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贞观年间确立其陪都的地位后,经过垂拱五年以及乾兴九年的发展,洛阳城的繁华丝毫不亚于长安城.
更是超过了隋朝时期.
东西两都.
如果说西都长安为政治经济中心确立了对西域的贸易.
那么东都则确立了整个长江流域,以及更东边辽东半岛的政治经济中心.
通过两都制,大唐得以实现对天下更好的控制,令中央权威可以更好的渗透影响到地方.
保证了中枢对地方绝对威慑力.
有效力的提高和稳固中枢权威.
同时另一个好处则是很好的缓解了人口压力.
历朝历代的京都,往往都会成为天下的政治,经济综合中心.
长安也不例外.
作为政治经济中心,就势必会成为天下人趋势若愚向往的地方,大量的人口会蜂拥涌入京都.
人口压力骤增.
尽管已乾兴年间大唐的迅猛发展,单单关中一地,也难以承担庞大的人口压力.
粮食作物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的确有所提高,可人口也随之增加,关中一地的粮食产量根本无法满足聚拢在长安的庞大人口.
而陆运,铁道运输,水运的确可以从周边,尤其是盛产粮食的南方调集粮食.
但长距离的粮食运输,势必会造成天下粮价的攀升和不稳定,对一个国家的统治来说是有着极其大的不好影响.
两都制确立,很好的分流了原本会涌入关中地区的迁徙人口.
隋朝设立两都制,主要原因是为了离开关中,摆脱关陇集团对朝堂的控制.
但也未尝没有缓减关中人口压力,粮食压力的原因.
若说隋朝时期此因素还很小,甚至根本不在隋朝统治者考量的范围之内.
那么原本历史上,武周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每到春夏青黄不接之际,率领朝中文武前往洛阳,就主要是出于此原因.
武周时期,关中的府兵制度基本已经破坏.
朝廷的粮赋收入极大缩减,而帝国长安的人口压力,造成武周时期每当青黄不接之际,长安的粮价即便是政令都无法控制的疯涨.
每当这个时节,朝廷迁往洛阳陪都,就食洛阳,成为朝廷政令失效后,缓减遏制粮价飙升的一种特殊手段.
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而如今的大唐,虽然目前为止,整体而言,还能够通过关中,并州,河西等地的产粮就近满足关中庞大人口的需求.
但其中早早确立两都制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毕竟如今的大唐天下,人口基数远远超过了原本历史上的武周时期.
若是没有洛阳对趋之若鹜涌向京都的庞大人口进行分流,恐怕关中附近的粮食产量也难以满足上千万人的所需.
为稳定粮价,朝廷必定需要千里迢迢的从江南通过水路,陆路,铁道转运粮食,造成朝廷不必要的额外开支.
押解杜正伦抵京的队伍入京之日.
六百万人口之巨的陪都洛阳,风雪天也挡不住百姓心中那团躁动的怒火.
洛阳入城主干道周围的人行道早已经站满了百姓.
百姓们三三两两议论着,手中还拿着一封报纸.
“这个叛贼终于要伏诛了!”
“可不是…吗,没想到这个叛贼竟然做了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先是西突厥,后是吐蕃,真改千刀万剐!”
百姓议论着,议论着,声音渐渐变得:更.
而他们的愤怒,来自于报绍杜正伦所作所为引起的.
李恪没有放过这样一场好的爱国教育,亲自下令恪报,关陇报,并州报,在杜正伦即将入城之际,大肆宣传杜正伦作所为.
反面的典型,利用好了,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入城了,汉奸入城了!”
人群中有人从城门口方向跑来,挥舞着手笔,疾声高呼.
“打死这个汉奸!”
“打死他!”
“这种该死的汉奸就该千刀万剐!”
杜正伦入城,百姓们愤怒的将手中压得十分瓷实的雪球扔向囚车.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ter>
杜正伦听着人群中有人高呼,要在他明正典刑后,请求朝廷要为他塑造雕像跪在每一座城门处.
杜正伦的面色变得更加苍白,身子也不由自主的哆嗦起来.
让他的雕像跪在每一座城池的城门处.
这是要他遗臭万年不能翻身啊!杜正伦终于害怕了.
