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20章要想富先修路

    <sript><sript>

    国安司和军情司对依玛泰进行盘问,又去找了尧勒瓦斯了解情况。

    半个月后,依玛泰一行人,终于得到允许,离开嘉峪关前往西安。

    此时,大乾皇帝已经到了洛阳,接见了河南一地的官员,同时前往登封祭祖,看看太上皇。

    一路上河南三司官员陪同高欢视察了洛阳、新郑、开封等地,发现十余年过去,洛阳和豫东地区,还没有恢复。

    早年高欢起兵时,河南一地,闯军、清军、明军、自治军相互厮杀,把河南都打烂了,许多地方都杀得百里没有人烟。

    现在大乾统一天下,而河南作为高欢的故乡,龙兴之地,至今还没完全恢复,全省经济在乾朝排不进前五,百姓只是勉强温饱,令高欢感到不满。

    在登封祭祖后,高欢领着一众官员,登老君山,去见了高有才。

    老爷年纪大了,有钱又有地位,有点舍不得死,于是迷上修道。

    这些年来,身子骨反而更加硬朗了。

    高欢在一群官员的簇拥下,来到老君观,给老爷子请安,父子两有的没的谈了一阵,高有才又把话题,扯到了高镰身上,“听说你那不成器的弟弟,在倭国起义呢?好好的亲王不当,非要当倭寇,气死我了!”

    高欢安慰道“当倭王也好!他帮我控制倭国,为朝廷避免再次爆发倭患,也算做了件好事!”

    高有才听高欢这么说,便道“你这个弟弟不成器,倭寇残暴,你这个做大哥的该多多帮助他,别让他惨死倭国!”

    高欢点了点头,又与高有才说了几句,送了高有才一些礼物,便离开了。

    离开老君观,高欢与一众官员,游历老君山,接着考查河南民生。

    在返回洛阳的路上,高欢终于忍不住对布政史陈金斗道“老陈啊!你是跟随朕的老人,朕才把河南交给你。这可是朕的龙兴之地,经济如此之差,千万河南百姓会埋怨朕的。”

    陈金斗就是汤师爷,他早年被县里恶霸马邦德,夺了家产,抢走了女儿,于是跑到山上追随李际遇造反,化名汤师爷。

    后来高欢破了李际遇的山寨,并帮他报仇,汤师爷就死心塌地的跟着高欢干了。

    不过,他此前只是个秀才,水平有限,也就是狗头军师的水平,随着高欢地盘扩大,身边的人才越来越多,他便逐渐离开了核心。

    陈金斗听了高欢的话语,内心比较惶恐,连忙说道“陛下,早年中原混战,河南人口锐减,富户基本被杀光了。现在建设农场,开垦土地,这些都需要银钱投入,河南之所以发展不起来,一是官府和民间都缺钱,没有启动的资金,二是当年黄河决口后,豫东各条河道,都被不同程度的淤塞,造成交通不变,最后近来黄河泛滥,也消耗了省里大笔银元,还有精力,让河南无法安心发展。”

    高欢听他这么说,收起了对陈金斗的不满,于是缓和语气,“河南乃天下中洲,我华夏文明起源之地,历代以来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自靖康耻后,便一直衰落,朕希望你们河南三司的官员,能够重振河南,恢复中州之地,该有的地位。”

    陈金斗等人连忙行礼,“臣等知晓了。”

    高欢微微颔首,又指点道“发展经济,改善河道,都需要资金。河南除了中央财政拨款外,你们也要开动脑筋,招商引资,自己想想办法。另外,河南地处天下之中,南来北往东西交汇必经之所,这样好的位置,要加以利用。你们作为河南官员,应该对河南的发展,有个一定位和方向,制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高欢在河南巡视一遍后,觉得好多事情都没做,自己的精力有限,这让他心中也不禁升起了历代君王都有的想法,希望能够再活五百年。

    ……

    巡视结束,高欢回到洛阳,山西三司官员,还有民间代表,已经到驿馆等候多日了。

    高欢在乾朝设四京,不过除了南京之外,其余三京并没有大举新建宫殿。

    北京、长安、洛阳的皇宫都是原有的建筑,不用地方大兴土木,从而加重地方负担。

    这时,在原福王宫内,高欢召集从山西风尘仆仆赶来的官绅,一见面高欢就微笑道“诸位,这一路过来,不容易吧。”

