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3章 巨大吸引力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文登县衙旁边的互助小学已经开始上课了,考虑到学员的年龄五花八门,李宽也不让褚遂良去区分什么蒙学和小学了,直接按照识字水平进行区分,分成了六个班级。

    “刘兄,这里就是楚王殿下新设的学堂,里面的师傅大部分都是长安城请过来的,就连楚王殿下偶尔也会来亲自授课。“

    陈锦和刘文飞都已经把第一批货物贩卖出去,繁华文登。

    “陈兄,这里真的允许我们商人家的子弟也进去学习吗?楚王殿下亲自授课的话,那岂不是他们算是王爷的门生?”

    刘文飞心里在快速的权衡着,要不要跟陈锦一样把儿子从长安接过来。

    “不仅商人子弟可以去学习,就是东海渔业、造船作坊、晒盐场等楚王府名下的匠人子弟,也是可以去学习,因为这个原因,登州府各县的工匠最近都在往文登这里跑,都想加入各个作坊。”

    陈锦显然是做了一番了解,毕竟是关系到自己儿子的前途。

    华夏人一向是非常重视教育的,普通老百姓那是没有办法,供养不起读书人;但凡是家里有能力供养的,基本上都会全力的支持。

    互助小学不收学费,还免费提供书籍,各个学员只需要备好笔墨纸砚就可以了。

    甚至,如果是在作坊里面有一定级别的工匠,子女入学是一文钱不用花费,还供午饭。

    “看来楚王殿下是准备在登州留下一番作为了。陈兄,我一会就安排家中老仆回长安,把犬子接过来这里上学。”

    ……

    造船作坊。

    “钱三,听说你家大郎和二郎都送去互助小学上学了?”

    “是啊,王管事说我带了四个徒弟,表现很不错,特地允许我家两个娃一起去上学。”

    “那……那你的工钱够吗?我听说读书很费钱的呢,以前我们村里面也就地主家的儿子能够读的起,毕竟一本书就要两三贯钱呢。”

    午饭过后,作坊里有半个时辰的休息时间,这些忙碌了大半天的匠人就聚在一起互相聊聊天,八卦一下各种见闻。

    “互助小学没有收我的钱,说是免费入学呢,只是王管事说了要让我好好带徒弟,不能藏私,尽快把这飞剪船给造好来。”

    钱三憨厚的笑着,脸上露出了幸福的表情。

    “不用钱?真的吗?作坊里面还提供午饭给大家吃,这就已经够让人惊喜了,没想到还能送娃去上学,我也赶紧托人让我大哥过来帮工,他的手艺比我好多了。”

    ……

    互助小学的角落里有一间新修建的藏书室,褚遂良的《大唐字典》编纂小组就在这里办公。

    “游韶,你觉得把声母和韵母按照这么来怎么样?”

    褚遂良邀请的第一个人就是当年同在弘文馆的上官仪,李宽也很给力,大雪天就把他从长安调遣到了楚王府担任功曹参军,参与拼音和字典的编纂。

    与他同行的是许敬宗,担任户曹参军,其他还有几个新入弘文馆的士子。

    说实在的,李宽当初看到这两个名字的时候,还是愣了一下,没想到褚遂良眼光这么毒辣,挑选的两个人都是历史上留下鼎鼎大名的宰相级人物。

    由他们几个负责编纂拼音和字典,李宽也彻底放心了。

    当然,为了提高效率,李宽也会“不经意”的给点意见,比如拼音可以分为声母和韵母,字典可以按照偏旁部首和拼音进行排序之类的。

    每每李宽提出一些小意见的时候,都能收获到几位未来宰相佩服的眼神,也算是让李宽好好的过了把瘾。

    “登善,这个跟我们前几天讨论的基本上都一样了,只不过韵母有两三个变化,我觉得就按照这个来也行,正好可以让学堂里面那些人试用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如果说刚开始的时候上官仪是有点情绪的,那么现在他算是心甘情愿、一心一意的参与到拼音和字典编纂工作之中了。

    大家都不是傻瓜,自然清楚这项工作将会是多么大的一个政绩,能够参与进来,是多么大的一个机缘。

    所以,这些天他们这帮人几乎都是泡在了这个藏书室里。

    反正蜡烛作坊不限量供应鲸油蜡烛,哪怕你要通宵达旦也没有任何问题。

    “王爷不是让那些匠人晚上来参加那什么夜校吗,要不我们就让这些匠人来先试用一些拼音。他们很多都是一字不识,正好用来检验这个拼音的效果。”

    许敬宗在一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延族这个提议好,今晚我们就可以过去讲授。”

    褚遂良觉得许敬宗的提议很好,立马就准备付诸行动。

    没办法,李宽要求的时间很紧,他生怕要是自己做的慢了,这个“肥活”就被给到别人了。

    “印刷作坊就在学堂旁边,我们要不先印刷一部分带拼音的《千字文》?这样那些匠人回家之后也可以自学汉字的读音了。”

    几个人七嘴八舌,基本上定下了方案。

    接下来,最耗时间的就是把常用的汉字纳入到字典中,注上相应的拼音。

    ……

    “王爷,这些水手都是我们辛辛苦苦培养了好几个月的,真的要放他们走吗?”

    登州府最近来了好几拨长安的人马,其中好几家都想参与到出海捕捞之中。

    作为经验丰富的东海渔业,旗下的水手自然是第一个被挖墙脚的,周二福一大早就来到了县衙找李宽,为的就是这件事。

    “二福,这些人在接触东海渔业的水手之前,都有过来拜访过我,本王原则上是不反对的。”

    要让大唐把目光转向大海,单靠李宽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像是萧锴这样明显是过来捡便宜的,李宽都没有拒绝,甚至还主动提供了帮助。

    这种事情,作为东海渔业的船长周二福,肯定是比较难理解的。

    “王爷,这样会的话,以后我们捕鱼可能就要跑的更远了,售价也有可能下跌。”

    “这些影响本王自然是知道的,但是二福,你要向前看,出海的人多了,大家投入到造船和培养水手上面的精力自然也就多了,最终是会促进捕捞业的发展,我们也是能够从中获得好处的。”

    不管周二福怎么想,最终还是按照李宽的意见在执行,而这直接让登州府的水手成为了一个非常吃香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