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二回 首阳山寻隐士遗迹 神仙泉度青龙西行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www.AiQuxS.Com』,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话说老子骑青牛载灰鼠,由徐甲牵引前行,金虎背伏玉兔紧跟其后,离开古风台文旗山,溯渭水继续西上。老子沿途讲经传道,寻访圣迹;生肖问道询道,相互调侃,有说有笑。师徒不知不觉又行进了半月有余,来到秦地陇西境域的首阳山下。

    这首阳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处宗教胜地,位于今渭源城东南七十余里处,九峰环峙、峰峰苍翠,状如莲花。其山势南高北低,东西走向,其主峰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因而得名首阳。

    又据史料记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商周交兵时,积仁洁行的商朝上大夫伯夷、叔齐阻拦攻打商纣的周武王大军失败,遂南行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义不食周粟,过着自力更生,独善其身生活。二人种花植草,每天清晨迎受第一束朝阳照射,叹道;“奇哉美哉首阳山!”首阳山唤名由此而来。

    老子在古风台住宿那晚,便听那风姓老者讲过,当年伯夷、叔齐来到首阳山,隐居一洞穴之内,不食周粟,最终饿死,其孤冢墓地就在首阳山中。老子带生肖弟子此行来首阳山,不仅因欲过乌鼠关山必经首阳山,也有寻访拜祭伯夷叔齐孤冢墓之意。况且,生肖们对此行兴致极高,尤其是金虎,离开古风台时还言称曽到过首阳山,并亲耳聆听过伯夷、叔齐死前同吟《采薇歌》。伯夷、叔齐死后,还是金虎扒土将那兄弟俩掩埋。灰鼠认为金虎是在夸口,就假装认真道:“你既去过首阳山,这一路该由你前引。”金虎面露愧色道:“只是年代久远,路途不再记得。”众生肖闻之,也不计较。

    其实,老子早在洛邑为周朝守藏室史官时,曾经对秦地作过一次短期游历。在游历期间,对伯夷、叔齐不食周粟故事,当然也有所耳闻,并对其聚积仁德、修洁品行之行为,心生由衷敬意。

    据传,商纣王朝歌执管朝政时,昏庸暴虐,弑杀忠良,荒淫无道。各地民不聊生,战乱四起。地处冀州的孤竹国,是殷商王朝诸侯国之一。该国虽是远离朝歌边陲王国,但也未免受到当时战乱压抑和不安。孤竹国国君墨胎初,有三个儿子:长子伯夷,二子公望,三子叔齐。墨胎初看到战乱将至、殷商快亡,自己也年迈体衰,难以应付这动荡局面,更担心自己死后三个儿子为争夺君位会手足相残。于是,在病重期间,便召集群臣来病榻前,对自己死后君位继承立下诏书:死后传位于三子叔齐。

    墨胎初驾崩后,众臣民欲按先君遗诏立叔齐为君。却不料,叔齐不肯接受,言道:“伯夷兄在先,我怎能立为国君呢?应立伯兄。”然而伯夷坚辞不受,言说:“尊父君命应立叔齐为君。”二人互让不肯就位,众臣左右为难。于是,伯夷寻机偷偷离开了京地。叔齐也不辞而别,逃离孤竹。二人同时离开孤竹国京城,众臣无奈,只得拥立二子公望为君主。

    伯夷、叔齐逃离孤竹国后,从此一个天南,一个地北,游荡数十载,历经人间磨难,饱尝世上辛酸。直到两人均年过半百,兄弟二人竟在北邙意外相遇。后来听说西伯周文王姬昌养贤纳士,堪为明主,兄弟二人便决意投奔。经过千里跋涉,在首阳山下遇到周武王大军。此时周文王已死,其子周武王姬发,振军备械东行伐纣。见此情景,兄弟二人便拦住武王马头叩谏道:“你父已死,本该让他入土为安,却要兴兵打仗,这能说是孝子行为吗?此外,你身为臣子,前去弑杀天下共主商纣王,这能岂是仁者行为?”周武王听伯夷叔齐此番言语,非常生气,当即下令手下绑缚兄弟二人,要杀掉这两个不速之客。这时,武王身边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姜子牙急忙劝阻道:“大王息怒,这兄弟二人虽说出这番话来,但他们是孤竹国君之子,也是互让君位贤义之人,不可杀害,就随他去吧!”武王接受姜子牙劝阻,放过伯夷、叔齐兄弟二人。

