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一章 漕运改海运

    “砰...”。

    “于谦你欺人太甚...”。

    也先看到自己派出的使者变成了这幅德行之后,瞬间就踹倒了眼前的桌案,桌案上的东西散落在大帐各处。

    毕竟也先刚刚才收服了部分鞑靼部落,这下就被于谦打脸,这怎么能让他受的了。

    “太师息怒...”

    “太师息怒”其他部族的首领纷纷对着也先劝慰起来。

    毕竟对于这些首领来说,暴怒下的也先指不定做出什么事来呢,万一把自己拉去当炮灰那就不爽了。

    现在他们抢也抢的差不多了,差不多该拍拍屁股回去了。

    而且在大同都待了好几个月了。

    万一被明朝打了那就不好了,现在他们也听闻了明朝增兵的消息,至于增了多少他们不知道。

    反正钱已经到了口袋,如果打起来,损失了部众那就划不来了。

    只不过也先并不是这样想,也先是有理想的人,他对于这些鼠目寸光的家伙,尤为不屑。

    他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咬着牙对着所有在场的首领说。

    “明朝的于谦欺辱我草原无人,我要带着我们草原的勇士踏平大同,然后拿着于谦的项上人头,去给明朝的娃娃皇帝看看,草原勇士的厉害...”。

    当然现在也先决定了事情他们也无法反对,现在也先的威望因为吞并了部分阿岱汗的部众而大大增加。

    所以现在也先所说的话,基本可谓是说一不二。

    现在也先决定了,准备兵围大同。

    ....

    京城

    奉天殿。

    督漕总兵以及各个地方巡抚入京述职,大明两京十三省,也不是只有督抚。

    还有总兵,左右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以及知府。

    不过大多数都是去各个部门述职,比如吏部兵部等,但今天所需要讨论的就是漕运的事情。

    现在漕运还能够负担运力,但在往后的日子里,漕运肯定是不行的,所损耗的民力太大,而且河道清淤也是一笔很大的费用。

    大家都在讨论把一部分的漕粮以海运的形式运到北方。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这件事。

    朱祁镇看着大家。

    “各位大臣有何见地?”。

    户部尚书刘中敷对着朱祁镇启奏道。

    “陛下!自古以来漕粮都是由漕运负责,现在改海运的话,恐对我大明北方有影响,而且海运的话,天有不测,万一发生变故的话,那就不好了”。

    反正刘中敷的意思就是漕运安全,如果是海运的话不安全。

    不过海运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走大船,他这点没说。

    随后朱祁镇望着其他人。

    “谁还有其他意见吗?”。

    杨士奇道。

    “臣不同意刘尚书的意见,臣以为海运的条件相对已经成熟,我大明现在已经完全能够建造抵御海浪的海船,还有就是海运也只是在近海航行”。

    “如果遇上风浪的话,完全可以在港口避风,所以臣以为,可以暂时先分三分之一的运力到海运...”。

    “至于靠着漕运吃饭的民众,我们可以让他们自由选择在漕运还是在海运上面讨生活”。

    “当然朝廷对于他们也有一定补助...”。

    当然这是朱祁镇在乾清宫跟杨士奇商量好的事情,因为两人都算过一笔账了,这补助是一次性的,而清淤几乎都是每年的。

    如果长久来看的话,这样也划得来。

    现在大明沿海地区,除了有倭寇也没有什么风险。

    前面的时候朱祁镇已经派王直去闽浙沿海剿倭,现在情况已经有了改善。

    而且张克俭现在已经干上了海盗的勾当,只不过是在南海地区,至于闽浙地区,朱祁镇可不敢让他祸害。

    最重要的是,李福带领着船队已经到达了渤泥国。按照后世来看的话就是菲律宾,文莱附近了。

    几乎快跟张克俭碰头了。

    只不过张克俭也不会在船上,而只是在两广待着,暗中控制着自己这生意。

    这时候其他两位杨阁老对着朱祁镇拱手道:“臣觉得杨少师的话很有道理,臣附议...”。

    “臣也附议...”。

    刘中敷见三位都赞成了这件事,也就无奈的也同意了。

    至于其他几部的尚书,对于这件事也没什么意见。

    所以这件事就定下来了。

    朝会结束后

    漕运总督,朱祁镇就让兵部右侍郎王骥接待了,至于原来的兵部右侍郎邝埜,因为私自开仓放粮的事情下狱了,后来被自己放出来,朱祁镇暂时先让他在家反省...。

    这次安置漕民所需的钱粮,由朱祁镇的内库暂时垫付,等明年户部有钱了,再给内库补上。

    反正几年所需的钱也不多,二十万两。

    朱祁镇回到了乾清宫。

    此时正跟朱祁镇关于瓦剌的事情....。

    ————————————————

    PS:求大家支持一下,求鲜花,求收藏啊,谢谢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