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五章 安东局势

    诸人听徐淮罢,听得路达拍案怒骂道:“医士杀得好!这狗贼欺人太甚,他主子的妾是人,百姓的家眷便不是人?杀的泼贼!”

    那徐淮闻言只是叹气,这时路达又道:“主公在此,本来轮不到我讲话,只是医士医德崇高,我很是敬佩,故才无礼多言一句!就是医士你没杀人,只顾被那些狗官呼来喝去,要用的时候百般笑脸,无用的时候半点也不替你想,医士,这般活着,你觉得值么?你这般亡命涯,似无头苍蝇一样何时到头啊。”

    徐淮一时叫路达问得哑口无言,抬眼去看华兴时,却见他正目光诚挚的望着自己,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期盼神情。徐淮是个明白人,怎么会不知道华心心意?又想起这短短几个时辰里发生的事情,心中微微发热,只见他长吸了一口气,起身对华欣:“我如今失手杀人,已是无路可走,医术又是得了军使指点,才有一线生机,徐淮还请军使收留!”

    华兴见大喜,抱拳道:“我军如今能得医士垂青。直是蓬荜生辉!医士莫要见外,日后大家都是兄弟,不必分甚么你我!再卢姐都是医士一手操刀,兴不过动动嘴皮而已,莫要挂怀!”

    徐淮见叹了口气,苦笑道:“若没有军使这番嘴皮,我哪里想得到还能动刀?若是卢姐无恙时,这华佗神技不想竟在我手上恢复了,真是杏林之福啊!”

    次日,诸人启程赶回易州。

    马车上,满脸病容的卢姐从昏睡中醒来,当她抬眼便看到侍女秀儿正守在自己跟前时,心中悲喜交加,忽然又觉身上疼痛减轻多了,直是不敢相信,只听她急声相问道:“秀儿,莫不是梦里相见?”

    却见秀儿正在打盹,看她一脸倦容,想是疲惫不堪,直叫她再也打熬不住,以至于沉沉睡去。此时突然听到这一声叫唤,只见她随即惊醒道:“姐醒来就好,醒来就好!老爷!夫人!奶娘!姐醒了!快找徐医士!”

    卢姐最后的记忆便是华兴和一个自称医士的人将自己唤醒,询问自己身上最为疼痛之处的位置,随后她便失去意识,也不知昏睡了多久,眼见自己处于陌生环境之中,只听她开口问道:“秀儿,这却是在何处?不在驿站?”

    这时马车已经停下,卢儁义徐淮诸人行至。

    “姐醒了?可有不适?在下来给你把把脉。”徐淮先伸手探了探她的额头,又探了探她脉象,随即一股喜意跃然于脸上,只听他笑道:“姐且宽心!已无大碍。需调节饮食,好好歇息静养!”

    “父亲!我怎么了?”卢姐忙问道。

    卢儁义见叹了口气,道:“你这几日都在昏睡当中,其中缘由自然不知,我若是不与你时,怕你心中难免猜测,反自费神!如今我实话与你了罢,当日你旧疾复发,幸蒙徐医士搭救,之后医士并军使他与你动刀治病。取出这一截烂肠,如今看你脉象,已是无甚大碍,只是先歇息几日再!”

    “华军使又救了我!”卢姐自语又看见了华兴竟然要挣扎起身,只把诸人下了一跳,好不容易叫卢儁义按住了。

    华兴忙在一旁道:“都是卢姑娘福如海渊,我却没作甚么,只不过在一旁了几句闲话而已,前后都是徐医士动的手,如今姑娘康复,徐医士又叫那华佗神技再次现世,实乃双喜临门,可喜可贺!”

    回到易州后,薛直告诉华兴节度使府的命令到了:赴任途中顺便押运一批犒军的军资要送去平壤城。

    “从易州往平壤城的路可不好走。”中军帐,卢儁义在灯下摇头叹气,“安禄山动手脚的地方太多了。唉……”

    华兴此刻拿着朱倵递过来的公文:薛直调任代州刺史,率部驻守雁门。

    这分明是安禄山走了李林甫高力士的路子,把碍眼的薛直踢开,粉碎“九”集团的监视,还能把铁矿搞回来。

    “那我们能带走多少兵马?去安东都护府,安禄山必定是打了招呼的,鞋是肯定穿定了。”华欣。

    “自募。”朱倵翻了翻卷宗:“之前咱们纸面上四千兵马,半数以上是原来的易州驻军,靠得住的还是城南乡勇团。”