    伯夷、叔齐一番苦心劝阻武王,差点送性命,就感叹道:“今天下暗,周德衰,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也,不若避之,以洁吾行。”于是便到首阳山中隐居起来。几年过去后,周武王大军消灭殷纣王朝,取得天下,建立周朝。四方诸侯纷纷响应,归顺周朝。伯夷、叔齐获悉这些信息,心里非常矛盾,为武王不义所愤,立志不食周朝土地上长出粮食。二人便上山采折薇菜充饥。虽然首阳山薇菜色白味美,且有很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它毕竟是山珍野菜,很难供给人体所需要营养。两人身体日渐消瘦,面呈菜色,且出现浮肿。一天,一村妇在山中遇到伯夷和叔齐,言道:“二位先生有气节,不吃周朝粮食,令人敬佩,可你们吃野菜也是周朝的啊!”兄弟二人听后,从此就再也不食野菜,直至而死在首阳山中。

    却说老子与生肖弟子来到首阳山下,进入一名为叩马的小村落。此村落正是当年周武王伐纣时,伯夷、叔齐兄弟俩叩马而谏之地,因而小村得名叩马村。

    老子师徒进扣马村时,已是过午。村人见老子不凡,鹤发童颜,仙风道骨,又有青牛、灰鼠、金虎、玉兔为伴,很是诧异。有人便问老子尊姓,从何方而来。老子详细回答村人。村人知来人是函谷出关西游老子,便争相欲邀老子师徒到家中做客。老子便向村人打探进首阳山探访伯夷叔齐孤冢墓地路径。恰巧,此时遇一年青采药人进首阳山归来,便说道:“我刚好从伯夷叔齐孤冢墓回来。不过,您所言那首阳山,如今被我扣马村当地人称马鹿山。”

    老子疑惑问道:“这是为何?”

    采药人说道:“听我太祖父讲,当年伯夷叔齐听村妇一席话,连薇菜等野菜也不再食用后,饿得快要要死时,玉皇大帝动怜悯之心,派一神鹿给他们喂奶,不想二人误认为神鹿也是周朝之鹿,断然不食鹿奶,于是只好活活饿死。死前同吟《采薇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与嗟徂兮,命之哀矣。’”

    伏于金虎背上玉兔悄悄问老子:“《采薇歌》何意?”

    老子道:“你可问金虎。”

    金虎得意吟诵道:“登上那西山啊,采集那薇菜。用**代替**啊,还不知道自己的过错。神农、虞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这种人还怎么过活。哎呀呀,生逢乱世,只怪我们命中薄。”

    吟诵后,又听那采药人言道:“伯夷叔齐同吟《采薇歌》而死。神鹿久久不忍离去,直到有一只斑斓金虎慢慢走近,才躲入远处瞧看。只见那金虎用前爪扒土,很快填起两个新坟,将伯夷叔齐掩埋,离去。从此,无人再见金虎,而神鹿便常在山林出没。那神鹿像马一样高大健壮,逐叫它马鹿,首阳山也因此被叩马人称马鹿山。”

    灰鼠不禁叹道:“原来金虎所言属实!”

    金虎言道:“区区小事,不足挂齿。”

    又听老子叹道:“虎儿有这等奇迹,难得!”

    采药人道:“我太祖父言,伯夷叔齐并未饿死,已成仙人。”

    老子惊问:“这更奇了!可否细细说与我听?”

