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章 天降蝗灾,四方告急!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又是一日早朝,李二俯视着殿中的文武,威严的开口。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一脸淡然,李靖程咬金等人老神在在,上卿李长歌与这些文武大佬并列,同样老神在在,但是明眼人都能感觉得到,今日朝堂上的气氛,略有些压抑。

    这种压抑,主要就是来自崔干一系的山东世族们。

    “陛下,臣有本奏!”

    果然,在李二的声音落下之后,门下省副相崔干,便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

    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崔干的身上,这位世家第一人,居然亲自下场了!

    看来这次,山东世族要动真格的了!

    “崔相何事要奏?”

    李二意味深长的看了崔干一眼,声音平静。

    他早知道崔干和山东世族,不会这么轻易低头。

    “臣要弹劾上卿李长歌与户部尚书王珪,以权谋私,勾结无良奸商,耗费国库资财,高价购买粮草!

    如今国库空虚,三千万贯资财耗尽,只换来了一堆暂时用不到的陈粮旧米。

    朝廷没有余钱,一旦有个不时之需,无钱可用必然会生乱子!

    李长歌如此罪行,简直是在挖我大唐的根基,虎狼之心,罄竹难书!”

    崔干手捧着玉圭,梗着脖子开口,整个大殿之上,都在回响着崔干弹劾李长歌的声音。

    紧随着崔干之后,山东世族的其他官员,也纷纷发难了:“崔相之言甚是,李长歌王珪转移国库资财,挖朝廷根基,论罪当罢官夺爵,押到金水门外斩首!”

    “臣请陛下严查李长歌及王珪,以平天下人心!”

    “李长歌王珪,必然贪墨不少,陛下应派人抄家,追回国库资财!”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山东世族的可怕之处了,几乎大半个朝堂的臣子,都异口同声,要李二严惩李长歌。

    因为这个时代,朝堂上的臣子要么是开国时立下功勋的谋臣武将,要么就是天下世族培养出来的官员士人。

    而天下世族,以山东世族为执牛耳者!

    所以山东世族在朝堂上的席位,也是最多的。

    “这一次,山东世族是铁了心的要扳倒这位上卿啊,用来做污点证人的死士,看来都准备好了!”

    房玄龄老神在在,以只有他和杜如晦能听到的声音道。

    “阵仗太大,即便扳倒了李上卿,恐怕也会适得其反,让陛下愈发的忌惮山东世族。”

    杜如晦看起来嘴皮子没动,但是声音也恰到好处的落到了房玄龄的耳边。

    “房相,尊夫人可是范阳卢氏之女,您也算是山东世族的女婿,日后还是要多加注意才是。”

    随后,杜如晦又补充了一句,然后开始闭目养神。

    山东世族是能和当今皇帝李二掰手腕的存在,他和房玄龄虽是正宰相,但也不过是皇帝陛下的管家,犯不着趟这趟浑水。

    武将阵营中,程咬金偷偷看了李长歌一眼,然后不着痕迹的靠近了李靖:“老李,我怎么觉得这位上卿丝毫没慌,反倒在憋着笑的样子?”

    李靖也深有同感,捋着胡须轻声道:“唔,这位上卿并非池中物,应该一定留有后手。”

    还有一句话,李靖没有说出口。

    作为长安城中的著名铁公鸡,李靖恨不得一个铜钱都精打细算。

    而这样的铁公鸡,居然动了将掌上明珠嫁给李长歌的念头,便足可看出李靖对李长歌的看重!

    这些大佬的反应,终究只是少数,剩下的绝大多数朝臣,看向李长歌的目光,都充满了怜悯。

    在他们看来,这位上卿年轻气盛,步子迈得有些大,这次怕是真的要栽了!

    因为整个朝堂上的大势,几乎都压向了李长歌和户部尚书王珪,那副架势,好像李长歌是什么了不得的国贼一样!

    “长歌,那件事情,真的有十足的把握?

    崔干这次决心不小,若是不能应对的话,则到时候就把责任,全都往老夫身上推。

    老夫年事已高,即便被砍头也无妨,你却是我王氏与李氏的希望,不能有失。”

    面对山东世族如此强大的攻势,李长歌的外叔祖王珪,不禁有一丝担忧。

    作为李长歌的血亲,他与李玄道一样,都是知道李长歌的具体计划,并且极力配合自家这个孙儿的。

    但是李长歌所说的那件事,实在是有些惊世骇俗,所以王珪还是有些担心。

    自己外叔祖的话,让李长歌也有些感动,不过他却微笑着摇了摇头:“叔祖大人放心,根据孙儿的推算,报信的红翎急使,也该从山东到长安了!”

    李长歌此话方落,大殿之外,忽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更有信使焦急的声音,远远传来:“急报,急报!

    五日之前,淮南道突起蝗灾,蝗虫个大如斗,所过之处,田苗啃尽,寸草不生!

    淮南道节度使,向陛下告急求粮!”

    “报!

    数日之前,有蝗群遮天蔽日,自淮南道入河南道,河南道良田,尽数为蝗群摧毁,亿万田苗,无一幸存!

    百姓慌乱,已有流民逃荒!

    河南道节度使,向陛下告急!”

    “报!河北道突遭天降蝗灾,蝗虫过境如风卷残云,今年田地尽皆绝收。

    如今人心浮动,粮草涨价,市面上斗米百钱,河北道节度使,请陛下下旨赈灾!”

    “报!

    关内道有蝗群天降,啃食草木,赤地千里!

    节度使请陛下派兵,扑灭蝗灾!”

    一道又一道的告急文书,从大唐各地送到了太极殿中,顿时让满朝君臣,为之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