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二十三章 报功

    “史公请勿太过烦忧,说起来,近来也有件好事。”

    站在史可法身边最近的是一位六品官员,能在这时说话,并且态度较为随意,甚至脸上有轻微的笑意,身份当然是史可法延请的幕僚。

    此人名叫应廷吉,进士出身,做过一任知县,因为在算学和天文学上的造诣很深,能以术数推断事情,史可法与此人见面之后便是被折服,不过此人对史可法的态度却向来随意,甚至在外人看来有些不知上下,略显轻浮。

    史可法勉强一笑,说道:“吉先生说说是何事?”

    “十余日前,江北地方倒是出了件奇事。”

    应廷吉态度随意的道:“下官有一友在淮安,日前写了一封书信来,说是有海盗并土匪千多人进犯大河卫云梯关……”

    “竟有这等事?”史可法眉头一皱,眉宇间大有震惊之色。

    若是在庐州,寿州,凤阳一带传来类似消息,史可法浑然不会当一回事。

    崇祯十七年时,四镇雏形差不多也显现出来,黄得功驻守滁州,和州,刘良佐镇守凤阳,寿州,刘泽清在淮安,高杰在其后不久抵徐州,四镇差不多成型。

    这四镇俱在南京外围,屏护的核心当然是南京。

    长江上游有左良玉,抵御的当然是闯军在湖北的偏师。

    然后朝廷有一部份南京京营兵,操江兵,此外扬州有几个总兵,实力并不强,还有几个浙兵总兵统领数万浙兵,再加上湖广云贵福建均有驻军,南明的军事实力并不算弱。

    但关键之处是南明以南京为核心,四周有严密坚固的防御圈,相较崇祯在北京时四面漏风八面风雨的情形,南明的情形其实还算稳固。

    若江北大河卫也出现大股的流寇,对史可法来说可又是多了一桩闹心的事了。

    史可法沉声道:“大河卫云梯关,是不是淮河出海口那个千户所?”

    应廷吉笑道:“史公真是强闻博记,确实就是那里……公请勿忧,盗匪已经剿灭了。”

    史可法倒是真的稍稍放松了一些,勉强笑道:“过千盗匪,卫所怕是无能为力吧?难道是总兵官刘泽清派兵去剿了?”

    “奇就奇在这里。”应廷吉说话最擅长钓人胃口,一步步的将一件小事说的悬奇惊险,引人关注,此时不仅史可法的注意力被他吸引了,便是那些在堂上的幕僚和官吏们,也是看向于他。

    “这一次剿贼平乱,并非是山东镇的客兵,亦不是徐州营兵,淮扬道更是无兵可派……”应廷吉声调拉长,下巴上的胡须也一跳一跳,形态着急有些滑稽,不过此时人们被他的话给吊着,却是没有人注意这样的细节。

    应廷吉只顾卖弄,一旁恼了幕僚阎尔梅,此人上前一步,瞪眼对应廷吉道:“汝莫再卖关子,小心一会提耳灌你酒!”

    史可法的幕僚中,颇多进士出身的翰林和各地方挑出来的官员,也多地方上闻名的名士,此时最为出名,以性格豪爽和擅诗文闻名的当属阎尔梅。此人是江北徐州沛县人,举人出身的复社名士,一般来说复社的中坚力量是江南浙江为主,阎尔梅和少数的江北名士能在复社中立足,并且颇受人重视尊敬,其本身的学识不必谈,性格操守自然也是一等一的厉害。

    只是这阎尔梅性格有些急燥,说好听是有侠义之风,说难听是有些鲁莽暴燥,其身量高大,又擅舞剑,气势上不逊武人,更不要说应廷吉这样的进士文官了。

    应廷吉自忖惹不得阎尔梅这厮,这人说到做到,再卖关子,响午吃饭时少不得被灌酒,当下做了个求饶的手式,接下来便很明快的说道:“土匪来自盐城之南,海盗是秦山岛盗,攻击的是云梯关所第三百户闵元启部,闵元启率麾下百户旗军,还有附近诸百户民壮,四百余人迎击来犯匪盗,一战将其击溃,斩首近千级。现在我收到的是私信,估计淮安泰州那边还在估算核验,若是真的,怕是报功的文书便要送到部堂大人这里了。”

    “竟有此事?”史可法和众多幕僚脸上都有惊疑之色,这也是闵元启的名字第一次被这些大明顶尖精英闻知,若是某个知名的将领,不要说领四百人,便是以百余人家丁击败千多匪盗,甚至是流寇,在座的人也不会感觉奇怪。

    哪怕是到了如今地步,号称百万的李自成部,其实真正的精锐不过十来万人,最能打的就是跟随李自成的几万老营兵。

    其余拿刀枪的丁壮应该也是训练过,也打过仗,但严格说来还是乌合之众,没有韧性,也缺重型装备。论起战斗力不要说和关宁兵这样的大明顶尖的精锐相比,就是普通的镇兵论战力也远在不是老营兵的流寇之上。

    明军屡败,将领各存私心,文官缺乏威望调度不力,彼此推诿,这才是主因。

    孙传庭被放出来后,练兵才短短几个月时间,饷械都不齐备就被逼出关,结果和李自成部主力几次交战皆胜,后来还是崇祯好大喜功,强迫决战,孙传庭才被李自成歼灭,最后一股忠于大明中枢的军队由此被灭。