    采药人道:“先生等今晚可住宿我家,我太祖父可细说与你。待明日我愿带路,一同前往伯夷叔齐孤冢墓。”

    老子点首道:“也好!”

    于是,年青采药人引老子与众生肖来其家中,并介绍一位年纪与其相仿的年轻人道:“此人便是太我祖父。”

    老子诧异,为采药人道:“你太祖父贵庚?”

    采药人道:“年过九旬。”

    老子叹道:“容颜看来不过而立,我却应呼兄弟。”

    这晚,药人的太祖父,向老子讲述了他所经历的奇事。

    原来,青采药人的太祖父,年轻时是一樵夫。一天上午,他在首阳山伯夷叔齐孤冢墓一带砍完一担柴,时间还很早。心想:首阳山九峰环峙,每天砍柴卖柴,虽忙忙碌碌,已登过八峰山顶,只有一峰还没有到山顶转过呢。今天砍罢柴还有这么多空闲时间,何不到此山峰顶一游。于是,他把腰带紧了紧,向最后一峰山顶爬去。这一峰很高,从山下往上看,云缠雾绕,根本看不见山顶。山路崎岖,藤蔓横路,不时还听到野兽的吼叫声。据说,扣马村早有人试图想登上山顶,不是没了踪影,就是在摔“舍身崖”下来,从此,没人再敢去山顶,无人知晓山顶是什么样子。樵夫爬到半山腰一山坳,樵夫看到前面没了路,一堵悬崖立在面前。左右两边都是斧劈刀削一般。他知道,这便是“舍身崖”。

    相传“无量祖师”在首阳山练功多年,却不能得道成仙,百思不得其解,祈求高人指点。这日,在此悬崖之上遇到伯夷叔齐。伯夷道:“你只所以不能得道成仙,是因你不愿舍去肉身,若你肯舍去肉身,凭你多年修行,定会步入仙境。无量祖师问道:“如何舍去肉身?”叔齐便指前方道:“从此崖跳下。”于是,“无量祖师”便选此崖舍去肉身,成了仙,在仙界成为一代无量祖师,故此崖名曰舍身崖。

    此刻,樵夫来到悬崖下,见有一洞穴,溜出涓涓清水,集一泉清水。令樵夫感到惊异的是,在这样人迹罕至之地,竟有两个老人正在清泉旁下棋。这两个老人鹤发童颜,银髯垂胸,精神非常专注,似乎没有感觉到有人来到他们身边。樵夫不想打搅两位老人,静静地站在一旁观看。太阳正南时,两位老者停一下手,从袋里拿出几个红艳艳桃子,慢慢吃起来。一位老者,一扭脸,看见樵夫,就给樵夫一个桃子。樵夫深施一礼,接过桃子,细细品味。这桃子,又香又甜,滑润爽口,吃过后,只觉得浑身轻松,无处不舒服,无处不清爽,全身肌肤,变得如婴儿般柔嫩。两位老者吃罢桃子,又接着下棋,樵夫这时也不好意思下山,站在一旁看起来。樵夫看着棋盘,觉得光线如波浪一样飞快地晃过来晃过去,不一会,太阳已经挨近西山头。樵夫准备下山,就问两位老者:“敢问两位仙人大名?”

    其中一位言道:“我乃伯夷。”

    另一位言道:“我乃叔齐。”

