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发下来之后, 不时还会有衙役在巡逻, 这是为了防止考生之间说话, 或者作弊。
林郁不管这些外事, 而是自己将发到手里面的试卷在桌板上面摊开,这试卷厚厚的一沓, 他先每张都掀开看看有没有错印漏印, 然后又点卷。
发卷的时候有衙役在前面大声宣读, 这些试卷一共有十二张纸,分别是一张题纸,三张答卷, 还有八张稿纸。
林郁点卷完, 确定张数无误之后,林郁将题纸至于桌板最上方,稿纸放到自己手下, 提起毛笔准备答题。题目一共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帖经和墨义, 贴经就是主考官任意从四书五经中的一段文章, 把完整的句子截头去尾, 或者将几句内容互不关联的话凑在一起, 而考生要做的就是将本来不当连的地方连起来,类似于林郁上辈子做的填空题, 但是难度上明显要难很多,因为考官往往会把句子切的很散。
不过这对于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他扫了一眼题目, 空着的地方该写哪些就已经浮现在脑海里了, 一气呵成将答案写在了稿纸上。
而墨义,顾名思义就是词句解释,给你一个句子,让你来解释出处和含义,对于看了一书架名家解释的林郁来说,这墨义也没比贴经难道哪里去,很快也答完了。
第二类题目是策问,主要是涉及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吏治等方面的问题,有点像命题作文,区别在于命题方式独特,也不知是哪任考官开的先河,这策问的命题方式很是奇葩。
它是从四书五经的原文的上句与下句中,各截取几个字搭接起来凑成的文题,这题目既不成文、更不成句,往往会让考生摸不着头脑,将四书五经全部回忆一遍,也不一定能找出这几句话是从哪里截出来的,所以这时候,破题成了最关键的一步。
好在策问破题是林郁的强项,再加上多了一辈子的见识,林郁写出的策问文章也总是会观点独特,引人眼球。
林郁看了一眼卷子上的策问题目,仅仅只有五个字‘及其广大草’,不禁摇了摇头,这届考官是想把考生们都逼死啊,凭借这五个字,就要让考生在四书五经中找出原文,然后再根据原文结合此时政治、经济、文化、吏治来写一篇策问,实在是太难了。
就连已经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的林郁也回忆了好半天才想起来这句话是出自《中庸》的第二十六章,原文是‘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差点就错过去了,因为林郁还是上辈子的标点符号思维,在他心里,‘及其广大’和‘草木生之’就完全是两句话。要不是其他实在找不到和这句话搭边的,林郁也不会确定这考官要考的就是这段。
这原文的意思就是,‘我们所说的山,原本不过是由拳头大的石块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高大无比时,草木在上面生长,禽兽在上面居住,宝藏在上面储藏。’它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佐证《中庸》二十六章的开头所说,‘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所以林郁就主要就是围绕一个‘诚’字来对此题进行作答,酝酿了许久之后,才开始才稿纸上写上自己推敲好的文章。
这道策问题着实花费了许久时间,等到将题目答完,林郁抬起头,发现已经日上中天了,不一会儿正厅那边也传来了鼓声,示意考生们此时可以吃午饭了。
考场里面只给考生们提供热水,食物是需要考生自己带的,林二柱在外面问了一圈回来,最后给林郁准备了馒头,咸菜,茶叶蛋,大糕,还有猪肉脯和果脯。
由于今日早饭吃得比较早,林郁此时正好也饿了,便放下手中的笔,将试卷都整理好,挪到边上去,防止吃午饭的时候污了试卷,若是试卷不洁,可是会被以‘卷面不整’的原因给刷下去的。
林郁在衙役经过自己面前时问他要了一碗热水,然后就将自己的午饭取出来开吃。
带来的馒头在早上的检查中已经被检查的人用手掰成了四瓣儿,现在天冷,掰开的地方已经硬邦邦的了,林郁看了一眼就没什么食欲。所以先拿起了大糕来吃。
