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大家都很奇怪,因为叶茗只有爵位并没有官职,按理说是可以不上朝的。当然她也是可以上朝的,毕竟有爵位的贵族都有资格在朝堂上面圣奏表。
叶茗面对陌生人仍然没有话说,只是冷冷的站在那里,气场让周围的人都稍微让了让。
庆王本来在和户部一位大臣聊着粮草的事情,听到一阵骚动,抬头便看到了叶茗。
他之前并未见过叶茗的真容,这一看也是吃了一惊,这可比他从任何地方网罗来的美人还要漂亮,简直就是人间绝色啊。
但是欣赏之情也就是刚开始有,当他意识到眼前这位便是叶茗的时候脸就沉了下来,
叶茗这张漂亮的脸蛋安在谁的身上都会让他神魂颠倒,但是放在叶茗的身上他就只剩下生气了。
只见他大步走到叶茗的近前,沉声道:“你来做什么?”
“王爷这话问的奇怪,下官穿着朝服来宫门口难不成是买菜?”叶茗反问。
“你别给我胡扯,本王是问你上朝做什么?”庆王眉头皱的更紧。
“当然是做好事。”叶茗看着他问:“王爷如此气急败坏,可是怕下官抢了你的风头?”
庆王不理她的调侃,直接道:“你一会儿不准进大殿,直接与上书房,有什么事去那里说。”
他是真怕她在大殿上惹出什么乱子来。
叶茗不以为意的道:“王爷有些僭越了吧,下官是朝廷的命官,是天子亲封的爵位,上朝入殿理所当然。”
“你到底要干嘛?”庆王拿她没有办法,口气只能软下来。
“奏本。”叶茗淡淡吐出立邦个字。
“奏什么?”
“总之是给天子奏本,不是给你庆王爷,您没资格盘问下官。”叶茗义正辞严。
庆王恨得牙痒痒,若是没有南宫烨,他早将人扔出去了。
“王爷,你这么紧张不会是怕下官弹劾您吧?”叶茗说到这压低了声音:“我可听说您前日又从青楼赎回来一个如花似玉的大美人,十八岁的妙龄,那叫一个尤物啊。”
庆王瞪眼:“闭嘴。”
“是您要知道自己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叶茗反唇相讥。
庆王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好,你爱怎样就怎样,本王不管你。”
叶茗这次满意了。
很快有内监走出来检查众人身上是否有夹带,都查好了之后才放行。
叶茗因为是超品的贵族,所以走在前面,上朝的时候也就站在前排数第四的位置上,她觉得自己官还是不小的。
皇帝很快从屏风后走出来,众人朝拜。
等起身之后皇帝一眼就看到了叶茗,因为她实在太漂亮,不由得不引人注目。
“叶茗?”皇帝挑眉:“你来做什么?”
“臣来上朝,原为陛下分忧。”叶茗中规中矩的回。
皇帝看见她眼皮就跳,也不想与她多说,便让她在那里站着了。
叶茗还是第一次见到朝堂上的景象,觉得很稀奇,特别是这些人说话都文绉绉的,她听着很想把这些人的学识也给复制过来。
她平生最崇拜的就是读书人,奈何她自己是读不进去的。
刚开始说了几个无关痛痒的话题,而后气氛沉闷了一阵,户部尚书出列道:“臣有本奏。”
“讲。”皇帝现在看到户部尚书的头疼程度仅次于见到叶茗。
“户部连日来清点了大大小小的仓库,经查有粮食还剩六十万石,除去王都需要的储备,可供前线仅有三十万石。”户部尚书越说声音越低。
话音一落朝堂之上又开始了窃窃私语,都是在说这粮食怎么如此之少。
“前线上上下下五十万众,这三十万石粮食仅够一个月的消耗,这还差得远呢。”有一个大臣叹气道。
“沿途各个城镇尚可收缴一些,臣粗略估算了下,还能再凑十万石。”户部尚书接着道。
皇帝揉了揉眉心道:“先将这些粮食压往前线,解了这燃眉之急。朕会下令东、西各州府即日起向南部运粮。”
“陛下圣明。”庆王带头道。
这时兵部尚书走了出来,朗声道:“陛下,大军除缺少粮草外也缺药材和兵刃,您看是否能从国库拨款供应。”
“要多少?”皇帝有气无力的问。
“一亿两白银。”兵部尚书说了一声又道:“前线士兵众多,若无这些必需品的支援,怕是难以为继。”
皇帝闭了闭眼睛道:“户部,听到刘尚书说什么了吧,回去拨钱。”
户部一脸为难,但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这时皇帝又问:“众爱卿可还有本奏?”
下面鸦雀无声。
“臣有本奏。”叶茗清亮的声音在此时格外醒目。
人们都看向她。
皇帝微微抬眼:“叶爱卿有何事启奏啊?”
“臣刚刚听闻前线物资短缺,臣的商会屯了一批粮食,愿送与前线将士们。”叶茗开口。
众臣都没想到叶茗居然这么无私。
皇帝和庆王则是有些不大相信,因为上次叶茗也说是献出玉玺,结果开了什么条件?比买玉玺高昂数倍的价钱,简直就是趁火打劫。
所以他们现在有理由怀疑叶茗是趁火打劫的专业户。
“你手中有多少粮食?”皇帝觉得走形式也要问一句。
“回陛下,有二十万石。”叶茗回话。
朝臣更是吃了一惊,一个小小的商会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粮食?已经抵得过半个国库了。
“你有这么多?”皇帝有些不可置信。
叶茗认真的点头:“正是,臣本打算着年头不好屯了粮食来卖,但时值多事之秋,将士身先士卒,臣也愿为天下百姓做些事情。”
众臣听到这话之后都是点头称赞,心里觉得再也没有比叶茗更好的人了。
皇帝看着叶茗那一本正经的脸色,也弄不清楚她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了。
庆王知道又是自己当小人的时候了,于是出列问:“叶大人可有什么条件?”
“王爷这是哪里的话,下官此举乃是为了前线将士能够吃饱饭,能够早些打败叛军还天下太平,怎么会有什么条件呢?”叶茗慷慨陈词,看上去特别像正直的义士。
朝堂之人纷纷称赞,也都觉得庆王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在是落了下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