    樵夫大惊,不敢再问,告辞两位老者,匆匆下山。

    下山的路上,樵夫发现,好多来时的东西都跟原来不一样了,寻找那担柴草,已变成朽木土灰了。樵夫好像已经预感到了什么,慌里慌张地跑回家。家里的情景让他惊呆了,原先的房屋已几经修缮,变得认不出来。房前屋后树木有的不见,有的变得很粗很高大。在家门口,他遇到一个白胡子老人,忙向老人打听父母儿女情况,老人说,自己的曾祖、祖母和父母早已去世,祖父一次上山砍柴失踪了。现在,家里已儿孙成群。樵夫听着落着泪,老人感到奇怪,问:“年轻人,你问这干啥?”樵夫就把自己家世和经历给老人讲了一遍,老人听后感叹不已,知道樵夫遇上神仙吃了仙桃,赶紧称呼“爷爷”,把樵夫请进了家。第二天,樵夫与儿孙们到坟地祭拜了亲人,又前往伯夷叔齐孤冢墓祭奠。然后一同来到首阳山山坳中舍身崖看稀奇,结果洞穴依旧溜出涓涓清水,没找到神仙,却见清泉内正中一块石头上有一副端端正正棋盘,棋盘上隐约有两三颗桃核。此后,扣马村还有多人来过山坳中舍身崖清泉边瞧看,都言只看到一池清水,并无棋盘与桃核。再后来,便有人说见有一青龙卧于舍身崖洞***独守清泉,见人还张牙舞爪,此后便无人敢去。

    老子听老樵夫讲述了他所经历及所闻奇事,便问到:“您是否也见过舍身崖洞穴中有青龙?”樵夫道“只是听说,并未亲眼见过。”

    据樵夫讲,他从马鹿山清泉回叩马村后,便听其人讲起过青龙和珠凤的故事。那是樵夫去马鹿山失踪那年,家住叩马村北的珠凤父女,还在靠做卖豆腐为生。一天,珠凤去井台挑水,钩搭上挂上来一条有足小黑蛇。她把有足小黑蛇捉下来放到井台上,说:“怪可怜的,放了去吧!”有足小黑蛇对她点了点头,一转身窜到井里去了。

    珠凤挑水刚进屋,听见背后有人叫她。转身一看,是个二十来岁的漂亮小伙。小伙拉住珠凤的手,在她手心里放了一粒滚圆滚圆的珠子,向她讲述了自身的经历。

    原来这小伙便是适才那条有足小黑蛇。是渭河龙君的五太子青龙,当年父王命他参加十二生肖竞选,要他必须拿得第一,否则,要疏通首阳山所有泉池,方可回来见龙君。不料,青龙在生肖中仅排第五位,无颜面再回渭河,便躲在此地下龙潭中,开始疏通首阳山所有泉池。

    青龙首先疏通位于渭源城北寨镇暖阳口沟门河滩处“黑眼泉”。该泉疏通后,无旱之年,此地泉水杳无影踪,但遇到大旱之年,泉水充沛,从地下向上翻滚向外奔流,丰盈的水量使人们不但可以食用,还可以灌引农田。

    青龙接着又疏通奇位于新寨镇四坪村探花坟下山坡处“气泡泉”。此泉疏通后,在远处观看清水一泉,走到泉旁,泉水仍然照样不变,当有人高声喧哗,即使不在泉中丢弃废物,泉水也会冒出气泡,过阵时间后水质将变的浑浊。因而,就有“静心不语观水泉,欢声笑语变混浊”的奇异景象。所以,百姓前来此泉挑水,只能小声留心,不敢大声喧哗吵闹。

    青龙再后又疏通位于渭源五竹镇石头沟村的牛沟门处“娘娘泉”。此泉疏通后,泉水冬去春来,清澈常流,甘甜可口,甚似乳汁,润物济人。当地赞云:“冬转娘家春天回,留下乳汁济子民”的美誉。奇妙的是,为什么冬天干枯的泉水到了春天就会溢满呢?并且这里的泉水,水质甘醇清凉爽口,与其他泉水相比,水质最佳。

    青龙再后又疏通位于渭源城西南的太白山“龙眼神泉”,引来王母娘娘瑶池中的神水。当人们在泉中洗脸或者丢弃不洁之物,泉水就会变干,只有诚心诚意的烧香祷告祈求,清水方能重现。故前人发出“太白离天三尺三,攀越八十一道弯,瑶池神水多灵秀,气爽神清饮甘甜”的感叹。喝一口泉水,可治病解乏,延年益寿。

