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些都跟身处陵阳县的众人没有关系了,听周兰若描述是京城的盛景,村长心里沉寂的念头又重新活跃起来,但低头看到自己枯树般的手,又归于平静。
人老了,他这辈子就好好待在周村吧,要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族人们都过上富足的日子,也算不枉此生,“你不在的这些日子,我时不时去村头瞧一瞧,那几个丫头,将客栈打理的很好。”
说起这个村长就忍不住的惋惜,这么好的姑娘,要是村里的后生能娶回家,子孙三代的教养都不用愁了,可惜,配不上人家。
周兰若知道这是村长的好意,帮她看着客栈,心里头暖暖的,老人家虽然是书生,但从来没因为未婚先孕的事情看不起她,这半年对她多有帮助,不然东篱的发展也不会这么顺利。
“那可是我调教出来的,自然不会差。”她难得的露出小女儿的心性,也是真的把眼前的人当做敬爱的长辈了,“说来也快两个月了,通往南山谷的石板路修的怎么样了?”
提起这个事情,村长打起精神来,“这三四月份,地里的事情也多,但慢慢做着,总算是建好了,得空你可以去看看。”
“等明天我就去山上。”她也是迫不及待的想开展下一步的计划了,这多拖延一日,丢失的可是大把的银子。
跟村长聊着南山谷的事情,可没过多久,周兰若就发现他精神不济,也不好再继续打扰,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找宋华替他把脉看看,人年纪大了,身体就容易出毛病,这般好的村长,要长命百岁呀。
她看到出来,老人家是真的一心一意为族人打算的,这样的胸襟是她所没有的,即使脑海里有许许多多的点子,也不会想着为了百姓鞠躬尽瘁,只想顾着自己的小家,她是不是太自私了点?
心里存着事情,面上总是会带出一两分,在村口等她的穆少轩将人拦住,“怎么心不在焉的,回到家还不开心吗?”
“没有,只是想起一些事情。”周兰若跟着他的脚步,在田边缓缓的走着,看着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耕作的村民,心情愈发的沉重了一分。
“同我说说吧,说不定的我能帮上什么忙。”
有穆少轩在身旁,她突然变得柔弱起来,好像自己也有了可以依靠的港湾,不必事事都表现的坚不可摧,“如果你有办法让这些百姓过的好一点点,你会怎么做?”
他没想到兰若会问这个问题,步子稍稍停顿了一下,回头看着正在等他回答的人,“没想到我孩子的娘还是位忧国忧民的奇女子。”
穆少轩这话说的很真诚,并不会在揶揄她,也没有因为是这样虚泛的问题而敷衍。
“你知道我少年时候的愿景是什么吗?”他回想起十三四岁时候的自己,“那时满腔的书生意气,想着以后要做让百姓过好日子的清官,可最后我连贡院放大门都没有进。”
虽然已经释怀,但提起往事,他还是有些惆怅,周兰若感受到他那一瞬间的脆弱,想也没想,就伸出手,与穆少轩的手十指相扣。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世道不会因为我们这样升斗小民的一些举措而改变的,能做的只是让身边的人过的好些。”他不希望兰若做大公无私的善人,那样太累了,而且过的未必快活。
她也只是一时钻了死胡同,这里有着许多她以前未过的苦难,难免于心不忍,可她只是一个普通人,若有余力就尽量做些改变,也不知道最终这蝴蝶翅膀能煽动多远,至少,周村的生活比以前好了一点点不是吗?
想开了的她抬头冲着穆少轩粲然一笑,那一霎那仿佛山花盛开,“谢谢你陪着我聊这些。”
“只要你愿意,我可以一直陪着你。”能在你身边,才是我的荣幸呀。
话题终结者说的就是他了,本来还满怀感激的周兰若,当即就挣脱了他的手往回走,转过身去的脸上却染上了红晕。
今日的东篱是格外热闹的,雪海早早的就开始处理食材,操办了满满一大桌子的菜,这氛围,跟过年是的,不明情况的客人还以为店家遇上了什么大喜事呢。
这时候也没那么多讲究,大家都围在一桌,欢迎周兰若的归来,这期间当然少不了敬酒的,推杯换盏间将氛围炒到了**,好好的客栈,瞧见这情形,只怕会误以为是酒馆。
众人都高兴,难免没了节制,等晚些时候,一群人已经迷迷糊糊的了,连李婶都没忍住小酌了几杯,要不是还有大丫和玉翎清醒着,只怕明天就要收到客人的投诉了。
当然穆少轩也是没有倒下的,这么点酒对于他来说根本就是毛毛雨,但大家哪里敢让这位大爷收拾残局哟。
宿醉的滋味可不好受,周兰若等到日上三竿的时候才悠悠转醒,厨房里有着一大锅的醒酒汤,是专门为她们这群酒鬼准备的。
转悠了一圈,才发现穆少轩送怀安去私塾了,她这个时候才想起自己忘了什么事情,懊恼的揉了揉脑袋,真是喝酒误事,还说要谈面膜的事情呢,他这一走,不知道下次来是什么时候。
周兰若是不喜欢这种今日拖明日,明日复明日的感觉的,可现在也没有什么办法,回家的时候刚巧撞上了要出门的宋华,见他背着背篓,“你这是要上山采药?”
“嗯咯,最近药材用的快。”本只打算在田野间找几味药的宋华,见到她那明显还有后续的眼神,鬼使神差的改了行程,采药换个地方也没有多大的妨碍。
这答案果然让她欢喜,“那你等我一下,我们一起上山。”瞧着消失在门后面的身影,宋华受她情绪的感染,也展开了笑颜。
周兰若动作麻利的很,没有让他跟穆少轩一样等一个时辰,用头巾将一头青丝包起来,换了身粗布的外衫,背了个同款的背篓就出门了,这背篓可都是出自村里二大爷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