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9章 百年前的苏记(第一更)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在经过了一番介绍之后,大家自然是很期待,冯一帆这位被誉为有百年传承老餐馆的掌勺人,究竟能够做出什么样的菜品出来?

    虽说餐馆中有三桌客人,他们桌子上也有着不少的菜品,但毕竟都已经被动过了。

    李菲儿也没有刁难,只是对冯一帆说:“冯大厨,我们还是希望可以完整拍摄一道您,或者说这苏记的拿手菜,您能不能给我们做一道?”

    说到这,李菲儿看向那一桌来为老人家庆生的客人说:“这样吧,为了不浪费,我们请您为那一桌老寿星专门做一道,可以吗?”

    听到这话,那一桌的过寿的老人站起身来说:“哎呦,那怎么好意思呢。”

    李菲儿微笑说:“老人家您别客气,这算是我们节目组赶上嘛,也是您在这条街改造前,您在这里过得一个生日,算是我们一起为您贺寿。”

    李菲儿的这个提议,自然是获得了在场很多人的赞成。

    尤其是那一桌年轻客人,以及电视台来的一些年轻人,都觉得这个点子很好。

    冯一帆面对李菲儿这样说,没有立刻答应,心里则在思考应该做一道什么样的菜?

    李菲儿看到冯一帆沉默,又接着说:“冯大厨不必为难,您只需要做一道菜单上有的菜就可以了,我们可不是要有意刁难您。”

    冯一帆认真地想了想,抬起头看向那位老人家说:“阎老您不必客气,既然大家都说了,那我自然是要送您这道做寿的菜,不知道阎老想要吃什么?”

    做寿的老人闻言愣了一下,看着冯一帆非常认真的样子,一时之间还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

    冯一帆见气氛有些紧张,又笑了笑说:“阎老您别这么紧张,想要吃什么尽管说,只要苏记有的,我肯定会给您做。”

    被这样是一说,做寿的阎老终于开口:“嗯,年轻时我曾经在苏记吃过一次对应四季的狮子头,至今难忘啊。”

    听到这话,冯一帆微笑点头:“好,我给您做一次。”

    听说到这“四季狮子头”,其实在场很多人还是有些不太明白,毕竟大家不都是苏澜馨那样知根知底。

    那一桌年轻的客人首先忍不住问:“老板,这狮子头也分四季的吗?”

    冯一帆点头说:“对,实际上过去狮子头制作上,一年四季会加入不同的食材,然后会用四种不同的烹调手法来制作。”

    听了这话,不要说是那一桌年轻人,在场的其他人也都是无比好奇。

    眼见大家都很好奇,冯一帆也是面对电视台的镜头,认真进行了一番介绍。

    “狮子头四季做法,分别以:春季红烧、夏季清蒸、秋季清炖、冬季原焖,这四种四季不同的烹饪方式制作,并且要搭配上应季的食材,最典型的便是秋季的蟹粉清炖狮子头。”

    听到这里,大家一个个自然发出惊叹,没有料到狮子头还有这样的讲究。

    有年轻人更是感叹:“原来蟹粉狮子头,不是一年四季都吃的啊?”

    冯一帆笑着说:“现在自然是一年四季都能吃,过去食材受到地域和时节的限制,怎么可能会一年四季都能够吃到蟹粉呢?”

    之前苏澜馨来的时候,曾经跟餐饮协会的两位介绍过。

    不过那时只是他们几个人私聊,事后无论是苏澜馨,还是餐饮协会的两位都不曾公开。

    苏澜馨不公开那次,是因为自己的徒弟还没比,已经是一败涂地。

    餐饮协会的两位,这些天可能还在思考,在苏记和苏澜馨之间该作何选择。所以那一次说的这个四季狮子头的说法,并没有被很多人知晓。

    今天就不同了,冯一帆当着电视台的节目公开,算是把这道菜的精髓给公之于众。

    也让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原来吃了这么多年的狮子头,根本就没有吃明白。

    做寿的阎老忍不住又问:“冯大厨,那么这四季狮子头,除了秋天的蟹粉,其他四季又分别用什么食材搭配呢?”

    冯一帆也没有隐瞒,微笑回答:“其实这其中选用食材会有所区别,过去一般是‘春季河蚌红烧、夏季荷叶清蒸、秋季蟹粉清炖、冬季风鸡原焖’。

    当然也有选用四季的应季鲜蔬去做,比如春季春笋,夏季莲藕,秋季蘑菇,冬季冬笋,当然这四种一般都是用清炖一种做法。”

    听完冯一帆的这些介绍,大家还真的是感到受益良多,有一种突然增加了好多知识点的感觉。

    李菲儿此时开口问:“冯大厨,那您今天是要给做寿的老爷子,做哪一种四季狮子头呢?”