这大糕是年节前后糕饼店才会卖的吃食,一整块做好的芝麻糕被片成一片一片的样子,既好看又方便吃,对考生来说这大糕还因为被片得极薄,能够免遭检查人的毒手,所以基本上是考生们必备的食物。
林二柱也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经验,给林郁和林迪都备了不少,林郁吃着大糕配茶叶蛋,就一两口衙役给舀的热水,这顿午饭就对付过去了。
热水不敢多喝,怕要上茅房,所以林郁便在吃饱之后,含了两片果脯去去味,然后手脚利落地将桌面收拾好,准备继续答题。
还有最后一道诗赋题没答,这诗赋算是林郁的弱项,他上辈子完完全全是个理科生,让他背诗可以,但让他作诗,那就真的没这方面的天赋。
平日在学堂里面,先生也会不时为他们出一些诗赋题,林郁作的诗往往会被批评的最狠,先生评价他的诗匠气十足,没有灵性,为了锻炼他,先生是碰到点什么有意思的就会让林郁赋诗一首,比如下雪啊,下雨啊,学堂的梅花开了等等之类。
林郁知道科举中必然会碰到诗赋题,所以也丝毫不敢懈怠,老老实实地按照先生的要求,有机会就赋诗一首,还将被先生评价过的写得还可以的诗记录下来,因为他觉得那么多届科举考试里面考来考去也就那几个题材,百变不离其中,自己每种都做好准备,考试时候删删改改就能直接用了。
这些努力都没有白费,这不,这次县试考的诗赋题就是为‘梅花’赋诗一首,格式要求是五言八韵诗,林郁的小本本可是写了不少咏梅诗,结合上面策问考到的‘诚’,林郁挑了其中一首五言八韵诗改了改,然后就写在了稿纸上。
这诗虽然灵气不足,但好在诗赋在科举考试里面占比不大,考官批卷时主要还是要看考生的策问题答得如何,林郁也就只求诗赋做到句式工整,不为自己减分就行了。
至此,林郁就已经将题目全部答完了,但是这远远并没有结束,因为林郁之前仅仅是将答案写在了稿纸上,下面还有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就是将稿纸上面的答案一字不漏得誊抄到自己的答卷上。
林郁对自己得要求很高,不仅要一字不漏,也要一字不错,因为有了涂改的答卷,一定会给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最终影响到自己的县试名次。
所以,誊抄的时候,林郁极为仔细,一笔一划耐心地将答案用自己能够写出的最好的字抄在答卷上。
县试是申时结束,但是允许考生提前交卷离场,所以在林郁誊抄的时候,已经断断续续有考生交卷了,他并未受影响,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慢慢写。
还有交卷的考生路过林郁的号棚时多看了林郁几眼,因为林郁一副小孩模样,在考场上还是不多见的,再加上他写得慢悠悠地,更是引人注意。不过大多数看林郁的都是带了轻视在心里面,觉得这小孩就是来瞎写来了。
等到林郁全部写完,并且将卷子墨迹全部晾干,再抬头看四周,发现好多人已经交卷走了,他便也收拾好考篮,挂起号棚里面备着的交卷的牌子等着收卷的官差来收卷。
卷子被收走之后,林郁就拎着自己的考篮走到贡院门口,排队等着被放行。贡院里面不得喧哗,所以大家都保持安静地往前挪。
一直到走出贡院门口,才像被解放了一般,有的甚至大呼小叫地奔着在贡院门口等候的亲人跑去,被守在贡院门口的衙役给教训了一番。
林郁虽没大喊大叫,但也是舒了一口气,入学以来最重要的一场考试,也是科举之路的第一场考试就这样结束了,只盼着能够开门红,一次就过吧。
林二柱和徐志文父亲一起在贡院门口等着,林郁一出来,林二柱就看见他了,赶紧跑过来接住他的考篮,还想用另外一只手把林郁抱起来。
这在贡院门口呢,围了好多人,林郁不好意思被抱起来,就拒绝了林二柱,说道,“爹,你不用抱我,我还好,不是很累。”
林二柱见林郁不愿意便没有强求,而是关心地问道,“那你冷不冷?饿不饿?要不爹领着你先回客栈加件衣服,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林郁牵着林二柱的手笑着说,“爹,我穿了娘给准备的皮袄在里面,一点都不冷,然后中午也吃了你准备的午饭,现在还好,不是很饿,你就不要太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