建设一个人人都吃得饱,穿得暖,无比强盛的大汉盛世出略尽绵薄之力?”

    “正是如此,逍遥果然洞察一切,吾还没说就都知道了。”刘炟开心笑道。

    李乐也笑了,心说这几日类似的话自己可是听得多了,不过自己虽然对窦宪观感不错,却也不能这样答应了窦宪。

    想了一会,与刘小迎交换了一个眼神,李乐缓缓开口道:“既然五郎都开口了,窦家又有报国之心,我自然也是乐见其成的。

    不过此次粮食大战,窦嘉乃是重犯,各大世家对此都是心知肚明,若是就这样轻轻揭过,只怕无法起到警示的作用,也有违陛下‘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两条宗旨。

    这样,窦氏如能将起到示范作用,带头将窦氏所有的奴婢、徒附全部释放,只留十名以下自愿留下的老仆服侍。

    再拿出所有钱粮、田地,除去日用所需,全部捐给少府,我便破例在在邙山书院再加一个名额。

    等两年后毕业了,看窦大郎自己的意愿,想在兴汉会或者军中做事都行,不过都要从最底层做起,你可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