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二章 陛下,您不妨……【新书求自订】

    第八十二章:::::陛下,您不妨.……【新书求自订】他虽然来自吐蕃国,但也能够从李世民的话语中感觉到那种…坚定的信念,以及对大唐国力的自信.

    这就是中原上国,顶级霸主的姿态吗爱了爱了!普耶当即对着李世民叩首.

    语气真切而又诚恳的说道:“下臣惶恐,深感陛下天威浩荡.”

    “正如赞普所说,突厥不过癣疥之疾,充其量就是.……一块小小的绊脚石而已.”

    “然而在大唐无比的力量面前,他们除了被踩碎或者踢开,不会有别的任何作用.”

    “陛下的答案,是真正的天下霸主,下臣无比佩服,唯有五体投地!”

    说着,普耶又把之前那封松赞干布写的文书给拿了出来.

    “下臣仅以这封文书献给陛下,我吐蕃国言而有信,赞普也是早有定论.”

    “他对大唐文化仰慕已久,对于……大唐的实力强大和君主圣明,也是敬佩不已.”

    “如今三道题已经全部完美解答,恳请陛下收下这封文书,等下:臣回国之后,立马会有新的使团来到大唐.”

    “只不过这22回,使团的使命就不是递交国书两国友好了,而是真正的奉大唐为宗主国,年年朝贡,岁岁问安.”

    看着普耶重新举在手上的文书,李世民却没有立即让人去接.

    反倒是神色阴晴有变.

    说实话,这个进展太快了,而且有些太过顺利,让李世民心中都有些怀疑.

    奉别国为宗主国,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绝不会是这样草草几个问题就决定了.

    大唐所拥有的属国可不少,大部分都是实力弱小,国土面积也不大:.

    但即便是这些小国,在奉大唐为宗主国的时候,也经历了一番流程.

    反倒是吐蕃国这样的大国,却显得草率而任性.

    这尼玛当中不会有鬼吧所以说大唐这边也是回答了三个3问题,但不知怎么的,李世民总感觉吐蕃国有种上杆子爬的味道.

    似乎就是在期待着大唐搞定三个3问题,然后飞快的成为吐蕃国的宗主.

    仿佛晚了就推销不出去了一样.

    难不成.……吐蕃国急于认唐朝为宗主,是为了挡枪:李世民不得不有个这样的怀疑.

    毕竟收小弟可不是…随便收,给大哥供奉,还听大哥调遣.

    那么一旦小弟出了问题,遇到了危险,大出手相助.

    这当中指不定就藏着什么阴,李世民因此而有些犹豫了.

    考虑了再三之后,李二还是向一旁的房玄龄微微示意了一下.

    房玄龄立马走过去,双手接过,这次接和上次接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上次是看看内容验证一下,这次接过来可就意味应了吐蕃国奉大唐为宗主的请求.

    因此李世民在彻底决定之前,不能够自己接过来,只能让手底下大臣先拿着.

    “普耶使者,关于贵国奉大唐为宗主国一事,尚且不能够草草决断.”

    “朕还需要和朝中大臣进行商议,今日之事就暂且到此吧,你且先回去等候消息.”

    普耶虽然有些急切,但也知道这种事情越急越不行,所以只好再给.……李世民行了个礼,接着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等到普耶离开之后,大部分大臣也都纷纷告退离开.

    只剩下长孙无忌等人,还留在李世民身边.

    人才刚走,杜如晦就有些急切的开口说道:“陛下,您方才不该那般轻易的说出,我们要在三年之内覆灭突厥的想法.”

    “臣敢担保,今日之事顶多一个月,就能穿到突厥颉利部,到时候这些.……突厥人必定会对我大唐严加防范.”

    “如此一来的话,我大唐想要将突厥人一举击溃,恐怕会增加不少难度.”

    李世民却直接摆了摆手,他对这个问题还是很有信心的.

    “正如朕方才所说,突厥人不过就是一群土鸡瓦狗,只要我大唐天兵一到,他们顷刻之间就要崩溃流散.”

    “这话还是小王掌柜亲口告诉我的,他说大唐对突厥人拥有无可比拟的碾压实力,顶多两三年之内,,就能打一场灭国之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是否提前戒备,有什么区别吗”

    “都到了灭国之战的地步,怎么打都一个样,那就是我们大唐直接碾过去!”

    李世民言语之中,展现出高昂:的气势,杜如晦听了之后都不由得沉默下来.

    关于两国之间的实力对比,他是有信心的,毕竟兵部一直是他在管.

    而且这话小王掌柜也说过,以那位年轻人的眼光而言,这种问题绝不会看走眼.

    只是在他不说话之后,长孙无忌立马接过了话茬.

    “陛下,即便如此的话,咱们也不应该直接当着那个…番邦使者的面说出来.”

    “他名义上是提问题,实际上就是.……在挑事,他在蓄意的提前挑起我们和突厥人之间的战争.”

    “而有意,要说吐蕃国没什么别的想法,臣是万万不敢相信的.”

    “我们在这大殿之上公然表明了态度,岂不就遂了吐蕃人的心意”

    李世民听到长孙无忌如此郑重其事的说着,他也不由得有些犹豫了起来.

    这第三个问题,是他唯一一个没有去酒馆里请教王辰的.

    莫非就在这个问题上自己出了岔子那也太尴尬了吧.

    不过治国理政需要小心翼翼,不可能大手一挥什么都不管.

    因此李世民还是略有担忧的问道:“那依辅机之见,朕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长孙无忌比划了一下手势,然后回答道:“今日之事,好就好在陛下没有亲手接过那封文书,这意味着我大唐还没有正式接纳吐蕃为藩属国,此事尚且还有转圜的余地.”

    “臣建议陛下,不妨去那小酒馆问问王掌柜,或许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只要知道吐蕃国这么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以及我们有没有必要,或者说能不能接纳他们为藩属国.”

    “只要知道了这些……之后,那接下来应该如何处理,臣等也算心中有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