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顾无虞垂下乌黑的眼眸, 看向树底下的老道士。

    ——修道?

    顾无虞眨了眨纤长浓卷的眼睫。

    他想到了他的仙女姐姐。

    如果他努力修道, 将来位列仙班,是不是就可以见到他的仙女姐姐了?

    想到这里, 顾无虞的心中溢出了三分的喜悦, 七分的期待。

    绚烂的霞光映在他乌黑的眼眸中, 如同绽放的烟火, 点亮了他苍白而清透的脸庞。

    顾无虞红润的唇角勾出一个温顺乖巧的弧度, 看起来听话极了。

    “老爷爷,我想修道,您可以教我如何修道吗?”

    彖虚子闻言,心中更是大喜。

    他原本还想着要如何哄骗这小娃娃跟着他一道苦修,可这小娃娃既然有心向道, 那便省去了他不少言语,彖虚子不禁在心中感慨, 看来这小娃娃是上天送给他当徒弟的。

    连老天爷都在帮他。

    彖虚子苍老的脸庞上, 扬起一个欣慰的笑容,他看向树上的顾无虞,朗声说道。

    “小娃娃, 你先叫老夫一声师父,老夫便收你为徒,教你如何修道。”

    顾无虞手上拿着一块树皮, 双手抱拳, 向彖虚子鞠了一躬, 脆生生喊了他一声:“师父!”

    彖虚子听到小娃娃这声稚嫩的呼唤, 神采飞扬,高兴得胡子都要飘起来了。

    “小娃娃快下来吧,跟着为师回山上去。”

    顾无虞坐在树干上没有动,苍白的脸上有些犹豫:“我跳下去会摔断腿的……”

    彖虚子道:“不要怕,为师会接住你的。”

    “真的吗?”

    顾无虞仍旧是有些犹豫,他担心老道士年纪大了,接不住他。

    老道士的胡子白得像是天空上的浓云。

    也不知道自己跳下去,会不会将老道士的骨头撞散架呀?

    彖虚子张开了双臂,用了激将法:“小娃娃莫非是不敢跳下来吗?”

    顾无虞立刻道:“我当然敢!”

    “那便跳下来吧。”

    这可是你让我跳下去的。

    顾无虞闭上了眼睛,跳了下去,脑袋里开始脑补老道士骨头散架的样子了。

    有些后悔。

    怎么办,我还不会拼骨头呢……

    顾无虞做好被摔疼的准备,但他却落入了一个宽广而有力的怀抱。

    老道士竟然没有散架!

    顾无虞惊讶地睁开了眼睛,惊喜地说道:“老爷爷!您的身子真硬朗!”

    彖虚子微微一笑:“等小娃娃你修道有成,七八十岁之后,身子也会如为师这般硬朗。”

    顾无虞闻言,心中对修道更加向往了。

    原来修道还可以强身健体呢……

    彖虚子将顾无虞放了下来,见顾无虞脚上的靴子少了一只,彖虚子伸出手指量了量顾无虞的小脚丫,然后蹲到树底下,伸手拔了一些杂草,用杂草编成了两只草鞋,给顾无虞换上。

    草鞋的大小刚刚好。

    顾无虞抬头,看向彖虚子,脸上扬起真心实意的笑容。

    “谢谢师父!”

    顾无虞有了新的鞋子,便要踏上新的旅程了,临行之际,顾无虞却突然停了下来。

    “师父,等徒儿一会儿,徒儿要向大树姐姐道谢呢……”

    顾无虞回过头,跪在参天大树面前,恭恭敬敬地给她磕了三个响头。

    这棵古老的大树,盘根错节生长在这里。

    她的浆果,她的树皮,全都被顾无虞吃到了肚子里。

    顾无虞看到那光秃秃的树干,有些不好意思,她是因为他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谢谢你的救命之恩,养育之情,我要去修道啦,等我修完道就来看望你。”