    冯一帆顿时觉得,李菲儿倒是和自己配合挺好。她明显来过苏记几次,知道冯一帆一定是有那么一点与众不同的创新。

    脸上挂着微笑,冯一帆对众人和镜头说:“我给阎老今天做的,也是四种做法的狮子头,但是又有不同,算是在如今立夏后,来一个夏季小四品吧。”

    冯一帆这么一说,让大家顿时都非常期待了,想要看一看冯一帆这“夏季小四品”又会是什么样?

    李菲儿接着又问:“那,冯大厨可以透露一下吗?”

    冯一帆摇头:“暂时不可说,说出来就没有意思了,待会等阎老吃的时候,可以让阎老说一说,我到底是用了哪一些食材。”

    听到这话,那边做寿的老人笑着说:“好好,我很期待。”

    餐馆里的其他人也都非常期待。

    冯一帆转身离去前,又对李菲儿他们说:“这道菜可能需要些时间,要不你们可以先去采访一下老街上其他人,等大约一个小时后再回来。”

    电视台有年轻人顿时惊呼:“什么?要一个小时那么久吗?”

    而餐馆里那一桌中年人里,有一位中年男人说:“一个小时还久吗?要知道好的狮子头,光是汤头都需要熬制很久,还有狮子头肉丁的细切粗剁,哪一样都是功夫活。”

    阎老此时也说:“一个小时,我老人家必须等。”

    自然那一桌来给老爷子做寿的子女,也都纷纷表示要一起等着,尤其是老爷子的孙子孙女,也都是纷纷表示一定要看看。

    冯一帆微笑说:“谢谢大家愿意等待,那么我这就去后厨开始,一个小时后见。”

    言罢,冯一帆也就向着后厨走了去。

    李菲儿和电视台里同事们面面相觑,之后她还是开口说:“要不这样,你们再出去逛一逛,拍些夜市的街景?我在这里等一等。”

    同事们一开始有些奇怪?为什么李菲儿要留下来等?

    不过很快看到,李菲儿的女儿凑过来,也是顿时明白她要留下来陪着女儿。

    电视台的一些人觉得这么等确实有些急人,所以大部分就出去,在外面拍摄老街夜市的景色去。

    杨小溪看到妈妈留下来,自然是笑嘻嘻把妈妈拉到小朋友这边来,旁边还有冯若若的妈妈、奶奶和姥爷,以及陈瑶霏的爷爷奶奶。

    李菲儿微笑向苏锦荣说:“荣叔,今天可能还是有点难为冯大厨。”

    苏锦荣摇头说:“无碍,他可以。”

    冯若若也说:“对呀,我爸爸肯定可以的。”

    杨小溪马上给好朋友助威:“当然可以啦,冯叔叔最厉害。”

    陈瑶霏也跟着说:“对,冯叔叔最厉害。”

    李菲儿看到三个小女孩起哄的样子,笑着说:“你们三个小丫头,自然是觉得若若爸爸厉害,因为你们天天都吃若若爸爸的美味点心嘛。”

    三个小女孩一起“咯咯咯”笑起来。

    李菲儿接下来,又跟苏锦荣聊了一些,向他更多了解一下苏记传承的事情。

    苏锦荣如今说话没有大碍,就是叙述起来会比较慢一些,但刚好现在的时间比较多。

    对于苏记的传承,苏锦荣倒也没有什么隐瞒,直接把过去一些事情说出来。

    尽管现在摄影师不在,但李菲儿还是很认真听,并且把一些重要细节记录。

    这种聊天形式的采访,让大家都比较轻松自在,苏锦荣的叙述,餐馆里其他人也都当作是听故事,不知不觉就听得津津有味。

    苏记最早的祖上,也曾是宫廷的厨子,只不过比较特殊的是,苏家祖上是半途被招入宫中。

    苏家祖上本来是江南某位官员府邸的私厨,有一次偶遇上当时的皇帝下江南视察,刚好便住进了那位江南官员的府邸中。

    官员为了讨好皇帝,自然是一应吃穿用度都是提供最好的。

    当时苏家祖上在后厨,为皇帝献上了一道令其非常惊艳的樱桃肉。

    苏家祖上所献樱桃肉做法上,与当时的很多人都有所不同,口味软糯鲜香,不会非常的甜腻,还有一丝丝微酸夹杂其中很是提味。

    当时皇帝吃了那是很开心,当即便要召见厨子,并且给了极大的封赏。

    在皇帝结束江南视察,返程的时候,便把当时苏家祖上给带回京城。

    说到这里,餐馆里所有人都听得是津津有味,对于这样的传奇大家更是觉得很惊奇。

    苏锦荣说到这里有意停顿一下。

    陈瑶霏爷爷插了句话说:“这也算是平步青云啊。”

