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六章、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第五更,求鲜花,求评价!!)

    “这便是证据!”

    陈旭写完,随手将手中的笔拍在桌子上,冷笑道:“你们两个座位有些名望的历史学者,想必应该不会看不出名堂吧?”

    两人怔怔的望着陈旭。

    已经被陈旭的这一手,完全给惊呆了。

    他们无法反驳。

    陈旭所拿出来的证据,已经让他们信了八九分!

    这四种文字当中。

    有两种他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若是只有第一种,仿佛符号一样的文字,或许他们还可以污蔑是陈旭自己伪造的。

    但小篆现实已经是成体系的文字。

    一个人若是想要创造出这种文字。

    而且还要跟现在的汉字,有某些共通的地方。

    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汉字这个暂且不提,你为什么说,粽子不是我们棒子国的文化?”

    朴不成涨红了脸,因为没有任何反驳的点,所以只能赶紧转移话题。

    朴道思在一旁连忙附和着:“对对对,粽子、筷子、象棋、围棋等等,都是我棒子国的文化传承,你这种属于土匪行径!”

    陈旭被逗乐了。

    被真正的土匪说他是土匪。

    简直不可理喻!

    “土匪行径?”

    “好,今天我就戳穿,你们棒子国的谎言!”

    “你们棒子国自古以来,都是我华夏古国的附属国,你们的文明都不过是学习华夏而已!”

    “从服装、饮食、文化等等,哪一样是你们自己的?”

    “你们说不上来,那我就告诉你!”

    “传说中,端午习俗来自于屈原!他本是我华夏战国时代楚国丹阳人,因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合邻国抗击强敌,而被谗言所害!”

    “最终落得一个流放下场!”

    “期间他因一腔报国之心,不能得偿所愿,后来楚国遭到侵略,他心痛刀绞,写下绝笔《怀沙》后,抱石投泊罗江自尽!”

    “百姓见此,前去打捞无果。”

    “又怕鱼虾吃了他的躯体,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便演变而成吃粽子的习俗!”

    “一直延续至今!”

    陈旭的声音轻描淡写。

    却已经激活了梦幻之声。

    渐渐地。

    众人的眼前,出现了当初的楚国王城。

    朝中百官林立。

    而为了楚国未来,屈原冒死进言。

    却被诬陷为图谋不轨。

    因而落得流放的下场。

    最后画面一转,一直无畏铁骑踏足楚地,所过之处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落魄的屈原见此。

    长叹一声,泪流满面。

    与此同时。

    陈旭那低沉的声音轻吟道: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

    “乱曰:”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脩路幽蔽,道远忽兮。”

    ······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

    这却正是屈原遗作:《九章·怀沙》!

    在陈旭饱满感情的吟唱之下。

    这首千古之作,如此的悲壮,让人心情沉重!

    几乎所有人都被震撼。

    他们可从未听过这类词曲。

    但却并不代表,他们欣赏不来。

    特别是。

    此时他们的画面,正巧看到屈原抱着石头,投入了江水当中。

    再也找不到半点踪迹!

    无数百姓上船打捞,却始终无法找到屈原的尸骸!

    急迫之下。

    为了不让屈原被鱼虾啃食,而回到家中拿来了米团,丢入了江水之中,所有百姓都闭目祈祷着。

    看起来。

    仿佛都在为屈原祈愿!

    甚至于。

    伴随陈旭的吟唱,他们还隐约在那江水中,看到了正在交锋的楚国战场!

    血流成河!

    一支宛如天降之师的虎狼大军。

    冲破了楚军的防线。

    令其节节败退,毫无抵抗之力!

    地面亦是血流成河!

    等到众人清醒过来。

    他们摸了摸眼角。

    突然发现,自己的脸上,不知何时已经出现了两行清泪!

    屈原那份忧国忧民之心。

    让他们为之感动!

    这也让他们明白了。

    怪不得屈原会受到百姓的爱戴!

    而后。

    那份国亡而甘愿,同生共死的决心,更是让他们感到震撼!

    这是何等的信念!

    这是何等的忠诚!

    这一刻。

    他们才清楚了。

    原来这端午竟是牵扯到了一位,拥有大胸怀,值得被人歌颂的忠诚的伟人!

    这小小的粽子,竟然还有这般含义!

    ----------------------------------

    PS:求鲜花,求评价!!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