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三十章 不怕苦累怕无工(第五更)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声音打断了毕构的思路,钻井的人在欢呼。

    刚换下来喝汤的人郁闷啊,早知道自己再多干一会儿,自己钻出水才开心。

    “怎么就知道有水了?”毕构不明白。

    “是这样,下面一直有土,上面的重量压着,旋转后用圆刃锉的锉口磨泥土或石头,如果下面突然空了……”

    庄户用一句话给讲出来。

    “上面压的会一下子掉下来,然后被下面的托给卡住。”毕构跟着说,明白了。

    下面要么是有水,要么是空的地方,不过有水的可能性很大。

    那边开始松卡扣,松开后把下面的杆子和圆刃锉往上提,有手葫芦帮忙,如果提不动,上小卡子,边旋转边提。

    提上来一段连杆,卸下,继续提下面的连杆。

    速度并不快,不过众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半个多时辰,由于深度不是很深,整个杆子被收完。

    看下面的那一截,从湿润程度上确定有水。

    准备好的竹管子取来,一节节顺下去,这个过程又很慢。

    遇到下面塌了的地方,还要重新清理一下。

    “明天早上,大家能喝到清凉的井水了,井不深,三丈多一点,土还软,山的这个位置聚水。”

    庄户高兴地介绍,他们已经作好打上个十几二十天,打下去十多丈深的准备了。

    结果一天不到就出水,赶上长安那边了,水层浅。

    毕构听了可不觉得容易,三丈多的井,不用这个方法钻,而是用人挖,半个月也挖不出来。

    “遇到下面有石头如何钻?”毕构想到了更难挖的地。

    “石头的废锉,上面要加重,架子上的推杠必须延长,并且增加数量,多人一起推着转。”

    庄户庆幸着说,运气好,省心也省钱了。

    这么多的人手,不说工钱,饭钱就不少。

    越深越慢,遇到石头层,用时长,工钱翻倍都算少的。

    大家笑着,笑呀笑,过来打井的人就不笑了。

    井打完了,有水了,自己是不是就没这份活计了?

    庄户看到,察言观色,突然喊:“你们别想歇着,一会儿挑着灯笼给我挖引水渠,还有用来积水的池塘。”

    听到还有活儿做,笑容又重新回到了雇工的脸上。

    毕构摇摇头,转身回去睡觉。

    当用小根蒜和鸡蛋作馅包的盒子香味在林间飘散的时候,太阳也露出了头。

    李易还在睡觉,年岁大的毕构起来,收拾一番前去看水井。

    压力井半夜的时候已组装好,现在有人轮换着压水。

    挖水渠的人用镐头和铁锹挖,相互之间开着玩笑,或唱起小调。

    照庄户的说法,可以干上半个月,等干完这个活儿,开始收麦子。

    “给老夫试一下。”毕构看别人压,觉得好玩,上前接过来,一下一下。

    往下一压,水被吸上来,顺管子涌出去。

    “果然比用水桶的井省力,把桶放在前面,压几下就一桶,避免井边有危险。”

    毕构很快发现压力井的好处,速度快、安全。

    跟他过来的人终于有机会凑到面前:“东主,小的家中以前是蜀地人,那里的盐卤井若是这么打下去,再用这东西压,可是赚大钱了。”

    “轮不到我们,人家琢磨出井的人会不知道用在哪嘴赚钱?”毕构根本不去想。

    “他一个庄子能顶多大的用?多少世家豪族在,还有户部。”

    小厮说出正常情况下的李易会被欺负的事实。

    “他若不会行事,早被人吞得骨头都不剩了,可他现在被羽林飞骑保护着。”毕构提醒一句。

    他发现小厮的年岁和李易差不多,为什么差距却那样大。

    同样的话,换成李易绝对不会说出来,因为早看清楚了。

    又压几下,过完瘾,毕构洗洗手,在身上擦擦,回去叫李易。

    李易就是个高中生的年岁,长身体,睡眠时间长,困。

    被毕构给喊醒,上厕所,洗脸、刷牙,吸吸鼻子:“好,今天早上吃盒子。”

    “何物?”毕构坐到桌子边的时候看到了小根蒜的盒子,用煎的方式制作。

    “两片面,中间放馅,然后捏周围一圈,单独的两片面一般捏出圆形,连着的两片是月牙形。”

    李易‘发明’的盒子,给讲解。

    “直接包不可?”毕构想不通为什么要两片面,一片包起来再一压,变成圆的饼。

    “你看盒子捏出来周围一圈的褶儿,圆的像不像太阳?月牙的像不想月亮?”李易也不知道,他瞎编。

    “圆的也可以是月亮。”毕构挑毛病。

    “老毕,还是你想得对,月圆的时候包圆的,月半的时候包半个,没有月亮的时候不吃盒子,是思乡之情。”

    李易从善如流,你说啥就是啥。

    实际上他觉得是闲的,为什么要两片面捏一个盒子?对技术要求高,就跟包子十八个褶似的。

    衣服为何要刺绣,漂亮,显得心灵手巧。

    当然正是这份中华人的心思,才让中华美食名扬天下。

    毕构思忖一番:“有道理,这小根蒜没想到这般吃起来,便不是很辛辣。”

    “庄户与我说,昨天下午又来了一些孩子,说好的十岁以上的孩子才能过来采桑葚。

    结果一看着就六七岁的娃娃,尤其是女娃娃,非说自己是十岁。

    庄户就让他们拿着小的无刃钝头刀去挖小根蒜,给他们工钱和吃食。”

    李易说起情况。

    “没跟你说?”毕构忽然问一句。

    “刚洗漱的时候说了。”李易夹起一根生的小根蒜。

    这个是洗干净放了盐腌制,当咸菜吃,还有着小根蒜的辣味及一点土腥味。

    毕构摇头:“庄户私下做主可不好。”

    “老毕你是不是在河南府作任何事情之前都先往长安里送一份文书?等陛下同意了再作?”

    李易问个问题。

    “那怎能一样,老夫……老夫……老夫问你,收麦的时候蝗虫多不多?”毕构一脸严肃。

    “老毕,你这是乾坤大挪移啊。夏收损失不大,秋收的时候天开始凉了,正常来说,比往年少三成到四成。

    然后很多蝗虫的卵已经产下去了,等到了明年,整个太行山东边的地方没有一斤麦子能提供给长安。”

    李易给讲解他所了解到的大概情况。

    “天灾呀。”毕构闭上眼睛。

    “别呀老毕,天作孽,尤可违。最怕的是**,自作孽,不可逭。”李易才不承认什么天灾呢。

    今年的河南府地区的救灾不利,就有你老毕一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