    当青龙再疏通舍身崖“神仙泉时,不料将此泉与叩马村中水井贯通。这日正在水井中游戏,不小心撞在珠凤钩搭上挣脱不得。

    青龙讲述自身经历后,对珠凤言道:“多谢大姐救命之恩,不伤害于我。时才放你手上是一颗龙珠,你将它放在水缸里,从此便不用天天挑水。日后若遇有为难之事,,大姐只管到水井边呼声青龙”说完,顿时不见踪影。

    珠凤追出门外,只见井口一团白雾,听得井水哗啦啦响声。她觉得像是在梦中一般,再看手里,分明是颗宝珠。进屋后,她将龙珠往水瓮里一丢,水花翻溅,泛起满满一瓮清水,尝一口,比那井水还甜,珠凤知是宝物,对谁也没讲,连她父亲也瞒着。只是常常想起青龙,照例每天都去井台上挑一担水,偷偷往井里看上几眼。

    距叩马村四五里孟津堡,住着一家财东尹立先。珠凤妈死时,珠凤爹没钱殓葬,借尹财东十两银子。日子穷,还不起,却常给尹家送些豆腐,全当付利息。这十两本银尹财东也不催要,乐得一年到头吃豆腐,不花钱买。珠凤姑娘年长一年,越发出落。尹立先起了珠凤的鬼主意。先是请个能说会道媒婆,来给珠凤说媒下聘礼。珠凤老汉执意不肯,珠凤心性刚烈,提起礼盒子摔到门外,媒婆碰一鼻子灰。尹财东得知,气得直翻白眼,骂道:“老东西给脸不要脸,十两银子欠着十年不还。连本带利纹银百两,限三天内交来。交不来银子,叫珠凤姑娘来顶账!”话传到珠凤爹耳朵里,他没了主意。珠凤只是爬在炕沿上痛哭,左思右想没办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跑到井台上,牙一咬,心一横,眼睛一闭,纵身扑进井里。珠凤只觉得头晕目眩,像是腾云驾雾一般。忽听得耳朵边有人呼喊:“珠凤,珠凤妹妹!”慢慢睁开眼一看,原来自己不曾落到水里,却躺在乌龙的胳膊上。“青龙哥!”她像见到亲人一般,伏在乌龙的怀里大哭起来。青龙劝她说道:“珠凤,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不要难过。狗财东为富不仁,天理难容,看我如何收拾这条老狗。我先送你回去吧!”

    听得珠凤投井、乡亲们打着火把下井救人。青龙见有人下来,轻声对珠凤说:“好妹妹,我不送你了。”双手将珠凤托起。下井的人摸到珠凤,连忙绑上绳子,把她救了上来。夜深人静,珠风把她和青龙的事从头到尾给父亲学了一遍,老汉听了暗暗惊喜,却又半信半疑。珠风从瓮里捞起龙珠,老汉见果然不是世俗之物,才信了珠凤所言。

    珠凤跳井得救的消息传到尹立先耳里,老贼捋须一阵奸笑:“嘿,分明是天公作美。我尹某家财万贯,金银满箱,再能有这么个美人,岂不乐乎。”贼眼一转,吩咐下人分头准备。第二天一大早,老贼带着一伙家丁,朝珠凤家奔去。走到半路,一阵狂风卷着沙石吹得天昏地暗,带来的财礼早刮得没了踪影。狂风过后,老贼一看,财礼虽空,人马俱在,就带人挥棍舞棒,直奔刘老汉家,来抢珠凤。

    青龙见老贼三番事过,仍不知改,待老贼冲到井台边,便现出真形,口中喷出一股清泉。一时间电闪雷呜,恶浪滔天,尹贼一伙狼哭鬼嚎,随波翻滚,被冲入渭水河中,喂了鱼鳖。一会儿云消雾散,满天霞光,云端里舞起一条黑色巨龙,龙背上坐着珠凤姑娘,飞到马鹿山舍身崖洞中。青龙与珠凤结为夫妻,珠凤因有龙珠护身,虽容颜不变,但百年后仍然仙逝,乌龙便守候在珠凤仙体旁,不吃不喝,日见消瘦,三年不肯离去。

