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6章 招募周家

    林贵平骑着马来到了船厂,船厂位于基隆河畔,便于利用水力切割木材,此处是周良史在目前马车、河船都在此书建造。船厂有七十多人,其实根本不够用,厢军还时不时得帮忙。

    林贵平一看这船厂忙得是一塌糊涂,正在赶制马车,两艘造了一半的船只还躺在船坞里歇息。

    林贵平走进一台滋滋响动的水力切割机,问立在一旁的帮工道:“周都管呢?”

    周良史现在是船场都管兼管勾海运事,帮工叉手行礼:”都管在马车作坊。“林贵平抬脚便往马车作坊而去。

    马车作坊是一栋木制的工坊,今年接到契丹的马车合契,用砖瓦水泥修筑作坊定是来不及了,周良史停下手中的活计,带着船厂帮工一起伐木建屋,修筑了这座工坊。

    周良史此时正在传授新来的帮工组装马车,边教边骂,额头上青筋直冒。

    “小三子你这厮莫非是猪,连轴承都对不拢。”

    “老吴你这腌臜汉子,净手后再来装车辕,如此腌臜,你浑家如何容你上榻。“

    林贵平看得只想笑,这周良史当初来的时候不情不愿,纯粹是自己威逼利诱才勉强上岛,结果来了以后跟吴梦、智能和尚、丁睿一交流,然后看到炼钢成功、各种水力机床、刀具、轴承的应用,立刻沉迷在作坊之中不可自拔。

    如今的周良史问都不问日后能发多大财,天天像个蒙学的孩童,一有时间便往学堂跑,年近三旬还痴迷阿拉伯数字、机械制图、力学这些,蒸汽机上船数他嚷的最凶,正是在他的怂恿下智能和尚搞突击结果导致锅炉爆炸。

    周良史瞥眼看到林贵平站在一旁,忙嘿嘿笑着,拍拍身上的木灰,叉手行礼道:“林提举大驾光临,有何指教。”

    他对林贵平一直畏惧,知道他背景不简单,得罪了他,周氏家族那海贸只怕也别想做了。

    林贵平举手还礼:“周都管客气了,某今日前来有事请教于都管。”

    “提举谦虚了,有何事尽管赐教于在下。”

    “素闻周家乃商贾世家,某想这马车将来四处发卖,也可卖至南洋等地,况且台湾急需经商之才,不知周都管可否引荐,当然,这马车至日本的海贸当交于周家。”林贵平以利诱之。

    周良史大喜过望,这马车在日本定然大卖,忙道:“提举勿忧,在下家中不少子侄辈从小耳濡目染,略懂经商,待在下修书一封派人送至宁海,定然为提举解忧。”

    林贵平点点头:“嗯,多谢多谢,如此某便不打扰周都管公务了。”

    解决了此事,林贵平一身轻松,牵着马儿沿着官道前行,看着忙碌的船场和阡陌纵横的田野,想着马车的大卖意味着台湾的工业产品开始赚取钱财,不由畅快之极,心中有个信念,便是台湾将来必定闻名于天下。

    却说周良史晚间下工回到家中,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哄了哄,便修书一封到宁海,把马车好好夸了一通,然后陈述了这边的提举希望招募自家子弟,希望叔父周文德带着族中优秀子弟前来观摩云云。

    乾兴元年(1022年)十一月初,丁睿回到台湾后,与张岩林主持的第二台改进型蒸汽机出厂,当即安放在铁场的无缝管轧制工坊。

    第一次试制轧制钢管,铁场不当值的工匠都跑来看稀奇,李铁牛围着蒸汽机左转三圈、右转三圈,问丁睿道:“睿哥儿,此物真是烧石炭便可自转?”

    丁睿笑道:“这还有假,李都管等下看着便是。”

    李铁牛道:“能否在炼钢炉旁也装上一个吧,鼓风实在太累。”

    丁睿道:“会装的,莫急,这几年都会装上。”

    待到蒸汽机与钢管连轧机用皮带轮连接好,之后,铁匠们拿着着铁钳夹已经钻好孔的坯料在火上烧红,然后插入外涂硫化猪油脂的游动芯头,喂到钢管轧机进料口。

    控制轧机的矿工扳下手柄,蒸汽机冒出大量白气,一对轧辊转动自动将钢管轧了过去,一阵令人牙酸的“嘎吱嘎吱”响过,钢管第一次减径成功。

    后面的铁匠夹起钢管,再放入游动芯头,放入第二对轧辊进行第二次减径,三次减径后,当今天下第一条机轧无缝钢管在台湾诞生了。

    待钢管冷却,吴梦吩咐李五拿过来瞧了瞧,满意的点了点头道:“睿哥儿,以后这蒸汽管道就用这无缝钢管,那些铜管留着日后做蒸汽机的润滑油管用。”

    丁睿道:“师父,还是用蒸汽柱塞泵来加压润滑油么?”

    吴梦笑道:“告诉你蒸汽机注水用柱塞泵,你就老想着柱塞泵,这油泵应该用齿轮泵,单独接一根蒸汽管出来带动小蒸汽机齿轮泵,输油均匀,压力恒定。”

    丁睿不好意思的笑了,用没有洗过的手摸了摸额头,额头上顿时一片漆黑,引得众人哄笑不已。

    乾兴元年(1022年)十一月底,台州宁海县周家庄,周文德恰好未曾外出,他年已过五旬,极少出海,以前想过至日本定居,但落叶归根还是思念家乡。

    可两年前被林贵平一吓,又萌生了去日本的念头。问题是周良史去了台湾,族中无人管事,这家大业大不是想走便能走得了。

    家仆入内,叉手行礼道:“主君,大衙内有书信来到。”

    “哦,速速呈来与我一观。”周文德喜形于色。

    这两年周良史来信寥寥,开始是报平安,后来是诉苦,言及台湾刚刚屯田,粮食、物资、住宅都不尽人意,再后来却口气一变,言说台湾学问深奥,竟有烧石炭加水便可自行转动之神器,似周家这等造船之术在台湾仅为儿戏,他正奋力摸索精深造船之术。

    云里雾里搞得周文德摸不着头脑。周文德曾想路过日本时上岛一观,却被周良史劝阻,言说岛上皆是皇城司指派的精锐军卒,闲杂人等一概不许上岸,运粮运矿的船工都不许离开码头,吃食皆有码头食堂提供。

    看过周良史的来信,周文德心下放下了大石头,这能上岛便可看望侄子,大兄就周良史这一根独苗,这侄子和侄孙若是有个三长两短,他如何对得起去世的兄长。吩咐家仆:“速去传三郎、四郎前来。”

    乾兴元年十二月初,周文德令他的大儿子照看族中事务,带着两个儿子和周家旁系的几个青年才俊来到了上海码头,与在此处的运矿船对相会,出示了周良史的书信后,便随着运矿船队一起穿越海峡来到了基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