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跟皇甫嵩两人按说都是凉州人,算是同乡。
但两人的关系真不怎么样。
主要是皇甫嵩看不上董卓。
因为两人在阶层上是有区别的。
皇甫嵩,人家那是士族阶级,老爹是太守。
他叔叔皇甫归更是了不得,凉州三明之一,做到三公之一的大司农。
而董卓,游侠儿出身,靠着一双拳头,一路打到现在的地位。
看看董卓的职业生涯就能明白。
基本上全部是战乱一线的武职。
广武令跟匈奴人打交道;
蜀郡北部都尉和蜀羌打交道;
西域戊己校尉和西域打交道;
并州刺史常统并州军,作战跟匈奴、胡人打交道。
河东太守,同样跟匈奴人打交道。
说白了,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
为什么董卓能跟马腾看对眼?
因为两人的出身是何其相似。
同样的阶级,同样出身陇西,这样的小老乡自然让董卓倍感亲切。
两支军队都驻扎在槐里,跟韩遂的大军对峙。
盖勋并没有因为战败就被免官,反而因为作战勇武,官职越来越高。
直接坐上了两千担的京兆尹。
盖勋负责在长安为董卓跟皇甫嵩解决后勤事物。
物资,粮食等等,都由盖勋负责。
这场面还是有点意思的,四个凉州人打起来了。
董卓在名义上是前将军,按理说比皇甫嵩的官职高半阶。
但由于董卓的西园五校被刘宏抽调,把那部分人马归给了大将军何进。
董卓本来五六万人的大军,仅剩下包括马腾部曲在内的三万人马。
但这三万人马可以说是精兵强将,都是董卓的嫡系部队。
大多数都是边塞兵,相当勇猛。
但在槐里,董卓还是要听从皇甫嵩指挥。
这也是刘宏的御人之术,让董卓这个官大的反倒是要听从皇甫嵩指挥,两人相互制衡。
韩遂总共率领了五万大军,人数是不少。
但是跟皇甫嵩跟董卓加起来一比,还是少了一些。
韩遂自然不会在野外傻了吧唧的跟跟皇甫嵩打,直接退兵回武功县,在此驻扎。
从三月份中旬开始,皇甫嵩,董卓,进军武功县,想要把韩遂一举拿下。
但打了几次都不成功,一直都没有打下来。
相反的,韩遂大军的人数反而是越来越多。
因为不少三辅的强盗,马贼,纷纷加入韩遂,想要跟韩遂一起博一场富贵。
打不下武功县,皇甫嵩也急了,被叛军这么驻扎在三辅,着实有点丢人。
多次给马锋书信,希望马锋能在陇西出兵,把韩遂逼退回凉州。
但马锋压根懒得搭理皇甫嵩。
以韩遂的三万大军已形成合围,只能防守,没法进攻,拒绝了皇甫嵩。
马锋能不能打?能打。
在他的大军都换上凉刀,训练了三个月之后,马锋有信心,在半个月之内就解决掉韩遂留守在凉州的三万人马。
但马锋不能解决。
马锋要的就是现在的僵持状态。
如果说现在就解决了韩遂,诛杀了韩遂。
以刘宏那尿性,还会让他领军三万兵马?
刘宏能信任马锋?
连董卓这种打了几十年仗的都不能信任,更不用说马锋了。
马锋可能会升官,但兵权肯定会被剥夺。
所以现在的僵持就是马锋要的,只要韩遂一天不死。
皇甫嵩一天不进入凉州,他就相当安全,谁也命令不了他。
马锋有自己的大事要忙,三月了啊,春耕的季节到了,必须要解决粮食问题。
跟武都郡太守孙波借一两次粮食还行,但是借的多了,孙波也拿不出来啊。
哪怕是以两郡之地养三万兵将,也照样养不起啊。
韩遂为什么那么急切要进军三辅?为什么要驻扎在武功县,打死都不带走的?
也是因为粮食闹得。
三辅再穷,那也比凉州要富庶一些,驻扎在三辅,好赖能吃饱。
韩遂的八万大军要是都驻扎在凉州?根本就养不起,粮食不够吃。
这也是为什么韩遂天气稍微一转暖就急冲冲的进军三辅,因为他的粮草已经耗尽,再不出兵,手底下的兵将难道要饿死?
马锋这边也是一样,韩遂占据了六个郡,都养不活八万人。
仅仅靠着陇西,也照样养不活三万人马。
不过马锋一点都不慌,因为他有系统在手。
马锋之前的任务,换了不少荣誉值,而这些荣誉值是可以在商城里换东西的。
马锋用了一万五千点荣誉值,换来了红薯的种子还有培养的方法。
他现在可没空打仗,而是带着难民在开垦土地,种粮食。
红薯还好养活,不用多好的土地就能种。
虽不能说多好吃吧,但绝对能让人吃饱,这一点还是相当不错的。
耐旱,耐冷,特别适合凉州种植。
……
时间一晃,来到七月。
皇甫嵩因为作战失利,被调回洛阳。
张温接手皇甫嵩的军队。
张温一个士族子弟,典型的读书人,但他的手下有一员猛将。
江东猛虎,孙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