    苏锦荣听了过后,微笑摇头:“陈老哥,去了京城,可并非是,平步青云。”

    听到这样的转折,当真是令大家有所期待。明明已经获得了皇帝的赏识,都把人带回了京城,为什么又说不是平步青云呢?

    接下来苏锦荣继续说下去。

    原来当时苏家祖上被待会京城后,因为没有合适的位置安置,再加上那时候皇室御厨可都是有固定家族,所以苏家祖上一个外来厨子去了,在宫廷御膳房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而皇帝把人带回去后,也并没有让苏家的祖上进入御膳房,而是安排他住在宫外一处。

    苏锦荣淡然说:“皇上有所求,命人招入宫,伺候膳宴,得了赏赐,便送出宫。”

    听到这里,餐馆里鸦雀无声,大家都是被这样有些奇怪的相处,感到非常的惊奇。

    一位如此受皇帝喜爱厨子,竟然没有被安排在御膳房当差,甚至都没有说要赏赐一个更为显赫的官爵,就是这样用之招去,不用就遣出宫外吗?

    苏锦荣慢悠悠继续往下述说。

    其实过程还是比较平淡,也就是一些宫廷里盛大宴会时,会把苏家祖上专门召进宫中。

    甚至,苏家祖上还亲自担当过一次当时最高规格“千叟宴”的主厨。

    听到这里,当真是让很多人听得是心潮澎湃。

    大家完全没想到,苏家祖上还有过如此的辉煌。

    但说完了这一段,苏锦荣平和说:“不必激动,那一段,是祖上传言,有戏说成分,苏家没有证据。”

    听苏锦荣这么说,李菲儿说:“荣叔,话也不能这么说,说不定确有其事呢?再说年代确实也久了点,没有证据我们也就当做是故事听嘛。”

    苏锦荣笑着点头:“对,大家,当个故事。”

    说完不知真假祖上故事,苏锦荣便说到了苏记真正第一代,也就是苏记创建那位了。

    第一代的时候,苏记只不过是一家街边的小吃铺子,当时其实就是为了维持生计而已。

    苏锦荣微笑着说:“听父亲说过,那时苏记早,中,晚,三餐都做,相当辛苦,但,坚持手艺,质量。”

    经过初两代人努力,苏记真正开始崛起是第三代,也就是苏锦荣的爷爷那一代。

    苏锦荣的爷爷年轻时是个不安分的人,喜欢走南闯北去见识,也确实在外面闯荡出些名堂。

    后来参加了当时国内顶级厨艺比赛,成功获得了大奖,被选入国宴的厨师团队中。

    那是苏记第一位参与国宴的掌勺人。

    只不过,苏锦荣爷爷参与国宴的时候年事已高,后来将手艺传承给苏锦荣父亲不久便去世,并未真正给苏记带来很大辉煌。

    真正让苏记崛起,带来了巨大辉煌的便是苏锦荣父亲。

    可以说是在没有父辈帮助情况下,全凭自己的努力,在还很年轻的时候便闯出名堂,成功入选了国宴厨师团。

    过去包括冯一帆和苏若曦,都是只知道爷爷参与过国宴。

    但是今天苏锦荣才说出:“父亲当年,不止参与一次,国宴,最后一次,是主厨。”

    苏若曦也是第一次听父亲说起这些,这倒是让苏若曦明白,为什么爷爷的一些经历,似乎前后有那么一点点对不上?

    原来,当初爷爷不止一次参与国宴,也是在国宴厨师团中,一步步晋升上去的。

    这倒是很好解释了,为何庄家来的那位师叔,会对爷爷那样崇敬。

    毕竟真要说起来,就像是庄道忠自己说的,他算是苏家老爷子的徒弟。不过因为一同参与国宴,苏家老爷子不以师徒相称,而是把两人当成同事关系。

    听苏锦荣述说苏记的起伏辉煌,餐馆里每个人都像是沉浸在过去一幕幕中。

    真的是不自觉会对苏记肃然起敬,同样大家越发期待,作为第六代掌勺人的冯一帆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狮子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