    山西布政使韩昭宣感叹道“回禀陛下,山西与河南相邻,不过臣等前来洛阳,确实有些不便。山西山脉环绕,臣等还是走蒲津渡,先入关中,借道来的洛阳。”

    高欢微微颔首,“朕这次召你们来洛阳,就是为了解决山西一地,交通不便的弊端。”

    说着,高欢让人拿来地图,在大殿内展开,自己也起身走到地图前,对众人说道“山西一地,物产丰富,不过交通闭塞,难以与外界沟通。山西省的商人,竞争不过浙商、徽商,有这个原因吧?”

    众人听了高欢的话,还不明白皇帝的意图,不过却本能的颔首。

    这些年,乾朝官员的考核,与经济发展挂钩,所以各省的一把手,都很关注本省的经济增长。

    韩昭宣就任山西布政使后,也想发展山西的经济,不过两年来,山西发展的势头并不好。

    这其中与晋商遭到打击,天下大势的变化有关系,而归根结底,还是交通的问题。

    明朝时,对边境进行封锁,别的省份的商人胆子小,不敢搞走私,晋商在南面竞争不过浙商和徽商,便铤而走险,与蒙古和满清贸易,通过资敌来获得大量利润。

    那时山西经济发达,垄断了北方贸易,是北方唯一能够与江浙抗衡的经济大省。

    现在乾朝消灭了满清,控制了蒙古,北方的边境开放,南方商人的货物能直接走大运河抵达通州,在出关运到蒙古,也能走海运抵达关外,山西商人便没有竞争优势了。

    道路不通,让他们贸易的成本超过南方商人和河北商人,所以近些年与蒙古的贸易份额也被蚕食,经济不仅没有发展,反而倒退了。

    韩昭宣深以为然,“陛下英明,对我们山西而言,进出确实太不方便。四川人还可以放舟而下,把川中的物产送出去,而我们却被太行、吕梁、中条、王屋山包围,难以与外界互通有无,经济难有起色。”

    理解万岁,乾朝各省经济,都有所发展,唯独山西开倒车,令山西官员脸上无关,面对其它省时,也不觉低了一头。

    山西这样封闭的省份,只有在外界比较乱时,因为闭塞的环境,省内相对安全和稳定,经济才有可能超过其它省份。

    在统一的市场下,山西的竞争力确实有限,除了买卖资源,暂时也没别的办法。

    当然资源卖完后,能通过积累的资金,实现产业升级,摆脱资源形经济,发展出新的产业和优势,还是卖完资源后,没有进行转型,最近又被全国遗忘,成为毫无存在感的一个省份,那就要看山西人自己了。

    高欢见山西官员被他说激动了,于是指着地图道“既然你们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那么朕与诸位爱卿,也算达成共识了。”

    韩昭宣等人微微一愣,怎么就达成共识,什么共识?

    高欢却很有激情的指着地图,朗声道“要想富,先修路。朕给你们山西省制定了一个规划,修建一条西起太原,东到天津的铁路。这条路如果建好,山西的煤炭资源,就能运出山西,销往南方,将给山西带来巨大的利益。”

    煤炭是工业革命的重要燃料,没有廉价的煤炭,也就没有工业革命!

    乾朝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而乾朝的手工业又集中在江南,这便造成了燃料远离工业区的问题,也是历史上江南没有爆发工业革命的原因之一。

    这个问题不解决,无法为工业提供廉价的原料,那么工业革命就不可能在江南爆发。

    “铁路?”韩昭宣等人一阵疑惑。

    这时高欢正要给他们解释,什么是铁路,杨彦忽然走进来,对高欢一阵耳语。

    高欢听后眉头一挑,挥手让人拿来一叠资料,微笑对众人道“这是关于原津铁路的规划,你们先看一看,研究研究,有什么困难,再向朕提。”

    宫女准备好茶点,各人领了资料,就在殿内阅读和商谈,而高欢则离开大殿前往书房,去听取国安司的报告。

    (求月票,推荐,追订)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