    安东都护府,是唐朝六个主要都护府之一,是军政合一的地方行政机构,其在地方行政体制上接受唐中央政府双重体制管辖。一方面,都护府作为河北道辖区的一级政府受治于河北道采访使,治所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唐睿宗景云元年,在边境置节度使经略使,扼控四夷,安东都护府也在其列,辖于平卢军节度使。

    开元二年,安东都护府再次迁治平州(今河北卢龙)。以前安东府治所虽数次迁移,但都未离开辽东,为什么李隆基在继位伊始就要发生如此重大变化?——这与此时东北局势的变化直接相关。渤海地方政权建立后,唐朝在辽东仍有相当力量,之所以没有再次征剿,主要由于唐将主要兵力用于对突厥契丹作战。

    之所以如此,在于唐朝长期只能以海路联系辽东,这就削弱了唐在辽东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而渤海此时已有长足的发展,成为“地方二千里,编户十余万,胜兵数万人”的海东大国。二者实力对比,唐朝应该已经处于劣势。为了争取渤海并借助其力量牵制契丹,唐朝在册封渤海的同时,对渤海作出重大让步,将安东都护府迁往平州,从而解除渤海对唐朝的戒心,这应是双方互相妥协的结果。而促成唐朝册封渤海的关键人物,应该是大祚荣之子大门艺,前文曾提及大祚荣曾遣子入侍,其人正是大门艺,“门艺曾充质子至京师,开元初还国”,他在长安居住六年,在此期间,深受唐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是渤海内部亲唐派的代表人物,唐朝册封大祚荣的同时,让大门艺返回渤海,正是希望亲唐力量主政渤海,使渤海成为唐朝稳定东北边疆的有力屏障。

    唐安东都护府迁治平州的消极后果是动摇帘地居民继续留居辽东的信心,大批高句丽遗民转而投附新心渤海地方政权。“自是高丽旧户在安东者渐寡少,分投突厥及靺鞨等,高氏君长遂绝矣。”

    唐开元二十年,渤海统治者大武艺因不满此前唐朝设立黑水都督府,“遣其将张文休率海贼攻登州刺史韦俊。(唐朝)诏遣门艺往幽州征兵以讨之,仍令太仆员外卿金思兰往新罗发兵以攻其南境。属山阻寒冻,雪深丈余,兵士死者过半,竟无功而还”。唐对渤海的反攻选择幽州和新罗两个方向,而不是从辽东地区直接进攻渤海,这就进一步从侧面印证了唐玄宗开元二年,(安东都护府)徙于平州”后,与渤海国共同控制辽东。761年正式并入卢龙节度使。

    不过,渤海建国的重心不在辽东。前已述及,当营州爆发契丹反唐战争的时候,与契丹不同,渤海酋长选择了“东走,度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这样远走他乡的战略,从一开始就没有显示出对辽东的重视,此后将拓境的重点放在了鸭绿江南境和乌苏里江流域地区,当唐朝将黑龙江下游的黑水部纳入版图后,大武艺竟然不惜与唐开战,对新罗也是如此。渤海没有选择夺取辽东,因为全面占领辽东即意味着与唐朝接壤,一旦唐朝实力恢复,难保不重蹈高句丽的覆辙。

    在唐朝收复辽东的战争中,粟末民族也被深深地卷入其中,战争的残酷和高句丽灭国灭族的教训使渤海统治者对辽东地区不能不三思慎校大门艺曾对大武艺言:“唐,大国,兵万倍我,与之产怨,我且亡。昔高丽盛时,士三十万,抗唐为敌,可谓雄强,唐兵一临,扫地尽矣。今我众比高丽三之一,王将违之,不可。”此外,渤海自身的实力决定了其不能全面占领辽东。

    有唐一代,辽东即鸭绿江南北的高句丽故地其主体部分仍然属于中原王朝。大同江及平壤以南。

    华兴和朱倵卢儁义商定,“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百人,誓师出征。

    当日华兴大设筵宴,亲捧兵符印信,颁布号令:诸多大兄弟,各各管领,悉宜遵守,毋得违误,有伤法度。如有故违不遵者,定依军法治之,决不轻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