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愣,疑惑道,“是什么?请仙官明示。”
“就是科举制!”
江月说道,“陛下继承前朝的科举制,本意和初衷,估计和隋文帝一样,是为了打击门阀,选出一些只忠于朝廷和陛下的人来,分化门阀对朝廷的垄断,解除门阀,对朝廷的威胁,对吧?”
“正是!”
李世民听了,重重的点了点头,“仙官说的,完全是朕之所想。可是,可惜,失败了。”
说着,李世民苦笑了一声,“这几年,甚至是父皇在位的那几年,科举科举,结果,选出来的人,也全都是这些门阀集团,自己的人……呵呵,朕的一片用心,完全被白费了!”
“所以,陛下的想法是对的,只不过,做法,需要改一改。”
“如何改之?”
“科举改革!”
江月笑道,“只需要将科举制完全改革,那就能一步一步的,解除关陇集团,门阀势力,对朝廷的垄断,对皇权的威胁。”
“哦?”
李世民眼前一亮,拱手道,“仙官,世民,愿闻其详!”
“首先,现在的科举制,选拔范围,太过于狭窄。”
江月笑道,“选拔范围小,初始的要求高,那就使得天下寒门,不能入选,如此,陛下的初衷,自然就不能实现。所以,得扩大科举的范围!”
“扩大范围……”
李世民听了,点了点头,“说得对,科举参与的人,得增加。”
“是要增加,不过,未必是着急于眼下……”
江月笑道,“如今文臣武将,多出于世家,而寒门,出一个文人,不管他最后到底能不能为朝廷所用,他都不能直接被陛下所知。因为,但凡有点能力的,他们想要生存,获取财富和地位,首先,必须得依附门阀世家。所以,等到陛下发现他们了,那他们,早就和门阀一体了,自然会为门阀的利益着想,所以,就算是现在,放置于四海,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的没有依附门阀,而截然独立,等待陛下垂青的呢?”
“恩……”
李世民听了,点头道,“此言甚是!若非瓦岗来的那几个武将和谋臣,只怕满朝,都还是关陇集团之人!”
他看向江月,“所以,是该如何?”
“呵呵……”
江月笑了笑,“这就比如选将,如果能报名参军的,只有五人,那就只能从五人中选,就算再差,那也是五个里面最优秀的。可是,就算最优秀,哪也不过五人里优秀的!可是,如果能参军的,变成十个,或者,二十个,再或者,五十个,一百个!那,所选出的人,定然是这一百个之中,最为优秀的!”
“恩,是这么个道理……”
李世民点了点头,问道,“仙官的意思是,扩大能用之人的人选?可是,你刚才不是说了,这些寒门之人,但凡有点能力的,都首先会被那些门阀给选中么?”
“这些人,自然会被门阀选中。”
江月笑道,“可是,如果,普天之下,人才众多呢?”
普天之下,人才,众多?
李世民听了,当即诧异,“此话怎样?”
如何能做到,普天之下,人才众多?
“陛下。”
江月说道,“虽然我朝创立以来,江山未定,就设下诸多官学。地方上也设有州、县学,学校,自然众多。但是,陛下请想一想,着所有的官学当中,到底有多少,是提供给,普通的寒门学子的?又有多少,是提供给,门阀集团的新一辈的年轻人的……”
李世民听了,微微一愣。
国子监的事情,他因为支持科举,所以,有过了解。
朝廷有国子监,下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六学。
每个学类,学生不同。
第一是国子学,学员规定为三百人,专门招收高干和京城干部的子孙;
第二是太学,学员规定为五百人,招收中、高级干部的子孙和近亲;
第三是四门学,学员规定为一千三百人,其中五百人是普通干部的孩子,另外八百个名额是专留给老百姓中优秀青年的;
第四,此外有专科的律学(法律)、书学(书法)和算学(计算)等,招收小官和平民子弟;
第五,京都及各都督、都护府(类同今天的军区)、州(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省)、县都分别设立学校,招收学生,人数不等。
第六,中央政府中和太子宫中又设有弘文馆和崇文馆,各收学生三十名,都是皇亲国戚、宰相、一品大官和大功臣的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