    顾无虞就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说话。

    这个世界虽然无情,但它却拥有最绚烂的晚霞,最无私的大树,最温柔的仙女姐姐。

    所以他热爱这个世界,热爱这片土地。

    顾无虞向大树道完别之后,转过身,快步奔向夕阳。

    远方日落浮岚,流景扬辉,霞光万道。

    师父站在夕阳下等他。

    顾无虞牵起了彖虚子伸向他的手,穿着草鞋,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那一年,他五岁。

    彖虚子带着五岁的顾无虞回到秋雁山里,隐居避世,修道求仙。

    春去秋来,冬雪夏阳。

    顾无虞在秋雁山里修炼了整整十年。

    学得一身奇门遁甲,五行23书网历数,武功绝学。

    顾无虞用十年,学完别人百年都学不完的知识。

    彖虚子连连夸奖顾无虞是旷世奇才,对这个徒弟满意得不得了。

    但顾无虞做好斋菜之后,却对彖虚子提出了下山的请求。

    “师父,我想下山去看看。”

    彖虚子从美味的饭菜里抬起了头,问了一句为什么,便继续埋头吃饭。

    道家的斋菜不仅是素菜,并且还要戒五辛,五辛指的是蒜韭菜等,道家认为食五辛会破坏清净影响修行,所以斋菜的滋味寡淡得很,可顾无虞却能将斋菜的味道做得十分美味。

    比酒楼里的饭菜还要好吃。

    彖虚子忍不住感慨起来,他这个徒弟的确是学什么都快,做什么都做得非常好。

    这个世界上似乎没有东西能够难倒他。

    顾无虞的资质很高,可偏偏他还十分的努力。

    按照现在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彖虚子觉得顾无虞的修行很快就会超过自己。

    比他更早飞升。

    修道这件事还是很讲究天赋和机缘的。

    这两样东西,顾无虞身上都有。

    但顾无虞也并非完美无缺。

    因为他的心不够清净。

    顾无虞对这个世界抱有过多的好奇心。

    这好奇心便会影响他修道的进度。

    世人有好奇心是好事,它能帮修道之人更快的参悟。

    但顾无虞的好奇心,跟他们这些修道之人的好奇心有些不一样。

    修道之人的好奇心体现在旁观之上,他们会观察万物生长,旁观风云变幻,日月更迭,讲究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他们任由万物生灵自然生长,自然变化。

    远观其物,直至物无其物。

    但顾无虞不一样,这个孩子太过良善,没有办法做到冷眼旁观,清静无为。

    他会对他观察的对象产生没有必要的感情。

    遇到骤雨,顾无虞会冒雨爬到树上将树上的鸟巢挪到小筑屋檐下。遇到涸辙之鱼,顾无虞会抱起小鱼然后将它们放到清澈的溪泉里。遇到受伤的山兔,顾无虞还会帮它们包扎伤口……

    每当这个时候,彖虚子便会不满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你管这些破事做什么?”

    顾无虞那双乌黑的眼眸看着他:“师父,我们修道究竟是为了什么?”

    彖虚子理所当然道:“自然是为了摆脱六道轮回之苦,得道成仙。”

    顾无虞道:“那得道成仙之后?”

    “那自然是普度众生……”

    彖虚子说到一半,说不下去了。

    彖虚子垂眸看向顾无虞。

    顾无虞眨了眨清雅淡泊的眼眸,看向彖虚子,红润的唇角勾了起来。

    “徒儿现在不正是在普度众生吗?”

    彖虚子看了他许久,这才缓缓说道:“我倒是小瞧了你。”

    顾无虞浅浅地笑了起来。

    而如今,这孩子突然说他要下山,彖虚子一点都没有感到意外。

    这孩子虽然有慧根,但却无法循道守静。

    这座山关不住他。

    彖虚子于是问顾无虞为什么下山。

    顾无虞安静地看向彖虚子。

    十年的岁月,让顾无虞稚嫩的面容变得更加的俊美,青涩的眼神变得更加的沉静坚定,乌黑的眼眸变得更加清雅潋滟,不变的是他这颗,永远跳动的,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

    顾无虞认真地说道:“我想找到这个世界的答案。”

    彖虚子说:“致虚守静,和光同尘,你又忘了吗?”

