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七十九章惹眼的小山包

    天色蒙蒙亮时葛维章带着两个匠头去见刘亘禀报情况。

    少年郎贪睡,刘亘昨晚有心事睡得较晚被亲卫从睡梦中喊醒,起来听了三人的禀报并不觉得奇怪,这与他预测的差不多。

    “若是截断连通青山湖与青港湖的溪流,七千多敌军能不能在溪流上挖掘池塘获得足够的水源?”

    “总督大人。只要上游的水坝垒筑得够宽,河床下面的积水一天工夫也会流干,敌军得不到多少存水。”

    “嗯。”

    刘亘想了一会觉得还是有些不放心,吩咐葛维章的爆破营现在回去歇息、养精蓄锐,等大军夺取外围山头垒筑好水坝,他们负责在水坝附近的河床上再挖掘一丈半的深度,把沙土与黏土混了搅拌后填进去压实,彻底截断河床下面的水流。

    既然李国英对大众山的地势最为上心,刘亘任命他为大众山战事都督,统管隗翰林部和惠登相部,两军有攻转守、三军联合行动一起开始围堵。

    说是三湖环抱,其实还有一点距离。

    大众山距离东北方的青山湖和南面的磁湖各有四五里地,东北方的溪流出水口已经被明军占领不予考虑,有惠登相部原地驻扎堵截;南方是丘陵地带不利防守,因此敌军并没有派兵驻扎,只有少量哨探来回巡逻,防止明军从那里发动偷袭。

    李国英派遣隗翰林带领本部兵马去南面驻扎,堵截敌军跑出来抢水,考虑到南面地广,李国英从本部抽调一千五百战兵交给隗翰林调度,选择有利地点扎下一大二小三个营盘。

    重点是西北方的青港湖。

    青港湖最近处距离大众山后面的小山包只有三四百步,那里也是小溪流的上游所在,唐国臣派兵在小山包上修筑了一座箭楼,有五队小旗二十五个战兵驻守警戒,防备明军从后侧青港湖方向袭击。

    对于三千五百人马的大军来说,夺取小山包上只有二十五个战兵驻守的箭楼可谓轻而易举,但是,这会被东面山头上的敌军发现,若因此引起唐国臣的警觉,一旦敌军自己筑坝拦截溪水,则明军的所有努力全部泡汤。

    为了确保成功李国英向刘亘建议把进攻时间推迟一天,等到明日凌晨再发动突袭悄悄干掉小山包上的敌军,再有明军上去冒充守军、迷惑东面的敌军,负责筑坝的战兵则迅疾堵截水源。

    这一个白天,大军辎重营需要提供足够的袋子和铲子垒坝,铲子爆破营有的是,草包之类一时间没处搜罗、也不敢出去惊动乡民闹得满城风雨。

    刘亘令辎重营尽量拼凑,数量不够砍伐毛竹编织竹筐凑数,装上沙土夹杂在草包、布包中垒坝。

    大众山战斗已经有攻坚战变成堵截战,考虑到敌军缺水后会发动突袭抢占要地、获取水源,到时候各部防御面大大增加压力很大,因此刘亘派出了七百人的斑鸠铳队,隗翰林部和惠登相部各两百战兵,李国英部压力最大分得三百战兵。

    有了一天准备,与惠登相部同在前线的隗翰林部兵马以半个总旗为一队,用小队战兵轮换的法子与惠登相部悄悄调换,把本部战兵从敌军的眼皮子底下悄悄撤出来。

    李国英在全营搜罗了五十个能夜视的神射手与亲卫营五十名战兵组成突袭队,混编后分为两个总旗队亲自带领他们演练,模仿敌军的箭楼施行两面夹攻。

    傍晚时分,李国英部和隗翰林部开始悄悄出动,原地驻守的惠登相部则不动声色收拢前线战兵、扩大左右两侧的防区。

    李国英部前锋人马四百整,全部有能夜视的战兵组建,除了一百突袭队,另外一百战兵有刀盾手、大枪手和弓箭手混编而成,充任突袭队的预备队和后援。

    另外两百战兵全部有身强体壮者充任,他们要在爆破营匠头的指导下以最快的速度垒筑堤坝、截断水流,最重要的是铲土、垒筑时的动静不能太大,绝对不能被东面山头的敌军觉察到。

