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八章 有敌自远方来,虽远必诛!(2/10)求鲜花

    三个人同时深呼吸一口气,掀开了方案的下一页。

    “日晷引火。”

    “唐卡显影。”

    “丝路飞天。”

    看着这些名词和节目名称,三个人感觉自己的三观都停滞了。

    自己也配称为文艺工作者?

    这些设计,别说让自己想了。

    就是让自己导演,让自己操作,都做不到!

    更可怕的是,哪怕林朝风已经写好了方案。

    有些补充说明,他们都看不懂!

    翻开新的一页,一个类似箱子一样的物件,画在方案上。

    “这是乐器?”

    张续刚有点懵。

    “似乎是柷。”

    “这个在我国历史上有提及,不过具体演奏和器型都失传了。”

    “后来被寒国给偷去申遗了。”

    “还自称这是他们的活体传承。”

    李存义有些怒意地解释道。

    段清逸听到这话,忍不住爆了粗口:

    “淦,真够扯的。”

    但是他马上看到了林朝风的标注。

    “击缶而歌?”

    他指着这四个字,对两个副导演喊道。

    “这好像不是柷,是缶。”

    李存义赶紧开始认真看林朝风的注解。

    他主持的冬奥会,使用了很多的传统文化元素。

    本身,李存义也是坚定的传统文化传播者。

    这种一看就有历史传承的设定,李存义格外感兴趣。

    “缶这个物件我研究的挺多。”

    “在我们的史书里,出镜率也很高。”

    在我国正式记载中,多个重要事件都有缶的身影。

    谏逐客书,渑池之会。

    诗经,庄子,这些超级著作里,也是频繁露脸。

    击缶而歌,也是国人独有的浪漫。

    张续刚也看到了这里,疑惑地问道:

    “但是据我所知,缶是陶罐形状的瓦器。”

    “这个东西,不太像。”

    《说文解字》解释:“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鼔之以节歌。

    简单来说,这就是个酒壶,秦人喝高了,就拿他敲着唱歌。

    有点类似现代社会一群年轻人敲着碗唱歌的感觉。

    段清逸看的比较快,他高呼着喊道:

    “朝风做了改动,他把缶和柷,融合了!”

    两个副导演听到,赶紧往下看。

    一边看,一边忍不住读出声。

    “我们开幕式的缶,器型借鉴曾侯乙铜鉴缶。”

    “此缶有夹层,夹层注满铜,敲击则有金石之声。”

    “并和天朝古代打击乐器【柷】融合。”

    “缶面,蒙上【柷】的牛皮,增加乐器的共振。”

    看到这里,张续刚抬起头,看着李存义。

    震惊的问道:

    “老爷子,你看得懂这个设计吗?”

    李存义抿着嘴摇摇头,回答道:

    “看不懂,但是感觉可行。”

    “而且,感觉非常超前。”

    段清逸惊讶地大喊道:

    “你们往后看!这个缶还能发光!”

    林朝风的方案里,还有额外的补充。

    缶面下方,铺满最新的声光电灯带。

    敲击则亮,如长虹贯入云霄。

    两个副导演不约而同地拍了一下桌子。

    “妙!”

    “设计感很足。”

    但是马上,两个人又想到了新的问题。

    “但是谁会演奏?”

    刚说完,段清逸就是一声惊呼。

    “我靠,竟然连演奏方法都写了。”

    段清逸惊讶地直接忍不住爆了粗口。

    “刀削面打法?”

    方案上具体写道:

    表演者压低身体,双手如刀削一般。

    平平拂过缶面。

    缶面有金石之声,清脆而不失威严。

    “牛批牛批。”

    张续刚也忍不住爆粗口夸赞。

    就这个乐器的设计感,足以让那些西方国家,瞠目结舌!

    “寒国不是喜欢偷我们的传统吗?”

    “不是喜欢说我们的文化他们传承的更好吗?”

    “这次让他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传承!”

    段清逸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

    但是往后翻了一页,没想到这个节目,还有额外的设计!

    他无奈地一笑,继续说道:

    “你们往后看。”

    伴随着击缶的声音。

    两千名演奏者一边击缶,一边高歌《论语》。

    论语的颂声,与缶声和鸣。

    张续刚和李存义一看,眉头稍微皱了一下。

    “是不是有点俗。”

    “论语作为输出载体倒也够了。”

    “就感觉差点意思。”

    段清逸咧着嘴说道:

    “不俗。”

    “朝风把论语也改了。”

    两千人咏颂的论语,与孔夫子的论语。

    不太相同。

    两千人击响缶声,一同仰天怒吼:

    “有敌自远方来,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