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七章 下油锅,滚板钉

    啪!

    包拯狠狠地拍了声惊堂木,所谓子不言父过,何况是要将自己生父高上公堂,简直是大逆不道。

    “林小黛,本州再问你一遍,你要告的可是你父亲?”包拯郑重的问道。

    或许林小黛的父亲做了什么天理难容的事情,不然何至于林小黛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告状。她难道不知道子告父可是要下油锅,滚板钉的。

    “回大人,民妇要告的就是我的生父,求大人做主。”林小黛双膝跪地,头触地,发出砰砰声响,不移时,地板上已经出现了一大片血迹。

    百姓却哪里顾得上这些,百善孝为先,就算父母做得再不是,子女也不可将他们告上官府,如此大逆不道,万死不足惜,百姓纷纷指着林小黛破口大骂。

    “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不顾伦理纲常,此等刁妇,就该千刀万剐。”

    “大人,这就是刁妇,先打一百大板。”

    有的索性把鸡蛋菜叶往大堂里面扔进来砸她。

    啪!

    惊堂木响起。

    “肃静!”

    包拯呵斥了一声,心知林小黛心中一定有万千苦水要等着申诉,可在大宋朝,她就只能忍受千夫所指。

    哎!难道平民百姓伸冤,真就这么难吗?

    “林小黛,自古民不告官,子不告父,你可知其后果?”

    “民妇知道!只要包大人替民妇伸冤,民妇死而无怨,宁愿下十八层地狱,以赎其罪。”

    围观的人大都冷笑一声,不以为然。

    包拯沉吟好一会儿,迟迟没有发话,因为他真的下不去这个口,难道真要要林小黛先大一百大板,下油锅,滚板钉不成?

    可不这么做的话,百姓又会如何想,在等级制度深严的大宋朝,如果不按规矩来,就审理案件,就等于是挑战大宋的制度。

    “公孙先生!”包拯看向了足智多谋的公孙策。

    然而,公孙策的脸色却也是犯难,“大人,林小黛的冤狱不可不申,然而民意不可违,伦理不可废,礼法不可乱,律法更不可毁,若林小黛能大难不死,此案方可受理。”

    包拯听了,心中不觉胆寒,连公孙策都这样说,自己难道还能冒天下之大不韪?

    紧接着,百姓的呼声却是一浪高过一浪。

    “对,下油锅!”

    “滚板钉!”

    “下油锅!”

    “滚板钉!”

    “……”

    包拯再次拍响惊堂木,啪地一声,喝道:“肃静!”

    呼声戛然而止,然而,百姓的脸上却带着愤色。

    包拯拿起令签却迟迟不动,正自犯难之际,忽然前院一声嘶鸣,却是火耳的叫声,包拯心中顿时打了个机灵,火耳乃是灵马,莫非是看到了什么?

    命:“王朝,火耳因何嘶鸣,你去看来。”

    王朝应声去了。不移时,回来报道:“大人,属下也不知,也止不住,火耳只是朝门外嘶鸣,想必是看到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待本州亲自去看来。”包拯离了座位,来到前院,见火耳果然朝着门外叫个不停,紧接着,包拯也朝着门外看去,顿时,天眼就是一亮。

    银光照处,只见门外站立这一名男鬼,披头散发,脸上似有申诉之意。

    包拯似乎也猜到了什么,想必这男鬼和林小黛的案情定有莫大的牵连,当即命王朝撕下门神,那男鬼果然飘了进来,当场就跪在包拯面前。

    “冤鬼杜佳木叩拜星主,小民被妻子父亲暗害,求星主替小民做主。”

    院中百姓颇多,包拯却没说话,微微点头示意,便转身重入大堂,坐定,便喝了一声:“林小黛,你身为子女,不守孝道,转告生父,大逆不道,先打一百大板。”

    百姓听后,眼睛都是一亮,纷纷赞道:“大人英明!”

    “左右,棍棒伺候!”

    四名衙役出列,手指宽大板子,拖起林小黛,就是一阵好打,林小黛也不反抗,只是闭着双眼。

    一连打了一百大板,众人都以为林小黛应该是活不成了,林小黛睁开眼睛,却还在一梦无知,很懵逼了看了衙差一眼,浑如没事人一样。

    百姓都吓到了,连称:“怪事!怪事!”

    这一百杀威棒打下去,铁打的身子也得皮开肉绽,林小黛去毫发无损,难道她使了什么妖法不成?

    “来啊,下油锅!”包拯再次一声呵斥,衙役台上一锅滚烫的猪油,上前要抬林小黛,不觉间有些胆寒了,迟疑了一阵,最终还是按住林小黛,将她双手塞进了油锅中。

    林小黛已经准备好了残废的准备,然而不知为何,手伸进去油锅里面,却怎么也感觉不到疼痛,心中也好生奇怪。

    百姓又道:“有鬼!有鬼!”

    “来啊,板钉伺候!”包拯当然知道了,之所以林小黛吃了一百杀威棒,下了油锅都没问题,那就是他丈夫杜佳木的鬼魂相助的缘故。

    要不是遇到冤鬼帮忙,包拯的确也不知道林小黛能不能活着伸冤。

    衙役领命,当即将板钉抬了上来,长六尺,宽三尺,上面钉满一尺来长的铁钉,密密麻麻的,要是人滚过去,还不得千穿百孔。

    大宋朝之所以定下这些条律,说白了,就是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罢了,让百姓没有告官告父的可能。

    看到两米长的板钉,众人都会一阵胆寒。

    林小黛却是没有任何的犹豫,当即就从板钉上滚了过去,依旧安然无恙,众人无不震惊,大堂上鸦雀无声。

    包拯乘机顺坡下驴,道:“林小黛,经过三番考验,你却能安然无言,可见你果然有冤情,神明暗中相助于你,神明的旨意,不可为也。”

    百姓听后,均觉有理,哪里还敢指指点点,反而露出同情的目光来。

    古代百姓就是这样,做事都不动脑的,容易受到表面现象的迷惑,听风就是雨,再加上政治强大的愚民手段,因此已经失去了思考和反抗。

    啪!

    包拯此刻却长长吐了一口气,轻松了一大截,“林小黛,你有何冤情,快快诉来!”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送两朵鲜花。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