    明军的百余骑兵家丁,击败十倍的流寇也不稀奇,不过在场的人俱是老成之辈,对卫所旗军的战力是相当清楚。

    不客气的说,这时代大明最顶尖的战力肯定是女真八旗,其次是李自成和张献忠带出来的百战老营精锐和关宁兵这样的明军顶尖精兵,然后是北虏的正经骑兵,少数的大明总兵带的家丁和营兵精锐又在其次,接下来便是普通的流寇,再下来是明军各镇的营兵炮灰,再下来是土匪响马海盗之类,垫底的便是卫所旗军。

    可以说卫所军空有正规军队的名头,真的拉出来打,一千旗军对一千海盗土匪,多半是败多胜少。

    各人的惊诧其因便是如此,战力垫底的卫所军胜了也罢了,若说千多盗匪是千户所集结了一两千卫所兵,又是保卫乡土亲人,士气起来了打赢了也就罢了。

    四百旗军主动邀击,一战击溃来敌也就罢了,还有斩首近千级?

    史可法皱眉道:“既然他们报功首级怕是真的,就怕是有杀良之事。”

    “写信来的是我至交好友。”应廷吉道:“既然报功,淮安卫署和当地官府还有淮扬道当然要先查察,我们且看淮扬道那边怎么说。”

    阎尔梅笑道:“若是真事,我江北地方又出个能带兵的豪杰!”

    在座的人俱有同感,史可法因为北方之事和南京方面的布防正在思索和考虑。对一个大一统王朝来说,京师陷落几乎就等同于亡国了,除非有逆天的运道,比如北宋和南宋,一般京师陷落最好的情形也是分崩离析,地方出现强势藩镇势力,各自拥立宗室,彼此攻伐,最后真命出现,再次一统天下。

    大明的情形好就好在两京制,北京完了,南京尚存,若南京有名正言顺的太子,一切难题都解决了大半。

    史可法现在的想法就是立四藩,黄得功和刘良佐守凤阳滁州和州一带,拱卫南京侧翼,北边扬州直属南京,放一些势力较弱的外来客兵总兵驻守。

    刘泽清可以成一藩守淮安,只是北边徐州虽然有徐州道,也有几营兵马驻守,但人人均是知道睢宁营铜山营都是空架子,说是一千多人,怕是要吃九百人的空饷,剩下的也多半是老弱病残毫无用处。

    阎尔梅道:“若此事是真的,这闵元启便是可造之材。应兄,你好友书信中是否提起这闵元启的家门出身?”

    “大河卫闵家啊,阎兄好好想想应该会知道的。”

    “我想起来了。”阎尔梅笑道:“留暖道人程公曾经给闵家的一个指挥写过挽诗,想来那首挽闵恭户侯的诗,写的就是这闵元启的先辈了?”

    应廷吉挑了一下拇指,笑道:“阎兄不愧是诗家,也是博闻强记,没错,写的就是这个闵家,二百多年与国同休的卫所将门世家出身,今年才二十来岁,正是能做一番事业的年龄。老实说,我听说之后,也是惊叹之余,又复欢喜啊。”

    这话的意思相当明显,应廷吉也明显不避讳什么,他就是应该拿了好处,替闵元启来说话。

    听了应廷吉的话,史可法面露思索之色,接着就是摇头一叹。

    如果这闵元启早出来几年,甚至早出来一年,他也能给钱粮资源用心栽培,一年时间也足够闵元启掌握几千兵马,这样能打的悍将,统合一些营兵将领,差不多也能独挡一面了,现在却是有些晚了。

    “先不多谈,江北有悍将出现终归是好事,待正经的报功文书到了再说。”史可法在很多大事决断上被诟病,人却是极聪明的,少年举人,青年进士,幼学名家,现在已经历经地方大吏等官职来执掌中枢,论为人为官都是聪明极顶,当下便微笑着道:“江北向无大事,斩首近千级是个能提气的好事,地方官怕是会叫闵家的人送首级到南京来,若验看无误,给这闵元启一个前程,能做到怎样就得看他自己了。”

    “史公说的不错。”应廷吉拿好处做事,现在已经圆满完成任务,自是也不会再多事,微笑颔首以应。

    这事就算揭过去了,不管是史可法还是阎尔梅,又或是应廷吉和其余幕僚,下意识的都是将闵元启个人武力看的很高,将那四百旗军的数字看的较低。

    这也怪不得这些武官,大明营兵和卫所军实在提不上来,而且在一惯的认知里就是有勇将便可提营伍之气,勇将带兵和庸将带兵就是两种结果。

    在长期的传统之下,戚继光那样的文武双全的良将就是异类,更多的就是杜松那样身上全是伤痕打仗冲在最前的武疯子。

    现在南方的几员大将,只有黄得功个人武力最强,打仗的风格也最为勇猛,结果就是黄部确实也是诸镇中实力最强的,刘良佐和刘泽清等辈远不是其对手,左良玉看似兵马众多势力庞大,其实论起战力未必比黄得功强。

    因为左良玉所带的精锐在朱仙镇一战时损耗的干干净净,只剩下少许残余,逃到湖广后左良玉裹挟大量民壮入营,逐渐恢复实力,表面上兵力比此前多出很多,但擅长带兵的哪怕是文官,心里也是清楚左良玉实力尚未恢复……事实也确是如此,左良玉后来在东(-最快发布)林党鼓动下起兵清军侧,结果未抵南京就被黄得功部所击败,当时清军已经快渡江了,南明两镇还在打生打死……

    在文官认知中,武将的勇力决定一切,有其原因在,也不能完全可以说是错误。

    只是在闵元启这里,很明显这种认知是完全错误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