    顾无虞说:“徒儿没有忘,但徒儿想要找到徒儿自己的道。”

    彖虚子说:“道就在山中。”

    顾无虞却坚定地说:“道在徒儿的脚下。”

    彖虚子在第一次看到顾无虞将那湿漉漉的鸟巢抱回小筑里的时候,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

    所以他的心中并没有太多的失望。

    尽管彖虚子并没有失望,但他却仍旧是对这个聪明善良的徒弟而感到不舍。

    “行了,我知道了,你下山去吧。”

    彖虚子的面容好像瞬间又苍老了十岁,声音似乎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

    “若是在脚下找不到你的道,便回到山中。”

    彖虚子看向这个聪明绝顶的徒儿,如同看向一只展翅高飞的雀鸟。

    “山中有恒道。”

    彖虚子知道他留不住他。

    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人能够留住他。

    顾无虞看向彖虚子,俊美的脸庞上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坚定。

    “是,师父!”

    顾无虞跪在地上,恭恭敬敬朝彖虚子磕了三个响头,白皙的额头都磕红了。

    “徒儿谢过师父这十年养育之恩,等徒儿找到了心中的道,便回秋雁山看望师父。”

    彖虚子心中知道顾无虞不是在说假话。

    这孩子心善,但正是因为这心善,所以才会显得他的善良近乎于无情。

    彖虚子难过地想,现在顾无虞就要无情地抛弃他这个糟老头子去领悟他心中的大道了。

    真是个小没良心的。

    顾无虞身无长物,被彖虚子捡到的时候,身上唯一值钱的便是挂在脖子上的长命锁。

    他将长命锁送给了彖虚子,祝愿他老人家长命百岁。

    顾无虞擅自替彖虚子算了算寿命,这老头子还能活许多许多许多许多许多年。

    一时半会儿也死不了。

    所以顾无虞放心大胆地下山了。

    山下炊烟袅袅,孩童放牛,农夫归家,充满了烟火气息。

    顾无虞凭借记忆来到当年他被彖虚子捡到的地方。

    这里是顾无虞的家乡,叫做牛头村。

    顾无虞看到了当年救下他性命的那棵参天大树,觉得格外的亲切。

    他特意来看望她。

    那片光秃秃的树干上又长出来了新的枝桠。

    顾无虞笑了笑,然后足下轻点,纵身飞上了这棵巨树,在上面过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他在这棵树上摘了几颗浆果,又啃了几块树皮,一边吃,一边朝着远方走去。

    顾无虞下山之后去了许多地方。

    一路上劫富济贫,行侠仗义,济世救民,如同鱼儿游进了大海里,玩得好不快活。

    但他的修行之路仍旧是发生了意外。

    正是这次意外,让他重新开始审视这个世界。

    这个比他想象中更要傲慢的世界。

    顾无虞去了燕州,在歪脖子树下,他救了一个想要上吊自杀的老伯。

    而老伯之所以想要自杀,是因为老伯的儿子被燕州的吏目醉酒给打死了,老伯去衙门给儿子讨回公道,却被衙门的官差乱棍赶走,衙门沆瀣一气,老伯无处申冤。老伯的妻子每日都在家里以泪洗面,哭得病倒了,老伯却没有钱给老伴治病,重重打击之下,老伯选择自尽离开这个世界。

    顾无虞救下老伯之后,将犯事的吏目抓到老伯面前,让吏目磕头认错。

    老伯得到了给老伴治病的银钱,为了给儿子报仇,让顾无虞打断了吏目的腿。

    为了防止吏目报复他们,老伯决定第二日搬迁到别的州城。

    顾无虞以为这件事情结束了。

    但老伯却在第二日莫名其妙上吊自杀了。

    在同一棵歪脖子树上。

    顾无虞以为这事是吏目做的,便去找吏目算账。

    结果那吏目却像是根本就不认识顾无虞似的。

    把顾无虞当做陌生人。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也就罢了。

    可顾无虞惊讶地发现,吏目的腿竟然没有断!

