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八章:突飞猛进的局势【求鲜花,求评价】

    此内容m.htzyk.首发    “多谢大人!”

    “诶呦,多谢大人啊!!”

    老者是茶馆的老管事了,他现在也明白,面前的曹孟德,可不是当年那个毕恭毕敬,拿着大量钱财,来求一句评语的曹孟德了。

    虽然不至于权倾朝野,但他手底下的兵马,还有本身的人脉势力,都如日中天,正在朝堂之上冉冉升起,乃是门阀新贵。

    曹参之后,又有沛国谯县无数豪杰跟随,他已然是惹不起的存在。

    老管事苦涩的收下了钱,曹操也叫人拿回了刀。

    然后脸上露出了开朗的笑容。

    “哈哈哈,你也无需如此,这事情是袁本初吩咐我做的,如今朝堂混乱,时局不振,我们需要有能人入朝为官,不可寒了天下人心。”

    “是……”

    原来是袁绍大人吩咐的吗?

    早说啊。

    老管事心中嘀咕,却不敢表露出来,如果是袁绍说的话,还能省下一大笔钱,毕竟月旦评在汝南得袁氏多年照顾和护卫,是有恩情的。

    而且李治的事迹又较为属实,自然无需如此阵仗。

    其实袁绍可能正在家中睡觉,最近曹操做的一些事情打着袁绍的旗号做,他家大业大,门生遍天下,自然无需没有多少麻烦。

    即便是到时候他知道了问起来,曹操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也能让这袁本初无话可说。

    曹操话别了这老管事,连和许家兄弟多说一句话的兴趣都没有。

    如今当了济南相。

    也颇为有些头疼。

    济南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

    济南国下辖十几个县,各县长官攀附皇亲国戚,贪赃枉法,曹操上奏罢免8人,但未有回复。

    现如今,解决了对李治承诺的事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算是此间事已然结束,接下来就是等待时机了。

    从侧堂的走廊离开时,曹操朝着那些文人雅士聚集的地点看了一眼。

    顿住了身形。

    “嗯?”

    身后跟着的,是一位身材高大,面容肃穆的将军,是曹操的本家弟弟,曹仁。

    “怎么了?”

    曹操下巴微微抬起,看了一眼远处的那三人。

    红脸汉子,黑脸汉子,在一个外貌异于常人的文生身后。

    “没什么……”

    他没多想,只是觉得这些人长相比较奇异罢了,可能不是普通人。

    也因此,头也不回的离开了此处。

    ……

    月旦评之后。

    消息在儒生之中率先传开,这些儒生,大多是寒门,但也有少数是世家门阀的耳目,这个年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而书籍,典策,任何东西都在门阀世家的掌控中,寒门子弟可能连最普通的儒学学术都看不到,只能反复去借书。

    或者拜入某个儒生门下,以求出仕。

    刘备和公孙瓒,就是如此,刘备是没钱,公孙瓒是图个名望。

    所以他们曾一起在原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处学习。

    但要入仕,还是得有名望,才可以在乡里举孝廉。

    很难。

    对于刘备的确有点难,但是对李治就不一样了。

    这段时间,他的日子明显突飞猛进起来。

    甚至还有很多儒生,猛士,慕名而来,要到陈留安家落户。

    人口已然从之前的三万余人,上涨到了八万余人。

    如此一来,粮草,军备,钱财,什么都在以倍增的方式,充斥着陈留的库房。

    185年二月。

    已然过了一整年。

    陈留县之中,各地的集宿村落,都已经开始建造城郭,同时加大人口房屋住在,原本县内的人大多是农户,但是由于李治改革了农具,减轻了负担,所以大部分壮丁,要么选择参军,要么去做建筑。

    做工就给钱,是陈留县给人留下的最好的印象。

    所以不知不觉的,兖州其他郡县的人,也往陈留跑。

    上午,李治在城门楼上看着长龙般的进门队伍,微微点头。

    目的达到了。

    他的身后,站着开始留须的典韦,也是无比高兴。

    “这些来的人里面,也不乏能人异士,若是能够招揽到手下,我们的力量会更加壮大。”

    典韦喃喃自语,却被李治听到。

    他转头看了一眼,似笑非笑。

    “诶?大人您看我干嘛?”

    李治深处了手指,在典韦面前点了几下,慢慢露出笑容。

    “诶?!大人,我咋了嘛?!”

    这种不知道李治葫芦里卖什么药的感觉,让典韦头皮发麻。

    “哈哈,”李治笑了笑:“不用害怕,只是你说的话,倒是提醒我了,今夜起,我们在正武大街开设门客院。”

    “文武各一个,武院放置战策,典籍,武器,工匠,精铁等,进入其中可领军备战马,封百夫长校尉,千夫长都尉。”

    “文院放置策论,文典,游记,地志,儒学、法墨等书,以供其学,这样,南来北往的人,就可因人而异,各施其才。”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