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绩离京时尚是三月,春寒料峭。等四月行至江南,除了山间林谷,还能远眺几株桃李,城中已然换了芳菲。
河边的垂柳,绿叶儿已经长得老长。有那放牛的孩童,头戴柳条野花编成的花环,好奇打量着远归的行人。
卫绩笑了。
从腰间荷包里,掏出颗饴糖扔了过去。
这还是跟着某位爱吃甜食的大将军,养成的习惯。
无论是抚恤百姓,还是喂马行军,皆有奇效。
放牛娃接着糖,笑得见牙不见眼,却还是不失礼貌的在牛背上行了一礼,“公子要去哪里?可要指路?”
听着熟悉的童稚乡音,卫绩想张嘴答话,却发现在外征战数年,早已习惯官话,竟有些不大会说乡音了。
才皱眉组织语言,一队车马已经旋风般迎了上来。
“十一郎,果真是十一郎!快回去报信,十一郎到了!”
卫绩再抬头,看着数年未见,欣喜若狂,出来迎接的叔伯兄弟们,想说什么,喉头却已哽咽。
那放牛娃愣过之后,忽地满脸激动,从牛背上一跃跳下。沿着乡间小路一面跑,一面高喊。
“卫家十一郎回来啦!”
“随鬼将军打下渠州的十一郎回来啦!”
“卫夫人,卫小姐,你们家的十一公子回来啦!”
……
童音高亢,在乡间水田边回荡,几可穿透淡蓝天空上,几抹白纱般的流云。
半人高的庄稼地里,青翠的竹林里,有戴着斗笠,拿着锄头的乡亲陆续小跑出来。
“真是十一郎?是十一公子回来了么?”
“是哩,是哩!”
卫家最老成持重的大伯伯,高兴得不顾跛了的一条腿,跳下车来,团团拱手,“各位乡亲,真是我家十一郎回来了。回头请大家到我们府上来,一起吃个团圆饭。”
好好好!
乡亲们都激动坏了,有那老叟就说,“赶紧的,叫各家婆娘赶紧杀了鸡鸭,打起糍粑来。还有你,你们几个,去我家抓头猪来办酒。还有米酒,酒也带上!”
有年轻人已经笑着跑开了,“我家也有酒,也有大肥猪!你们帮我收着锄头筐子啊,我先回去杀猪了。”
“这臭小子,还抢上了!”
……
被亲人乡亲淳朴热情包裹着的卫十一郎,不争气的掉下了眼泪。
叔伯兄弟们俱都潸然泪下,“赶紧回家,回家见你娘去……”
卫绩再不理旁事,快马加鞭,赶回去了。
而卫家女眷们已经听到消息,集体出动,连衣裳都来不及换,齐齐奔到了大门口。
当中一人,素净朴素,焦灼万分的,正是卫绩的亲娘,卫四太太。
几年不见,卫绩才发现母亲原本满头乌发,如今竟添了不少银丝,而记忆里端庄光洁的脸庞,眼角也生出许多皱纹。
他再也忍不住,泪如雨下。
而一旁的卫家人,同样泪雨滂沱……
德安府卫氏,从祖上发迹开始,就从没有搬离过祖宅。反而一直将祖宅进行扩充和重修,最终在德安府形成一个庞大的聚居群。
大大小小, 足有几百户人家,上千族人和近万的乡亲们。
这也是当年在盗匪作乱时,卫家不能丢下大家,一走了之的原因。
多少年的老乡亲了,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就算不姓卫,能眼睁睁的扔下不管么?
可这一管,付出的代价是惊人的。
卫氏一族的青壮男丁,死了近七成。女眷也在迁徙途中,折损了近一成。
活着的男丁,又有两成都是当年未成年的孩童。
至于长者,少之有少。
如方才亲自前来迎接卫绩的跛脚卫大伯,便是其中一个。
当年,他是愿意跟着青壮去拼命的,可因其素有腿疾,人又沉稳老练,被族长亲自下令,带着乡亲和族人们逃命,如今亦是卫氏族长。
而当年的老族长,卫绩的亲祖父,还有他才成婚的两个兄长,数个堂哥,和几个热血的堂弟,全都死在替大家断后的那场战役里。
如今卫氏满门,大半寡妇孤儿。
自然,本地乡亲们,也是死伤惨重。
象方才那个放牛娃,他叫小豆子,一大家子十几个人,最后只活下来他和堂姐两个。
也亏得卫绩投军,一路建功立业,有功名傍身,才让外人不敢来欺。
后又跟成安公主府合作,做起竹纸生意。使得濒临崩溃的卫家和德安府百姓,总算有个营生,渐渐恢复了元气。
待一大家子抱头痛哭过,也热热闹闹杀鸡烧猪,祭拜过祖宗亲人,吃过乡宴,卫家如今几个主事人,就跟卫绩母子,在堂屋里说起正事。
“……也亏得那竹纸生意,盈利颇丰。战后德安府如小豆子姐弟这般孤儿很是不少,如今都收拢在各村,由卫家牵头,从公中的竹纸生意里拔了钱粮养活。就为这事,还得了好几次衙门里的嘉奖。这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也更肯护着卫家了。”
卫大伯哂笑,“之前也不是没人看竹纸生意眼红,想插一脚来着。可咱家还没怎样,乡亲们就把人打跑了。且在这方圆数里都放了话,竹子只许卖给卫家铺子。谁要敢卖给别人,敢给别家作坊做事,就全家一起赶出去!”
卫绩颔首,很是赞同。
他虽因久别重逢,才痛快哭过一场,但心志早在军中历练得刚强冷硬。
慈不掌兵。
卫家元气大伤,正是要积蓄力量的时候。此时来抢卫家生意,简直就是趁火打劫,无耻之极!
若是自家滥好心,讲什么仁义,开了这个口子,众人都来抢生意,那卫家几时才能复起?
一个没有实力的家族,早晚被人欺负死。
留着短须的卫九叔道,“也不都是坏人,洈水卫氏这回就帮了大忙。最早给咱们送粮送布,度过难关不说,这几年我们说了几次,要给他们也建个竹纸作坊,他们却坚辞不受,还把那边的竹子都卖给我们。”
“九叔就是心善,总把人往好里想。”
如今年轻一辈里的俊才,留在家里打理竹纸生意的卫五郎道,“洈水卫氏肯这么仗义,不也是听说十一郎帮孙太医家谋了不少差使?人家志向可大着呢。”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