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36章 可怜的亩产量

    ‘百丈原’驻地该咋训练新兵还是咋训练,只要加强周边的情报工作,不被小鬼子打个突然袭击就行呗。朱老蔫送来的这两三百的土匪流民之类的新兵,还要继续补充食物,恢复体力。

    大荒谷匪窝的新兵同样也是这样道理,一个个饿的面黄肌瘦的,体力不恢复了,无法进行高强度的军训的。大荒谷匪窝怕是稍微能打一些的土匪也就三十个左右了了,咋看都是外强中干。

    没关系,大部分的土匪不都这样吗,土匪里有一小部分能吃饱的亲信就不错了,大部分都是饿死鬼。所以,‘开山熊’看鬼手七的土匪队伍才是正常的。

    在红巾军里,当然不能这么搞了,首先给新兵们吃饱,能吃饱饭,在这年代简直就是最幸福的事儿了。要不是吃不饱,谁特么愿意当兵?何况还是土匪呢。

    吃饱了,新兵们才会逐渐有归属感,这个归属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再有文工队的队员娱乐娱乐,还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归属感,觉得这个集体,才心里更愿意留下来不是?

    吃饱饭和文工队表演鼓舞士气,这是目前的预备队新兵培训的最大的两件法宝。

    不管士兵要训练,时不时的买进来的小姑娘,也给文工队增加了不少的新鲜血液,这么多文工队的小姑娘整天在给新兵训练鼓舞士气,你个新兵大老爷们好意思都奸耍滑?这就是异性的刺激问题了。

    鬼手七从包大壮那学来的新歌,也在预备队里,通过文工队的嘴,先流传开来,再传进红巾军的主力部队。鬼手七毕竟是大学生,有文化,做一些简单的节目编剧,给文工队也提供了不少节目表演素材。

    文工队的节目不要太复杂,简单易懂,中心思想就是揭露小鬼子的暴行,激起新兵们的同仇敌忾,鼓舞抗战热情。

    现在的预备队功能是越来越多了,士兵、特战队员、情报人员、文工队新成员、识字算数的成员,甚至报务员等等,反正,鬼手七觉的啥有用,先练着呗。

    鬼手七在大荒谷匪窝这么训练,二海在‘百丈原’驻地也得这么跟着啊,毕竟,鬼手七做的有道理,为啥你不跟着学?

    高家堡买人也不是总买的,买人也要花费钱粮的。预备队大致有六七百新兵了,高家堡基本上就停止了购买青壮的动作。只不过呢,平时多注意一下,谁家有可能有买人的打算,真需要的时候,出手买人也准确一些不是?

    为什么朱老蔫支队出去晃荡一圈,还要带回一些新兵,因为凤凰县自己弄来的新兵都要花粮食买的吗,能省些粮食有啥不好的?

    高家堡给的价格不低,一个青壮,就给你一百斤杂粮呢,你可以想象,要是三百个青壮,那就是三万斤杂粮。总这么买下去,高家堡也该破产了。

    幸好,高家堡开辟出了通往川宇县的铁蜈蚣的走私商路,赚了不少,好歹是能维持下来了。

    民国时期的粮食产量低的可怜,尤其是抗战爆发之后,粮食亩产进一步下降。有人戏言:“一个人可以挑走一亩地的麦子。”可能吗?

    真可能,这时期,一亩小麦的产量能到一百斤就不错了,大部分亩产都是七八十斤。

    有人说了,细粮亩产低,那粗粮呢?

    有文献资料记载抗战时期山东的粮食亩产:小麦77斤、大麦77斤、高粱88斤、大豆61斤、谷子106斤、玉米85斤、地瓜695斤。

    抗战胜利之后,在解放区致力于发展生产、精耕细作、兴办水利,到了一九四八年,主要农作物平均亩产量分别是:高粱138斤、大豆87.5斤、谷子156斤、玉米144斤、地瓜931斤。

    是不是很好笑,一点不好笑,历史就是这样的。那时期不是现在,现在社会,亩产动辄几千斤。

    所以,大家不要觉得包大壮买点杂粮都那么费劲,又是求孔家,又是求小鬼子的,很废物不是?粮食亩产低啊,你没有极高的价格(地主家囤积粮食还不就是为了卖出高价,牟取暴利吗),谁卖给你啊。

    所以,那些大市场、大油坊之类的,能帮着包大壮养几个护卫,包大壮都老高兴了。这时代的人可是老能吃了,在包大壮的队伍里,还都必须要吃饱才行,那得多少粮食啊。

    红巾军里也一样是这样的情况,将士们吃不饱,你还打个屁仗了?所以,红巾军打了几年,到现在了,队伍的主力规模超过一千多人,就很了不起了,再多,吃也吃垮你了。

    即使这样,红巾军的三个支队也得总出去打秋风才行,否则,粮食真的要供给不上的。

    鬼手七从‘开山熊’换到的白面,还得送到长阳镇的刘娘那边去,换些豆油盐巴之类的,继续倒腾赚钱粮啊。你以为你吃得起白面?

    大家看看上面各种粮食亩产就知道了,这年头,你能吃上高龄米、玉米之类的,都老牛逼了。高家堡买人说是一百斤杂粮,大部分都是地瓜,别看高家堡的土地贫瘠,多少还适合种植地瓜。

    你别管能种植啥,是粮食就行呗。贫穷的旧中国啊,要不是地瓜土豆之类的亩产还可以,饿死的人更多。

    为啥大家评定主粮的时候,很多老人一听说没有地瓜这样一项,很迷茫。要不是地瓜,那年代得饿死多少人?很多老人的小时候,都是吃地瓜长大的。

    网上流传的那句笑话,来形容康熙盛世:“康熙康熙,吃糠喝稀!”

    这个‘稀’是啥,你以为是大米粥还是小米粥还是玉米粥啊?大部分都是地瓜粥。要不是康熙年间大力推广了地瓜种植,普及率很高了……说白了,明朝时候,地瓜要是普及种植了,还真不一定灭亡。

    我国的老百姓啊,忍耐力是极强啊,但凡有口吃的,就不会造反,哪怕是地瓜野菜粥。

    为啥当初的高佬台在高家堡那么牛逼?甚至在凤凰县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牛逼分子,因为,高家堡属下的耕地貌似贫瘠,大致有不少的耕地是适合种植地瓜的,亩产量还不错。怎么?地瓜不是杂粮吗?

    有地瓜吃……还得是地瓜就着野菜熬成粥吃,就不错了。真要是饿急眼了,树叶你得吃,树皮你得吃,甚至柴火棍子剁碎了煮一煮,你也得吃……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