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辉没去的别处,直接去的庸王府。
庸王被幽禁于此,庸王不能随意进出,外人亦是如此,庸王府不是想进就能进的。
明辉直接被守门的将领挡在门外。
好在明辉早有准备,取出皇帝御笔亲书的手谕。
守门将领一见立即不敢留难,只是面露为难,“明大人,您有皇命在身,卑职不敢阻拦,只是您的这些手下……”
他看了眼明辉身后的手下几人,意思很明显。
明辉明白,跟自己手下打了声招呼,“你们在此处等候,本官自行入内便可。”
众手下称是,听命在一旁守着。
见明辉配合,守门将领心底一松,“谢大人体谅。”
明辉虚应了声,随守卫入内。
……
“明辉?他来干什么?”
听见孔也的通报,庸王嗤了一声。
“回禀主子,明大人说是办案所需。”
“办案都办到朕头上来了,真是好本事!”庸王眼里戾色一闪,面色难看。
孔也脖子一缩,怯怯问道:“那奴才这就将人赶走?”
就算是被幽禁,庸王也有权选择见与不见。
未想庸王却是一笑,“不,将人带进来。”
孔也惊诧,却知不费心琢磨庸王如何想,忙领命去将明辉带上来。
不多时,明辉入了内,他鞠躬行礼拜见,“微臣明辉拜见庸王爷。”
庸王高高在上坐着,嘴角噙着嘲讽意味十足的笑容,“竟不知今日吹得是什么风,将当今跟前的大红人、刑部尚书明辉明大人也多到了来?”
明辉像是听不出他语气里的阴阳怪气,将自己的来意重新说了一遍。
“云锐玦谋反案?”
庸王目光微闪,“这案子不是早就盖棺定论了吗,还有什么可查的?”
明辉解释道:“此案是圣上下旨重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圣上有命,下官也只能听命。”
“好一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真是一条好狗。”
明辉早知从庸王这不可能得到一句好话,听见这侮辱的话语也未恼半分,仍装听不见。
见状,庸王脸上鄙色更显,背往后靠了靠,“你查云锐玦的案子,跑到本王的府邸作甚?难不成你觉得本王跟此案有什么关联?”
“下官不敢。”
明辉拜下,“庸王爷误会了,实在是时隔多年,此案的知情人仅剩寥寥,下官无法,这才无奈上门求问王爷。”
庸王冷哼一声。
明辉再拜,“据臣所知,当年吴王被擒,口口声声辩称自己是奉命救驾,而非谋逆。只是当先帝让他拿出证据时,却发现所谓先帝手谕,其实是假的。”
回想当年事,庸王一脸鄙夷,“当年是假的,先帝在行宫一直平安无事,何须他云锐玦救驾!
所谓的被蒙蔽,根本是云锐玦穷途末路下的最后挣扎罢了。
这点先帝如何不知,但还是愿意给云锐玦机会自辩,结果呢?云锐玦辜负了先帝的一片信任、一片拳拳爱子之心!
那张手谕,虽然极力模仿先帝的笔迹,但是明眼人还是能看得出来根本不是御笔亲书,也没有任何其他信物证明。
如此拙劣的骗局,云锐玦竟还贸然率兵前往,谁会不知他打的什么主意。贼喊捉贼,可笑!”
明辉眼眉微动,“王爷也说这是一场拙劣的骗局,吴王能坐上储君之位,怎么也不可能是笨人,何以会以为能够凭此计骗过天下人?”
便假设一切皆是吴王的设计,吴王心一横弑父杀君,灭了行宫所有人,可还有天下臣民,还有宗室藩王,没有无懈可击的解释根本交代不了。
吴王便是坐上了皇位也会被拉下来。
“也许被权位迷了眼,谁知道呢?”
庸王皮笑肉不笑,“这一点你应该去问云锐玦,而不是来问本王。”
“王爷所言的是。”
明辉赞同地直点头,状似感慨,“下官确实很想问问明明手中有真的手谕,却没拿出来保命,而将假的交上去?”
庸王闻言掩不住嘲讽。
真的手谕,怎么可能?
庸王原本还漫不经心,待看见明辉从怀中掏出之物时,他顿时脸色一变,豁地从位置上站起,“这东西你从哪得来的?”
明辉等的就是这个反应。
原来庸王真的知道这东西的存在。
“惠帝二十三年,也是在江州行宫,藩王厉王拥兵叛变,率兵杀入行宫,先帝命悬一线。彼时向家军驻守在东洲,收到圣命后及时带兵赶到,解了危机。”
就是有了这救驾之功,先帝对向家越发倚重,向家趁机上位,势力逐渐坐强。
先帝则因此落下阴影,终身不再踏足江州行宫。
就是去也是去京郊行宫,而且每次去都带足了兵马,以备不时之需。
不过这些都无干,重点是都是行宫。
一个江州行宫,一个京郊行宫。
未曾写明,说是哪个都可以。
还有,这纸圣谕,没有抬头。
寥寥数语,只点圣驾危急,要求带兵至行宫口救援。
向盛康敢从东洲带兵去江州,必有手谕在身。
那上面又会如何书写?
偏偏向盛康还是庸王之岳父。
这其中,实在有太多巧妙了。
“竟然连这点都能想到,不愧是你,明辉。不过……”
庸王意味不明地盯住明辉,猝然一笑,“明辉,念在咱们曾经君臣一场的份上,本王劝你,此案不要继续查下去。”
明辉神色未变,“王爷是在警告下官?”
“不,这绝对是好心。你手上这纸手谕,难道你就没想过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吗?”
说这话时,庸王笑得极是诡异。
明辉心里咯噔一声,有了不祥的预感。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