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刘家庄是刘氏聚族而居的庄子,庄子里的良田原本有六成是刘仁贵家的祖产,余下近四成是族产和其他族人的私产;自红祆军兴起后,刘仁贵为报妻女之仇,将田产变卖给了族里的叔伯兄弟,广散银钱,邀了几位旧友一起参加了北齐的镇防军。

    现如今刘家庄的田产六成为族产,四成则掌握在私人手中。

    刘永福是族长,也是目前刘家庄最大的地主,当年刘仁贵所卖的田产有一半都归了他。接手刘仁贵的田产后他曾后悔了一段时间,在这乱世,田产并不能给他带来保障,反而因为露了富,倍受占据刘家庄的那支盗匪的盘剥。

    刘仁贵带着杨不苟这支人马的到来,让刘永福看到了希望,他从杨不苟身上看到了不同于红祆军之处。这个年轻人身上散发着一股从容淡定,指点江山的气魄,让人一见之下就生出信任之感;而他身边的那些人,个个都表现出敬服的样子,事事遵从他的法度,可见此人是个成大事之人。

    刘永福不是个迂腐之人,他深深明了,生存在乱世,只有依附于可预见到未来的势力,才能确保家族的兴盛。李璮的红祆军虽然势力很大,其人野心也不小,有独霸山东的**;但李璮的眼界太窄,格局太小,且反复无常,并不足以依赖。

    刘永福此前迫于形势,不得不委屈求全,还将自己的大儿子送到了沂州城的红祆军中;但现在杨不苟出现了,让他看到了更好的选择。

    刘永福将杨不苟请到自己家中,拿出了自己仅存的一点好茶叶来招待贵人,他想从杨不苟这里探点风声,以便决定自己家族的将来。

    待杨不苟轻啜了一茶水,刘永福便试探问起了杨不苟的大政方针。

    杨不苟自然知道刘永福的担忧,身处乱世,不论你是富贵也好,贫穷也罢,在刀兵面前,一切均是乌有。

    杨不苟用手指沾了茶水,在面前的桌子上画了一个图;

    “老人家认得这图么?”

    刘永福摇了摇头,他这一生虽也去过不少地方,知道天下很大,但并不知道天下究竟是怎么个**。

    杨不苟慢声说道:“这是我华夏的地图,共计有1380多万平方公里;东起大海,西至葱岭,南达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

    说到这里,他点着桌子上渐渐淡化的图,盯着刘永福的眼睛说道:“老人家,我们华夏很大,不仅生活着我们汉人,也生活着女真人,北方草原上的阿拉善汗等很多民族;在未来,我们华夏会是一个整体,一个大家庭。

    但是现在,我们还存在族群之争;这是因为我们处于不同的文明和社会状态,北方的民族要用落后的奴隶制,来取代我们汉民族经过几千年乳化出来的文明,让我们倒退回去,这是我们所不能容忍的!”

    这样说着,杨不苟站了起来。

    “我的目标不是要消灭谁,我只是想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秩序,让生活在华夏这片天地上的所有人,都能过上安生的日子;让所有人都能依靠这片沃土,有个正经的营生。所以,”

    杨不苟转过头来,目中闪烁着光亮,一字一句说道:“我最终是要平均地权,人无贵践,以法治国的!”

    刘永福听到这里心中有了数,眼前这位公子,目光还是着落在了土地上。

    他叹了口气,别有意味的说道:“世人都是看不穿,总想着为子孙后代谋划,辛苦地屯集土地,却不知屯再多的地,也扛不住乱世兵匪的祸害。”

    杨不苟微微一笑,明言道:“这天下的土地也只有这么多,而人口则会不停的增长,你将地都占了去,其他人焉能不眼热?其实这世上有比土地更能生财的营生,诸如挖矿、制造器械或者跑海上运输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老人家若是有意,我这边可以先拨付些金银入个股份。”

    刘永福眼睛一亮,问道:“公子可有什么建议?”

    杨不苟略一思索,答道:“据我所知,离这里不远的湖南崖有四处铁矿,老人家可与我带来的工匠合作,前去探矿。而煤矿这刘庄左近应当就有,可着人细心查找。这两样都是我这里当前急需之物,相信凭着本地这些矿产,便会惠及您老人家的子孙后代长盛不衰!”

    刘永福一捋颌下山羊胡须,感激的说道:“多谢公子点拨迷津,老夫明日便将手中的田产分发各户,自此以后专心经营矿产。”

    听到刘氏族长的表态,杨不苟也松了口气。能够不使用暴力而解决田地问题,这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有刘氏族长带头,将来这一带其他的村庄,也会逐渐仿效执行这一策略。

    南唐宝佑四年的四月初,山东路沂州的刘家庄悄然发生着变化,村民每户都按人口分了田地,并在杨不苟的指导下种下了玉米种子。

    这次杨不苟带来的不仅仅是玉米这一类,要在几百年后才出现的农作物,他还带来了土豆和甘薯的种子。听了杨不苟对这两样农作物的介绍后,刘永福便让自家的婆娘亲自来培育秧苗;待看到土里冒出了绿色枝叶,刘永福欢喜的脸都绽开了花。

    他非常庆幸刘仁贵把杨公子带到了刘家庄,他幸福的想:再坚持一年,一年以后,刘家庄便再也不会缺粮了!

    杨不苟的工匠坊这时也搭起了架子:刘仁贵的旧宅成为工匠坊的车间,村民又帮着担来粘土,运来了大批的灰岩,在杨不苟的指导下烧制水泥和红砖。一时间,刘家庄成了热热闹闹的工地。

    在这期间杨不苟也没有放松队伍的建设。现在他手下总共有四伙人,人数最多的一伙是原刘仁贵手下的那伙镇防军,其次则是在刘家庄新招的十余名青壮,然后是高小六的船工和大牛带的四个老兵。

    杨不苟采用了后世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诉苦大会的形式来融合这支队伍;结果证明非常有效,近六十人很快就如兄弟一般打成了一片,为后续的集体协作训练省了不少的功夫。

    半个月后,工匠坊传来消息,第一架仿制的军弩制作成功了。经过试射,这架仿制的军弩射程达到一百三十余步,精度也与原品相差不是很大;这让杨不苟非常高兴,他吩咐主管工匠营的大牛,尽快加大产量,以便让这支小小的队伍早点装备起来,以应对红祆军和盗匪的袭击。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