    那双腿明明是顾无虞当着老伯的面亲自打断的,每一个细节顾无虞都记得非常清楚,可是现在吏目却像个没事人一样,双腿轻快如常,就像他从未受过伤一样。

    眼前的这一切实在是太诡异了。

    所以顾无虞保持沉默,等待事情的后续。

    后来的发展大出顾无虞所料。

    燕州是靖王的封地,靖王得知此事之后,厚葬了老伯,将犯事的吏目抓到大牢里判了斩立决,靖王甚至还亲自请大夫治好了老伯妻子的病,赠予她五十两抚恤金,足以令她安度晚年。

    靖王此举赢得了燕州百姓的心。

    百姓比从前更加爱戴这个爱民如子的铁面王爷。

    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顾无虞于是明白,这件事情的重点,在靖王的身上。

    类似的案件发生了许多次。

    顾无虞渐渐发现,燕州这里的人,有的他可以救下来,有的他却不可以救下,他不仅救不下他们,受害者甚至还会像从未认识过他一样,将他当做陌生人。

    人无法做到这个程度,只有道才可以。

    是道在阻挠他行善。

    可是,道为什么会阻挠他在燕州行善呢?

    顾无虞垂下了眼睫,陷入了沉思。

    抱着这样的疑惑,顾无虞离开了燕州,去往了更为繁华的临安。

    在临安,类似的事情发生的次数便更多了。

    顾无虞无数次看到受害者倒在他的面前,明明前一秒,他才刚刚救下了受害者的性命,可受害者却仍旧是以他们应当承受的死亡方式,当着他的面,离开了这个世界。

    一次比一次残忍,一次比一次直接。

    道已经不加掩饰的,非常直观的,更加傲慢地暴露在了他的面前。

    因为它知道,他拿它无能为力。

    所以更加的肆无忌惮。

    顾无虞无数次看到受害者临死前,用同样一种眼神质问他。

    ——为什么?

    ——你不是已经救下我了吗?

    最先开始的时候,顾无虞并不明白这一切是什么回事。

    他犹如在迷雾中前行的小孩。

    但随着时间推移,顾无虞遇见的人越多,道的做法越来越肆无忌惮。

    顾无虞便渐渐明白了过来。

    世界的真相早就已经出现在了他的眼前,只不过小时候的他却没有注意到。

    早在许多年前,仙女姐姐就已经将真相告诉了他。

    ——顾无虞,不要认输。

    ——不要向这个世界认输。

    为什么不能向这个世界认输呢?

    当顾无虞对这个世界作出了无数个假设,然后用实际行动一个个验证之后,这个世界的真相,就如同迷雾散去之后的白色月光,清晰可见地照在了他纤瘦的肩膀上。

    全世界的生灵都在向他诉说着同样一个真理。

    顾无虞观察流云移动的方向,观察星河运转的轨迹,观察枯叶陨落时的纹路……

    他观察春花夏月秋风冬雪,观察四季变幻。

    每一个观察的对象,都将它所知道的一切展露在顾无虞的眼前。

    当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交织成了一个庞大的故事线。

    他看到了这个世界的脉络。

    他看到了真相。

    ——阻挠顾无虞行善济世的不是道。

    ——是这个世界的剧情。

    ——这里不是真实的世界,它只是一本小说。

    所有和主线剧情有关的人,顾无虞都无法救下来。

    他所能干预的,只是那些无足轻重的炮灰而已。

    顾无虞终于找到了这个世界的答案。

    但他却不喜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