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9年,6月18日,中央市,五角堡。
会议室中瞬间安静下来,然后响起了一片难以置信的声音。
之前有些股东经常以“成本太高”给安全部挑刺,于是部中的宁惟俞干脆赌气式地报了一个征收“义务兵”的方案过去。不是嫌募兵成本高吗?那么强征不要钱的义务兵好不好?
宁惟俞穿越前就是军事爱好者,不过穿越后没有立刻进入安全部,而是在劳工部工作,直到去年底军事压力大,他才主动申请借调来了安全部,此后就一直留下了。
这个计划是他转换身份后提出的第一个大计划,一看就没什么可行性,难道管委会还真鬼迷心窍采用了?
宁惟俞扶额说道:“真的假的?那是我报着玩的啊。”
尤力也诧异地说道:“真要搞义务兵?我们现在在基层根本就没多少影响力,民间也没经过教育,基本没什么家国意识,义务兵怎么可能搞得起来?”
林宇却问道:“是哪个方案?一年制、两年制还是三年制?”
严格来说,后世民族国家概念诞生后才产生的“义务兵”在现在并不存在,但也有类似的形式,那就是“征兵”,或者说直白点,也就是“拉壮丁”。
两者看着差不多,都是强制征集低成本的兵员,但实际上却是天壤之别。前者有民族主义加成,义务兵自觉是为国而战,战斗力十足;而后者是被强逼入伍,根本没有战斗意志,摇旗助威还行,真打起硬仗来随便就溃散了。
实际上义务兵的成本并不低,虽然军饷开支不大,但却要在和平时期持之以恒地开展义务教育,培养民众的民族意识,教育开支少不了。
对于东海商社来说,虽然他们的确在有意识地推行教育,但还只是刚刚起步,离收获的日子还早得很。现在就谈义务兵,确实有些拔苗助长的味道。
高正摆摆手,苦笑道:“不是不是,不是老钱的那套方案,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张国庆不是搞了个《田顷法》吗?挺好的一个方案,不过管委会那帮人非要榨干最后一点价值出来,就想着用本该分配出去的顷田给我们搞点义务兵过来……”
“咳咳!”
林博颖打断了他:“不能这么说嘛。田顷法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利国利民,只是,若我们随便把田分了出去,既不公平、不能让人心服,分到田的人也不会珍惜不是?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只有让他们做出了贡献,拿到田才会安心嘛。往小了说,这叫回报对等,往大了说,这叫公民意识……”
“哦……”还没等她说完,众人就发出了恍然大悟的声音。
“这还差不多,为土地而战的,战斗力总会强一些。”谢光明擦了擦汗,“不过,一顷田是一百亩吧,用这么好的条件找一个只服役几年的兵是不是多了点?我印象中后世有个十亩地就能招一兵了。”
高正摇头道:“你正好说反了,该怀疑这一顷田有多大吸引力才是。现在胶州又不缺地,能不能种地主要还是看牲畜水利,西边的军阀们可是给手下的兵一人分好几顷的,我们用一顷买人服役两三年,只能说,可以考虑。”
林博颖耸肩道:“是这个问题,肯定会有人愿意的,但有多少还不一定。现在也只是个意向,我们那边也在研究具体该用什么条件呢,如果招不到人,或许会每月给点津贴,一月几百钱那种。其实也不便宜,就算军饷少,吃饭穿衣武器弹药总是少不了的,一兵一年不下二十贯,总额不可能无限扩充。哦,对了,其实这事文化部也有参与,他们今年拿了一大笔预算,学校又一时没那么多教员,所以张老师给了你们点赞助。只是条件是,你们的士兵,完成基础的军事训练之外,必须抽出至少四分之一的勤务或训练时间,进行文化课学习。”
众人听了这个条件,先是一愣,后又讨论起来。
夏有书说道:“这是好事啊。嗯,如果不执行军事任务的话,现在按线列步兵的标准培养,那么一年的训练强度也没多大,拿出一部分时间来进行文化培训没什么问题。再说了,让士兵多学一点,也有助于战斗力的提升。”
尤力摸着鼻子说道:“我怎么感觉这是把我们当文武学校用了……对了,你们有定服役期多长,每年招多少人吗?”
