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9】大唐盛世,威名远播

    直播间内。

    所有观众听到李世民在位期间,灭东突厥、西突厥、薛延陀等国,以及其他的文治武功

    再加上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对李世民的感官发生了变化。

    首先能消灭草原上的游牧国家,这无不是历朝历代皇帝们最高的荣耀之一。

    再则,能说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般话的人,至少也是懂得百姓疾苦的皇帝。

    “我草,能说出这句话的人,绝对是对百姓有过很多了解!”

    “对!不然不可能说出这种大道至简的话来!”

    “而且那句以铜为鉴,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短短二十四个字,道尽了浑朴道理!”

    “……”

    就连江源身旁的哪位女主持人都惊住了。

    这几话的含义虽然简单。

    可是古今中外,又有多少掌权者能够明白这几句话中的含义。

    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这一刻,正在观看着直播间的观众,竟然隐隐开始对李世民感到期待起来。

    似乎李世民也不是那么不堪吧?

    原本还等待着坐看江源闹出笑话的唐风,整张脸黑了下去。

    他心里有些惊讶。

    “怎么可能,李世民那种霸占嫂媳,弑兄逼父的人渣,岂能有这么大功绩,岂能说出这种话来?”

    如果说这种话是从其余皇帝口中说出,作为教授的唐风还会信。

    可李世民是什么人?

    皇位得之不正。

    在玄武门宫变后,不仅斩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位兄弟的孩子。

    还收了人家老婆。

    看着面黑如碳的唐风,江源不由得摇了摇头。

    有些时候,傲慢和偏见,才是人类自己最大的问题。

    收回了目光,江源软糯富有磁性的嗓音再次从他嘴里传出。

    “因隋末战争而人口锐减,甚至一度到了贞观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万户人口。”

    “李世民继位之后,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

    “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

    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同时,李二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

    “对内振兴经济,重视农业鱼桑,逐渐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起来。”

    “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清明,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根据《旧唐书》残书记载,贞观四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

    而在贞观六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

    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等到来年秋天再回来再死。

    结果第二年的秋天,这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

    由此可见,当时在李世民的治理之下,足以称得上繁华盛世!“

    便随着江源那铿锵有力的嗓音落下。

    所有观众的脑海,赫然一片空白。

    在愣住几秒钟后,直播间上爆发出无数的弹幕来!

    “我靠!真的假的,一年就只有二十九个死刑犯!”

    “而且后面那两百多人,居然在来年的第二年秋天,返回受死,这得多么清明的治理,才能有这样的社会风气啊!”

    “夜不闭门,路不拾遗,政治清明,这还是我印象中的那个唐朝吗?”

    此刻。

    直播间里出现大片弹幕。

    全都是惊讶刚才江源所说的那群罪犯的事迹。

    足足两百九十多人,言而有信,回家过完年后,与亲人团聚半载,然后回来继续受死。

    这哪怕是放在现在而言,都感觉有些荒唐。

    可在李世民的治下,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便足以称赞一声,一番盛世繁华景象。

    “就算李世民登基之后,治下清明,但他在刚登基的时候,还不是得向突厥的颉利可汗,称臣纳贡,以求和突厥人的和平。这是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渭水之盟!”

    “对内有任何叛乱的地方,重拳出击,对外的异族倒是唯唯诺诺。”

    唐风满脸不甘心的说道。

    他不相信,一个算得上人渣的皇帝,居然能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果不其然。

    就在唐风跟着怒怼后,直播间内,也开始网友留言。

    “呵呵…一看就是吹嘘的,哪个人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放他大半年的假期,还会有人回去乖乖受死?”

    “那可不是,我之前还以为江源有些本事,看来就是瞎吹捧而已。”

    “还贞观之治,我看八成都被李世民给孝敬给了突厥人。”

    “……”

    扫了眼这些讥讽的言论,江源不由得轻笑一声。

    “人们对李世民的印象,除了他弑兄逼父,就只停留在渭水之盟上。”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渭水之盟,被许多史学家曲解。那不仅不是李世民的屈辱史,反而是他的高光时刻之一!”

    “没有大家以讹传讹的称臣纳贡,向颉利可汗俯首。最后的结果,是突厥可汗什么好处都没有捞着。反而送了李世民一大堆礼物。”

    (PS:渭水之盟在飞卢一直被写成李世民的屈辱史,实际上渭水之盟展现出了李世民惊人的勇气、魄力、智慧,是他的高光时刻。各位读者大大百度一下渭水之盟,稍微了解了解就知道了。)

    “在突厥数十万大军抵达渭水河畔之时,李世民仅仅只率领几个将领赴会,唱了一出疑兵计,让颉利可汗不知道长安城内的虚假。”

    “所以两人才在渭水边上斩杀白马结盟,两方达成了友好协议。”

    “但这笔仇李世民自然没有忘,他反而时刻提醒自己,提醒整个朝廷的官员!”

    “于是乎,在得到了三四年的和平发展后,在贞观四年李靖奉命出师塞北,挑战东突厥在东亚的霸主地位。

    唐军在李靖的调遣下,灭亡东突厥,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

    贞观八年吐谷浑寇边,太宗派李靖、侯君集、王道宗等出击,次年吐谷浑伏允可汗逃入沙漠,后为国人所杀,太宗另立吐谷浑国王。

    贞观十三年,因高昌王麴文泰反唐,遂命侯君集、薛万彻等率兵伐高昌。

    次年,麴文泰病死,其子麴智盛继位,投降唐朝。

    在高昌首府交河城置安西都护府,西域各国皆到长安朝贡,使得大唐的威名,传播到大食,乃至更远的地中海波斯等国家!”

    “至今在波斯国家的经文诫书之中,也能找到有关于大唐商人来往西域的证据。”

    一口气说到这里,江源停了下来。

    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唐朝也的确够繁华,国威远播。

    最远的商人,沿着重启的丝绸古路,甚至跑到了地中海。

    当观众们听完江源的讲述后,全都不由得倒吸口凉气。

    波斯在哪儿??

    那可是地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