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0章 城阳工业区 上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1256年,腊月十六,城阳区。

    “居然这样,真没想到啊,张荣和严实这两个汉奸,居然把地方治理得不错。”

    一桌酒宴上,方迎波拿着酒杯,有些感叹的说。

    这是一间简陋的砖房,四角点着蜡烛,不是很明亮。中间摆着一张圆桌,商务部的方迎波、财政部的李夏、后勤部的谢小凝还有两男两女坐在一起,桌上的酒菜以当前的标准来说还算丰盛,有辣椒炒腊肉、白菜炖猪肉、蘑菇炖小鸡,还有两条大黄鱼,分量都很足。酒是附近买来的土酒,度数很低,口味很一般。

    这两男两女,是几个月前东海商社派出的陆上考察队,他们先是往东北前往莱阳县,又转向西经过胶水县,路过潍州,一路前往益都、济南、东平、兖州、莒州、密州等地,详细考察了沿途的风土人情,前不久才回到胶州,可算是非常辛苦了。

    他们到达胶州后,搭乘渡船从海路到达了墨水河口,本想继续前往即墨,没想到却遇到了在此处考察的城阳工业区主任方迎波等人,于是就被他拉到了东海商社在城阳区建设的“基地”,置办了一桌酒宴为他们接风洗尘。

    “唉,不过也就是他们的势力范围内好些。有些蒙古人直接管理的地方,哦不对,他们根本不管理,直接把良田全变成牧场,强迫人民为奴,真是造孽啊。”

    说话的是潘轻语,她是考察团的成员,后勤部的人,原先是个牙医。她并不是方迎波等人的高中同学,而是安全部钱文柏的妻子,当初因为陪着钱文柏参加了同学会,才卷入了穿越事故。钱文柏此次也是考察队的一员,考察队的另外两人,也是一对夫妻,这是为了出行方便。

    “哼,所以我们东海人才应该负起责任来,解救这些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啊。”钱文柏咽下一块辣椒,如是说。

    他是东海商社中的铁杆鹰派,主张用军事手段解决民族问题。

    说完,他又夹了一块辣椒嚼起来。

    “嘿嘿,你多吃点。”方迎波有些尴尬,他是主张低调发展,尽量别惹事的。“这辣椒出了东海地界,可是吃不到了。”

    潘轻语瞪了老公一眼,说:“可不是嘛,今年秋天又收获不少吧?可惜我们没看到。说起来,这短短几个月,东海这边又发展了不少啊。老方,你拉起这么个工业区,可真了不得。”

    “哈,没什么,都是商社的支持。”方迎波有些得意,“明天我带你们参观一下,今天多吃点,好好休息……”

    随后几人轮流敬起酒来,吹牛吹到八九点钟才结束。

    ……

    第二天,考察队睡到接近正午才醒过来。前面几个月他们都睡在“敌占区”,很不安稳,这次终于能好好睡一觉了。

    方迎波也没来打扰他们,他们洗漱完毕,就在附近溜达起来。

    东海商社在白沙河两岸划出一大片地,白沙河北岸是建设中的白沙小学,而南岸就是工业区了,两岸之间有一条石桥连接起来。

    工业区理论上占地很大,不过现在只用上了一小点,建在白沙河南约500米的地方,紧挨着一条汇入白沙河的小河,沿河用一道木栅栏围出一片狭长的区域,大约占地300亩,里面建了两排砖房,用作厂房。

    厂区角落里又单独用砖墙围出一片区域,里面分成两半,一半驻扎着20名义勇队员,另一半是方迎波等人居住的区域。出于多方考虑,这里规划了不少住房,不过现在只建成了七间,其中两间大的给义勇队用,五间小的用作各种用途,昨晚考察队就住在这里。

    建设城阳工业区是半年前方迎波向张正义提出的想法,以建设工坊的名义,在城阳区打下一颗钉子,既能作为东海商社辐射出影响力的基地,又能利用当地人力,还不太容易惹起胶州方面的注意。

    这个方案后来经过统合部讨论通过,于是方迎波就顺理成章成了第一任城阳工业区主任。他招募了几名助手,上下奔波,又是跑建设部申请盖房子,又是跑工业部申请制造机械的,忙得要死,前不久总算勉强把第一期厂区运行起来。

    工业区的工人大都是附近的村民,其中有不少女性。这个时代的男女大防并没有明清时期那么严重,村妇们出来赚些工钱,并没有多大阻力。

    到了中午,厂房附近响起了一阵铃声,几十个工人陆续走出来,洗了洗手,准备领饭。

    方迎波这时候也笑呵呵地过来了,请考察队去吃顿工作餐。

    工人的工作餐是请附近的村妇做的,内容很简单,每人一条手指长的小咸鱼、一勺腌咸菜,盐分都很足,一小块白面炊饼,此外粟米稀饭管够。

    这时代,普通百姓一日只吃两餐,上午一餐,晚上一餐。而东海的工坊提供三餐,早餐只提供一碗粟米稀饭和一点咸菜,午餐和晚餐规格一样,单这一点就吸引了不少村民过来做工。

    钱文柏还想试试味道,方迎波就把他们拉回了居住区,这里东海人有单独的餐厅。

    餐厅主食仍然是粟米饭,不过多了些鲜鱼和肉食,义勇队和劳工们都是定量的,而股东可以随便吃。餐厅里有一个隔间,昨天他们就是在这里喝的酒,李夏和谢小凝已经在里面打好饭等着了。

    “哈,要说这时代有什么好,就是这大黄鱼了。”钱文柏笑呵呵地坐下来,把筷子伸向桌上一条接近半米长的大黄鱼。

    大黄鱼在后世由于过度捕捞已经接近灭绝,这种大小的野生大黄鱼能卖出天价,但现在他们却可以天天吃,都吃腻了,也就钱文柏这些刚回家的人吃个新鲜。

    “嗯,现在捕捞业不发达,黄海附近鱼类资源很丰富,当地人也不觉得这大黄鱼有什么珍贵的,我们买过来也没花多少钱。”谢小凝把装鱼的盘子往他那边挪了挪,“尤其是后来海洋部的人试着用敲罟法捕鱼,结果捞上一大堆,吃都吃不完,只能腌成咸鱼廉价卖了。这卖咸鱼,与其说是卖鱼,不如说是卖盐啊。”

    潘轻语有些好奇,问道:“敲罟法是什么?”

    “唔,敲罟就是用敲击船桨、竹竿之类的,发出水下声波,把鱼震昏。”谢小凝比划着说,“这大黄鱼又叫石首鱼,它头上有两颗‘耳石’,听觉很敏感,一旦遇到自然界不存在的剧烈声波,就会昏阙。用了敲罟法以后,海上哗啦啦浮起一大片大黄鱼,随便一捞就满载而归,效费比极高……后世的野生大黄鱼就是这么捞没的。”

    “天哪,”潘轻语一边夹了一大筷子鱼肉,一边做出不忍心的样子,“我们不会也把它们给捞没吧?”

    “哪能呢,我们才多少捕捞量,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李夏插嘴说,“而且海洋部雄心大着呢,张船长已经做出远洋捕捞规划,号称要去北海道捞鲑鱼呢。”

    他们一边聊着天一边吃着,外面义勇队五人一组都轮流吃完饭了,工人们都开始上工了,他们才结束。谢小凝和李夏分头去不同的车间了,方迎波带着考察队,一间间地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