    老子听樵夫讲过青龙的神奇经历,自觉要与青龙结下一段奇缘。第二日便骑青牛载老鼠,由金虎开路,去往首阳山,以探究竟。师徒先来到伯夷叔齐孤冢墓前祭拜。之后,经历千辛万苦,来到舍身崖神仙泉。老子向崖洞中观望,只见一位瘦骨嶙峋青年,闭目端坐在一如花似玉女子遗体旁。见老子他们到来,微微睁开双眼,不惊,不喜,面露忧郁。老子冲其说道:“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青年再次微睁双眼,也不答话,仅看了老子一眼,复又合上,依然端坐不动。老子无奈,吩咐大家住了下来。青牛托来食粮,老鼠衔来草药,金虎叼来柴禾,老子精心为青年调治。这样在洞中住了月余,青年面容渐渐有了血色,身体也恢复健康。终于有一天,青年跪于老子面前说道:“师父,你刚来时教导我那番言语,我懂了。我之所以有忧愁,是因为我有一个身体在,人活着不会一帆风顺。既然不会一帆风顺,应该经得起生离死别之痛,不仅不要轻生,而且还要贵生,重生,爱生,护生,珍惜生命,爱护生命。我愿从此追随先学道。”说完,即刻变回青龙原形,将妻子托起,飞到到其父母坟头前,卷土掩埋后,飞回到龙泉洞中。

    老子笑言道:“我们近日命犯桃花,连遇两个生肖情种。走吧,与我一同西行。”青龙道:“请师傅容我片刻。我听说楚国有一叶公,喜欢龙,我即刻前去一见即回。”言罢,青龙飞出洞口。

    其实青龙所言叶公名为沈诸梁生于楚国王室之家,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其父沈尹戌在吴楚之战中屡立战功。秦国出兵击退吴军后,楚昭王把沈诸梁封到楚国北疆重镇“方城之外”的叶邑为尹。沈诸梁受到了楚国朝野及四境诸侯的敬重,时年24岁。叶公到了叶地之后,采取养兵息民,发展农业,增强国力的策略,并制定出了修建东西二陂的工程计划,发动叶邑百姓开工兴建。西陂主要用于拦洪,东陂主要用于蓄水。东西二陂的修建,可以说开创了我国古代小流域治理的先河。现在,东西陂遗迹尚存。公元前475年,叶公让贤。然后,叶公回到叶地,安度晚年。叶公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

    却说青龙飞至叶地叶公家中,果然看到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青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得看看他。”青龙就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青龙大失所望,即刻飞回龙泉洞。老子师徒见青龙飞回,问其所见。青龙道:“那叶公并非真正喜欢我。只有那珠凤才是真正爱我。”

    老子道:“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十分贴切。”言罢,便骑青牛载灰鼠,金虎背伏玉兔,由乌龙上空隐身护行,走出首阳山,告别叩马村,一路西去。

    自老子一行度化青龙离去后,首阳山最难登顶山坳中一年四季清水满泉,在端午节前后,泉水就会变少或无,传说地下水位降到一百多米的地方,水源就会流向相距两公里远的沙坡子河口村转娘家,待过节后返回。如此便出现“年复一年代代传,水去一日天天还”的现象。转娘家是下山,回来是上山,水往高处走?真是个大疑问,难以揣测。而且饮用这里的泉水,能够解除百病,对治愈胃病非常有效,还能延年长寿。后人便将这眼清泉叫“神仙泉”,将“神仙泉”那座山峰取名“老君山”。

    后人有歌颂曰:

    首阳山涌神仙泉,逢节回家无水源。

    伯夷叔齐拒周粟,神体不死成神仙。

    青龙重情恋珠凤,固守誓盟世罕见。

    老君超度西行路,终归大道结善缘。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