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母摇摇头,说道:“我哪里有去过?原是这样的:我家有好几十亩地,祖上卖过酒,剩下一点家底,也算得上是殷实人家。但大前年大旱,家里颗粒无收,那一点家底又因为亲戚得急病借走了,只能靠着往年的余粮硬抗了几个月。
后来听人说百花农场的三姑娘授课讲座,但凡前去的乡亲都有一顿糕点吃,顺便还能学些种田养猪的诀窍,我便想带着孩子们前去,偏偏他们凑巧都病到一起了,上吐下泻又发热,看着像是痢疾的症状,我得照顾他们几个,于是便去不成了。
最后孩子爹去了,临走时三姑娘赠米,他没敢要米,只求她借丸药,只说孩子们发热呕吐病得实在厉害,听见人说杏花村这边的三姑娘有这种药,便过来碰碰运气。三姑娘倒是好心,仔细问了症状,蹭蹭的跑进屋拿了四个锦盒出来,说让拿回家去用水兑开吃了就好了。我家那口子拿回来,让孩子们吃了,果然就止吐止泻了,也不发热了,后来养了几天也就好了。”
李母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我本想着缓过气来便领着一家大小登门的,但过了没多久又开始挖河道了,孩子爹带着两个儿子都跑去帮工了,只剩下我和小红以及小儿子在家便没去。这一来二去的便耽搁下来了。”
李氏闻言笑道:“如此说来,嫂子是想上门道谢的?”
李母道:“正是!这事虽过去两三年了,但我始终不敢忘记。好容易这两年理顺了,借出去的钱也收回来了,得了空,又听你娘说跟小红相亲这小伙子是杏花村的,我们想起那年三姑娘赠药一事,想也不想就一口应承了下来。也合该咱们一家与杏花村有缘,这不,小红是在男孩子堆里长大的,按理说应该挺挑剔的才对,谁知她才和显繁见一次面就嚷嚷着去他家玩!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妹子,你说是不是?因此我想着等你们去我们家吃过茶了,干脆我们过年前再去一趟你们那,顺便也给百花农场的三姑娘送一次年礼……”
李氏哈哈笑道:“这闹在一家去了!嫂子,不瞒你说,我就是三姑娘她娘!”
李母大吃一惊,喃喃道:“我的天!这世上果真有这么巧合的事?这可是……哎呀!这可真的是太巧了!恩人哪!恩人哪!”
李氏笑道:“什么恩人!嫂子太见外了!这要是让外人知道了,都说这显繁人没上岳母家去,但东西早已经去了!”
李母由衷道:“可不是!哎,我说妹子,这显繁家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刚才也不好多问。”
李氏道:“我这么跟嫂子说罢。我们家是七年前在公婆的主持、以及族里长辈的见证下与二房分家的。分了家,家里几个孩子就主张开农场。孩子们都是急性子,说干就干。将卖菜积攒下来的钱以及我娘家帮衬的钱全都拿了出来,又赊了些,最后租了些地。这农场开起来之后,三丫头就想起她大哥来了。说来也奇怪,这显繁呢自小就疼这个堂妹,连亲生都差一截。显繁一听见是三妹妹让他帮忙,立即就将镇上给周大户家做帮工的活辞了,蹭蹭地跑回家。为了这事他还跟他娘闹了好些日子呢!”
李母笑道:“他对三姑娘比对亲生的妹妹还好?”
李氏点点头:“正是,嫂子也知道我那妯娌么……性子不大好相与,我恨不得分家之后再也不与她相干的,可是因为显繁这孩子的缘故,我还是要和她表面和气。”
李母道:“原来如此。”
李氏继续道:“自显繁辞工后,就一直在农场帮忙,刚开始是送货,后来这几年什么都做,他三妹妹把他当成亲哥哥看待,教这个教那个,完全没有一点藏私。”
李母闻言大喜,她再也想不到显繁竟是大名鼎鼎的三姑娘的堂哥!更意外的是三姑娘还拿他当亲哥哥待!要是把唯一女儿嫁给他,将来的好日子绝对少不了!说不定以后还能顾及到三个兄弟呢!她越想越是高兴,当即拍掌道:“干脆你也别等十五再来我们家了!今日初十,后日十二,也是个黄道吉日,干脆后日就来我们家?东西也不用买,横竖人到就行了!”
李氏一怔,随即知道是自家的好名声起了作用,因笑道:“也罢,嫂子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听着,那就后天!”
李母大喜,又拉着李氏的手道:“好妹子,咱们两个以后也算是亲家了……”
李氏道:“谁说不是呢?显繁就在我们家大,这七年来吃喝都在我们家,也算是我大半个儿子了。”
李母想了想,又问:“不知嫂子一共有几个孩子?”
李氏道:“三个姑娘,一个小子。”
李母“哦”了一声,问:“有小子啊?小子多大了?可读书不曾?”
李氏道:“快七岁了,读书呢,就在桃花村和他几个表哥一起读书,吃住都在我爹娘家。”
李母笑道:“读书好,读书好。正要读书才能明理呢。小红的哥哥弟弟也读过几天书,也没想考什么功名,就只求不做睁眼瞎就罢了。”
李氏一听,觉得眼前这李母果真是个有见识的妇人家,毕竟这乡下地方能有几个主母能做到花钱给孩子读书的?能吃饱穿暖就不错,还谈读书?
李母又道:“小红那孩子没去过学堂,但在家跟她三个兄弟也学了几个字,总归也算是个明理之人。妹子尽管放心,她就是跟哥哥们混惯了,这才跟个小子似的,其实呀,她懂事着呢!家务活做得细致,煮菜也好吃。”
李氏笑道:“我瞧着也小红那孩子也不错,跟我家二丫头倒是有点像。”
李母听见李氏主动说起家里的女儿,忙问:“不知妹子家的姑娘多大了?性子可都是极好的?”
李氏笑道:“大姑娘已嫁人了,就是前几天嫁的,嫁去新乡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