听了这个问题,林博颖郑重地站了起来,去前面的黑板上一边画着一边说道:“各位可不能小看这个《田顷法》了,这可关系到未来我们的基层体制呢。每多一个顷田户,不仅是分了一百亩地出去,还是多了一个直接的税源和一户坚定的支持者。所以,在扩军这件事上,我们管委会和你们军方的意见是一致的,都希望兵招得越多越好,能产生越多的顷田户越好。”
她这么一说,在座的军头们都飘飘然起来,这才对嘛!
但归属于财政部的马原却笑了出来:“说的这么好,那还该有个‘但是’吧?”
“但……”林博颖刚要脱口而出就听见他的话,表情一滞,然后很快又装作没事继续说道:“但是!我们毕竟是受现实条件限制的,荒地虽多,但整理成能用的耕地还是要费些功夫的,义务兵不可能一上来就招很多。而且,工业部的情况你们也知道,枪械厂虽独立建制了,但一年也就三千杆新枪的产量,兵招得再多,没枪用也不行不是?”
谢光明舒了口气:“那这么说,是五千的那个方案了?”
林博颖嘿嘿一笑,道:“比你想得多,六千五!”
谢光明惊道:“这么大方?”
林博颖又摇头道:“义勇旅扩充至六千五,但不是一年完成,而是分两年。现在你们不是差不多有两千五么?今年招两千,明年再招两千,就齐了。以后这个就成定例,每年招一批兵,服役期27个月。除了你们陆军的,还会再招五百,分给海军、铁道队和武警,加起来就两千五了。”
林小雅这时有些奇怪,问道:“为什么是27个月?”
旁边的高正一耸肩,道:“27个月就是两年零三个月,是我争取过来的。林博颖刚才不是说了么,管委会想把顷田户搞得越多越好,毕竟也算变相编户齐民了,所以一开始是想把服役期定成一年的,这样‘生产周期’就缩短了。但对于士兵来说,一年期还是太嫌短了,交接都不好交接。再加上文化部参与了之后,管委会觉得让士兵在我们这多学点知识更好,所以统一意见成了两年。我又考虑到,如果是两年整,那么届与届之间交接的时候,由于新兵有个训练期,所以会造成战斗力的波动,所以又多争取了三个月,放在农闲时期。”
林博颖点点头,又补充道:“这么一来,义务兵的服役期就横跨四年,每年立冬入伍训练,第二年立春正式入列,服役两年,到第四年立春退伍。”
众人思索了一会儿,夏有书在纸上一划拉,笑道:“有意思,按这个方案,全军59年招两千五,60年底招两千五,61年底招两千五,62年初第一批就该退伍了。可到了62年……这两千五退伍兵也是一笔变相的优秀兵源啊!”
林博颖一拍手,说道:“所以还有一个‘预备役’,就是给他们准备的。退役之后,士兵拿到份地变成顷田,也不是就这么结束了,如果需要征召还是要重新入伍的。”
谢光明有些兴奋,搓着手道:“那这样,到时候前后加起来就一万了,嗯,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我看,这个方案很好!张老师的任务也好办的很,到时候全军分成两半,一半执勤,一半训练。训练的那批,上午上课,下午出操,晚上再上课,很合理嘛!这是好事,不管是军事方面还是社会影响方面,都是大好事嘛,我看这个文武学校,我们做得!”
司徐笑道:“我看两年过后,嗯,小学水平不好说,扫盲水平总能教出来的。认全GB233,学会简单的算术和几何,再明白华夷之辨,这个小目标还算简单吧?”