死他不惧,他甚至还向着临死之前,在见到李恪的时候,好好恶心李恪,给李恪心中种下一颗1魔障种子.
可现在,杜正伦真的害怕了.
只要想到历经数千年的后世,他的塑像都会以跪着的姿态伫立在每一座城池,他杜正伦的塑像要被进出城门的每一个百姓唾弃.
杜正伦心中就有一股难以言喻的惊惧寒意.
他甚至连周围飞来的雪球击打的疼痛都忘记了.
嗒嗒嗒“陛下有令,立刻.
将汉奸杜正伦送往大理寺,接受大理寺联合中书省,各部主官的审判!”
马蹄声响起,一骑御林军将士策马而来,远远便大声疾呼传达李恪的命令.
杜正伦被声音所惊醒.
见不到李恪了!从御林军传达转述的内容,杜正伦醒悟的瞬间,也李恪明白,他见不到李恪了.
不,是李恪根本不屑见他!杜正伦不光计划落空,更是倍感羞辱:“哈哈哈李恪,你这个通过阴谋短短,窃取政权的虚伪小人,伪君子,你不敢与杜正伦当堂对峙!”
“你害怕了,你虚伪的一面,已经完全暴露在世人面前了!”
失落的杜正伦,态若疯癫的在囚车内激烈挣扎着,声嘶竭力的大声呼喝咒骂着.
“敢污蔑陛下!”
“打死他!”
“打死他!”
杜正伦的话,成功激起了长安百姓更大的愤怒,百姓义愤填膺的将手中压得瓷实的雪球砸向杜正伦.
若非报纸上刊载了陛下的御令,劝说百姓,不准百姓愤怒打杀了杜正伦,要让这个汉奸接受唐律国法的审判.
百姓中虽然很多人并不清楚皇帝陛下这么做的深远用意.
但还是自发性的没有用石头发泄怒火.
饶是如此.
当杜正伦被押解至大理寺官衙之际,也早已经鼻青脸肿了.
“升堂!”
杜正伦在威严的声音响起之际,被带入大理寺官衙大堂.
他看着坐在两边旁听的马周,褚遂良,上官仪,岑文倩等老熟人之际,满脸的怨恨忽然变成了无尽的嫉妒羡慕恨与不甘.
当初他们是一起为如今的皇帝李恪做事.
一起在本质腐朽的新朝,开先河,创新风的.
被誉为河西走廊上,最年轻耀眼的年轻一辈.
尤其他,马周,上官仪出身寒门,更是被人称之为寒门崛起的象征性代表.
当初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同僚,如今已经位极人臣,显贵无以复加.
而他杜正伦却沦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这是李恪对他的羞辱!是!一定是这样!杜正伦很快将眼前的一切,归结为是那个…连见他一面,都觉得恶心之人在用昔日的同僚羞辱他.
杜正伦从未反思过,自己为何会走到如今这一境地.
从未反思过,在革新过程中,他的不坚定,他在为官上的不纯洁的目的,逢迎媚上的举动等等一系列自己种下的因果.
其悲剧性的命运,在一场以纯粹洗涤天下的革新运动中,早已因其性格而注定了.
他的性格,为李恪所引导的纯粹革新运动时代背景所不容,注定要为时代所抛弃.
而与他一样抛弃的人有很多.
但其性格中,那种…对出人头地的执拗,渴望确立而不择手段的性格,让其与时代背景格格不入的情况下,选了一条错的更加离谱的人生道路.
造就了今日的结局.
与其一样,为时代背景所不容的人有很多,戴胄,刘洎,乃至长孙无忌,这些人却没有落得他一样的结局.
追根究底,还是性格的偏激,对权利的执拗所造成的.
:还有四章就正文结束了,谢谢大家支持,这次月底一定完结.
看无下划线版小说请下
记住收藏保存唯一域名,享受高速阅读!
温馨提示:浏览器阅读模式如果不显示章节内容,点击刷新,找到底部设置菜单,进入设置菜单里点击退出畅读模式即可高速免费阅读!所有浏览器的畅读模式都会影响显示尽量退出畅读模式,阅读体验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