    寅时,李国英亲自带领前锋营来到大众山西北方最靠近青港湖的那个小山包东侧,隔着一片杂树林与军将再次听带路的乡民讲解小溪流两侧的地形。

    “突袭队。最后准备。”

    听完之后每个军将复述自己的任务,完毕李国英挥手喝令突袭战开始。

    两个突袭队的带队军将都是经验丰富的角色,明白这一次战斗对本部的意义,两人均重重点了一下头各自去队里作最后的检查。

    “将头。儿郎们都准备好了。”

    “上。”

    驻守小山包的二十五个敌军有一队唐国臣部二鞑子小旗和四队毛文显部小旗混编而成,有二鞑子小旗官充任总旗指挥。

    山包上的箭楼底下有一间不大不小的屋子可以歇息,全部被五个辽东二鞑子占据,毛文显部的四队小旗只得搭建帐篷,由于二鞑子自觉高人一等,苦活脏活累活全部有毛部兵卒去干,因此两部的关系并不融洽。

    昨日傍晚前,守军都接到唐国臣的命令,令各处守军加强戒备,防止明军夜间搞偷袭。

    两军拼杀各自伤亡惨重,唐国臣和毛文显以为过了一夜明军会派出生力军再接再厉、加强攻势夺取山寨,没料到等了大半天,对面的明军竟然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事出反常必有妖。

    明军是在打什么馊主意还是想把主攻方向放到兴国州城,对面明军兵马没什么大的动静报上来,因此唐国臣和毛文显无法判断,只能以不变应万变,令麾下加强戒备不给明军任何机会。

    因为小山包没什么军事价值,仅仅只是一个警戒点,接到命令的二鞑子小旗也没怎么在意,只加派了一道夜间暗哨了事。

    在他想来,东南面的山寨栅栏林立,明军不搞出点动静是无法接近的,想要冲进去就得用人命填,谁会下令夜间进攻山寨,明军的主将脑子又没进水;再说这边地方场地有限不利于兵马展开,因此那角色觉得抢夺这个鸟不拉屎的小山包一点儿意义也没有。

    山脚下,就在小溪流的南侧,两个大帐篷相距二十余步各自搭建在大树下,帐篷的中间燃着一个火堆用来照明,一个刀盾兵和一个大枪兵坐在溪流旁的地上背靠背正在打盹。

    四个明军在小溪流东侧的树丛后观察了一会缩了回去,随后四人顺着小溪流的方向往东南方走了五十余步,避开敌军的帐篷和篝火小心翼翼趟过小溪流,从敌军的侧后摸了过去,突击队本部战兵留在原地没动,两个带队的军将各自从树丛后探出半个脑袋死死盯着篝火附近的情况。

    四个敢战士摸到山包脚下,两人留在原地等待、两人沿着小山包从另一侧绕过去。

    解决两个打瞌睡的敌军轻而易举,但不知道对方有没有布下暗哨,为了确保成功李国英下令一切按照最困难的情况应对,也就是说按照两个暗哨的布置来解决。

    暗哨之所以成为暗哨,是因为基本上发现不了。

    想要把它挖出来,通常只有一个办法,笨办法:等。

    潜伏在附近静静地等,等待敌军自己露出破绽,因为暗哨的轮班比明哨少,疲劳的值守人员往往会在不经意暴露一些不起眼的动静,当然,猛一眼是发现不了的,只有与现场的环境融为一体,用自己的直觉去感知周围,你才有可能发现某些细小的异常情况。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