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五章 玄奘出行

    最终,石灵散人成功了,他成功的逼迫佛门放弃了操控皇帝的计划,反而是频频在各大寺庙之中显灵,清缴佛门败类,并且开始着手准备水陆大会,试图利用凡人自己的手段在唐朝出名,吸引唐皇的注意力。

    对于这种事情,石灵散人看眼里,并未对佛门的都算做什么干预。虽然在石灵散人眼中,佛门教义有很大的问题,但他却并不干预佛门传教。

    他只是不喜欢那些算计和手段而已。如果佛门真的足够优秀,那么占据人间一席之地也是非常正常之事,但若是因为恐吓唐皇,显露佛门手段而行事……

    那他石灵散人必当要管上一管!

    就如同他当日阻止那袁守城设计泾河龙王一事,最后却任由泾河龙王就有自取一样。有些事情该做,就必须做,有些事情不该做,那就不做!

    因为佛门打消了针对唐皇的算计,所以近日来连续做噩梦的唐皇终于睡了一个好觉。之后,在门口守卫的秦琼,尉迟恭便成为了长安城追捧的守护神。

    关于这点,无论是佛教还是石灵散人都未曾在意。不过,唐皇恢复如初之后,还是大赦了天下,四百多死囚皆是出狱,同时皇宫之中也放出了三千多宫女。

    一时之间整个大唐皆是称赞皇帝圣明,恰逢此时机,有信奉佛教之大臣上奏,望皇帝参加水陆大会,去见那佛门中人。

    此言一出,众大臣议论纷纷,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其中多数反对,只有很少一部分表示支持,唐皇坐在高位静静地看着下方人士争辩。

    傅奕在那大殿之上与众大臣争论了许久,最终忍不住站出来上奏道:“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至汉明帝始立胡神,然惟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天朝,不足为信。”

    宰相萧瑀闻言,应和道:“佛法兴自屡朝,弘善遏恶,冥助国家,理无废弃。佛,圣人也。非圣者无法,请置严刑。”

    因为没有了佛教的出手恐吓,此时的唐皇自然很清楚佛教对国家的危害,但念及佛门在早年有过相助之恩情,故此并未大开杀戒。

    只是借此机会颁布了“度牒”一事,借此机会大肆的扼杀了佛门内部的良莠不齐以及佛门日益扩增,影响周边税收的问题。

    这样做不仅仅消除了佛门的威胁,也使得佛门内部变得干净了不少。

    至于说当日出言邀请唐皇去水陆大会的大臣,自然很快便遭受了罢免,与他类似经历的还有当日为佛门出头之臣子。

    身为唐官,信仰佛教本不是什么大错。但这些错就错在将佛教与朝堂之事连接到了一起,天下之间哪有皇帝能够容忍此事?

    朝堂之事就此告一段落,石灵散人见到佛门没有再度出手,也在并未去做什么,让那金山寺主持的水陆大会顺利在长安举行。

    只是没有了唐皇参与的水陆大会,与寻常庙会无疑,除了台上讲经辩论的玄奘法师之外,其余百姓更多的是将注意力放在街道两边的小摊之上。

    观音见此,忍不住摇了摇头。待到辩论结束之后,将锡杖与袈裟交予了玄奘,并启发了玄奘关于西游一事。

    那玄奘本就是水陆大会的优胜高僧,志在普渡四方。眼下听说了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自然心神向往,期望可以得到……

    观音点拨玄奘完毕后,便消失在了人流之中。因为和石灵散人的约定,所以在取经完成之前佛门中人都不得在凡人面前显露真身,所以观音只能另寻他法。

    待到夜里才化身观音托梦与玄奘,玄奘白天便对取经心神驰往,眼下梦中居然得到了观音点化,自然坚定了其取经的信念。

    第二天,玄奘醒来之后便直接去见了金山寺的高僧们,向他们诉说了自己的志向,得到了一直的认可之后便前往唐朝皇宫,求见李世民,索要通关文牒。

    最后的结果是,李世民确实见了他。但却并未同意他的请求,反而是直接拒绝!要知道,此时的李世民正在因前段时间的佛门一事而大感恼火,此时此刻怎么可能同意玄奘的求经计划?

    最终,在长安呆了五个多月,却久久得不到同意的玄奘选择了伪造通关文牒,擅自逃了出去。

    他的志向是西行取经,是不可能因为一丁点困难而放弃的。

    PS:在西游记中,唐僧和李世民结拜,最后还送与他诸多财宝,马匹以及侍卫。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唐玄奘确实是擅自出逃的,而且还是偷偷跑的。虽然最后回来的时候确实受到了皇帝的奖赏,但在最开始是没有征得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