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长安城外官道上,一个头戴雉羽的骑士风尘仆仆赶到城下,掏出令牌大喊:“奉旨传信,开城门!”
城头上的守卒听到动静,飞奔下来检查令牌,确认无误后为骑士打开了门,“兄弟,辛苦了。”
骑士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赶路赶得面色苍白,精神却极好,大笑道:“不辛苦,咱传的可是大好事!”
说完纵马一跃,飞驰进宫。
有年轻些的士卒看得稀奇,小声道:“能有什么好事,难道边疆又大胜?”
“瞧你那样子,咱们大唐现在又没打仗,哪来的大胜。”
老卒们毫无顾忌地拿新兵取笑,实则心里也是好奇得不行。
自从把突厥人赶跑之后,长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见过八百里加急的骑士了,也不知到底出了什么事...
——
此时,朝堂之上,李治照例忍受着来自大臣们的骚扰。
自从那天他承诺之后,这些人就像是在家计算好了时间。
想着今天该是有消息的日子,结果一上大朝什么都还没说,先就地动的事情发难。
“陛下,不知地动的消息可传回来了?”
有言官义正言辞地出列,“据臣所知,如果是八百里加急急件,最迟今日应该到京,不知陛下可否收到?”
李治捏着鼻子摇摇头:“人还没回来。”
“陛下!”言官眼睛一亮,“臣不敢质疑陛下,只是镇国太平公主平日行事实在太过不羁,臣有本要奏!”
说着摊开奏章,就太平平日里闯过的祸,以及市井当中不利于她的传言一条条列了出来,末了总结道:“陛下,太平公主心性未定,实在难以担当‘镇国’二字!”
话音刚落,赢得满堂赞同,只有少数几个宰执重臣没有说话。
刘仁轨瞥了眼打头阵的年轻言官,心里暗暗摇头。
“居然把朝堂攻坚那一套用在公主身上,不知道谁出的主意,也不嫌寒酸。”
他倒是能理解为何朝臣们突然对皇帝封赏一个公主如此敏感,说到底,还是因为储君位置不稳。
太子李弘身体眼看着越来越弱,不少人已经都为储君羸弱感到担心...
或者起了些别的心思。
这时候,公主镇国不镇国其实意义不大。
重要的是利用这件事试探皇帝口风。
如果能在想要投靠的皇子面前刷刷脸,顺便改换个门庭,那就再好不过了。
毕竟太子前些天才当朝给太平求情。
明眼人都知道,此时还在继续攻坚的肯定不会是**。
“不过也是没想到,一个公主,竟然能在朝堂之上激起这么大动静。”
刘仁轨冷眼旁观众人唇枪舌战,心头却涌起一阵属于老师的欣慰之情。
“啧啧,学生长大了啊。”
就在此时,殿外一阵喧闹,有膀大腰圆的金吾卫进殿行礼,高声道:“陛下,八百里加急传信!”
来了!
现在国朝没有战事,也没有地方受灾,更没有什么诛杀满门的大案!
这时候的八百里加急......
除了那件事之外不可能有其他!
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往外看。
李治也恍惚了一瞬,不禁咽了口唾沫:“传他进来。”
除非是战事吃紧,否则信使不管怎么八百里加急,也不可能带着一身灰尘随随便便就进殿面圣,得先要沐浴更衣一番。
就在这短暂的空挡里,李治脑海中已经转过一百个念头。
怎么才来,难道真的没地动?
那可怎么办?
莫非......
真的只能按臣子们说的,违心去处罚可爱的女儿?
不,不对。
如果没有地动的话,信使应该早就回来了。
之所以拖到现在,很有可能是被地动所阻挠,不得不绕路或者放缓脚步,这才姗姗来迟。
这么想着,李治又觉得有些放松。
不仅仅是李治,所有人心里都七上八下的,简直比坐过山车还要刺激。
李弘担忧地望向殿外:“但愿太平无事...”
自从身体出问题之后,李弘的权力欲倒是一点一点降了下来。
他也看清楚了那些所谓**、好兄弟的真面目。
此时对着天生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的亲妹妹,倒是真有了几分怜惜之情。
李旦则恰恰相反,他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和太平年纪差距又不大,半点不觉得兄长应该让着妹妹,反而在心里祈祷地动的预测不准。
李治在御座上把几个儿子的表情看得清清楚楚,欣慰于太子有长兄风范的同时,又忍不住升起担忧。
唯一成器的儿子体弱多病,眼看着一日不如一日,其他几个儿子却都是歪瓜裂枣......
愁啊!
差不多一盏茶过后,洗漱完毕的信使终于再次请见,疾步走到殿中跪下,喜气洋洋地道:“报!陛下,大喜事啊!边疆地动了!”
李治:“……”
众人:“……”
李治实在听不下去,压住喜色打断道:“说的什么话,地动怎么能算喜事!”
就不能委婉点吗,传出去像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