夏有书也点头道:“我看这才是管委会的真实目的。要是单纯办个扫盲学校,效果未必会这么好,十多二十多岁的小子,真能耐心听得进课去?但经过军事化训练,有了纪律性,再搞个填鸭式教育就容易多了。嗬,当了两年兵退伍,既懂规矩,又有基础的文化知识,在当下也算是优秀人才了,说不定到时候各部门都会过来抢着要呢!怪不得你们这么大方,一年两千五,这是借我们的手改造社会啊!”
林博颖大方地承认道:“是啊,不过这没什么不好的。”
众人都赞许地点点头,摩拳擦掌,准备当起模范教师了。
“嘿,以我们的水平,教些小学生还不简单?”
“等等,”林宇听了半天,此时产生了疑问,“那我们现在义勇旅这两三千号人怎么办?”
“哦,倒是忘说这茬了,”林博颖连忙继续在黑板上画起来,“有义务兵自然就有志愿兵,以后军官和士官都算志愿役,加起来一共给你们两千五员额。志愿役要长期服役,待遇也会比义务役更好,顷田会有,还会每月发饷,这方面我们会定一个总额,然后你们自己定具体的分配方式。”
“哦?”一直沉默不语的范龙城此时听到了关键词,“军官和士官?这两个制度终于要确定下来了?”
林博颖一摊手:“这就是你们安全部自己的事了,我们只定额度,不可能事无巨细都去管。当然你们确定制度之后还要报上来的,不过也只是盖个章而已了。”
说完,她就坐了回去,喝起了茶。
高正对她点点头,又站起来对安全部诸将说道:“就是这样,要不然今天我把你们叫过来开会干嘛?以后的军官制度、士官制度、兵役制度,军衔和荣誉体系,军队编制,作战部署,等等等等,咱都得确定下来。
我们现在的兵大多是经过了鲜血考验的,那就该吸收进志愿役好带新兵。当然,也不能一股脑都塞进去,得考核淘汰一下,只有过关的才能进,不行的就淘汰进义务役或者干脆退伍。以后每年的新兵也可以选拔一批进志愿役。两千五志愿役和四千义务役,只要三年内不出大事,这六千五百人就是义勇旅的全部员额了。今天我们至少得把这些人怎么安排给想好了,不然管委会那边招来了人,我们这边还一点准备都没有,那不是给人看笑话吗?有什么意见,都说说吧。”
这就是今天的重点了,众人听了,都有些心潮澎湃,这可是决定安全部未来的大事啊!
“咳。”夏有书首先发言了,“我觉得,既然是个契机,那么不如把当前的营改小点,更方便调动。上次战争就体现出来了,现在的六百人的营虽然也不算大,但是一个营却要负责一个整个战略方向,主要还是以连为单位调动。最后的黎明之战,野战团一次从别的地方抽了好几个连,就是这个情况的体现。”
尤力想了想,说道:“有道理,但是你把连增大,以连为基础单位,不也一样的吗?”
夏有书摇摇头,把身子往前一探,说道:“不一样啊,营长和连长可差大了。别忘了,这次立功的人数不少,各个都要升迁,连可容不下他们,必须多设几个营才行。”
高正笑着摇了摇头,问道:“那你觉得怎么改合适?”
夏有书说道:“一个营四百人吧,减到三个连,这样从班到营都是三三制了,更顺眼些。以后用上了风暴枪,一个营再配两门狮吼炮,这样即使只有四百人,战斗力也不会比现在的大营差。这样差不多可以分十六个营,每个要点放一个,再留一些机动兵力,调动起来方便多了。”
不少人点了点头,看来对此没什么意见,谢光明却摇头道:“一个营四百人没问题,但是不能只设三个连,至少要四个。别忘了,现在我们的敌人是有优势骑兵的,至少要有四个连,才能快速组成方阵对抗骑兵,不然打起来可就惨了。分成四个连,下面还是三排三班,但每班的人数可以适量减少一些,这样也有利于临时扩军,到时候新兵直接填进架子里就行了。”
夏有书也从善如流,表示同意:“有道理,就这样改吧。”
他们两人一唱一和,似乎营级单位小型化已经成了定局,再没人提出反对意见。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