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章 完了,历史被改变了【新书求收藏】

    第七章完了,历史被改变了

    李世民当即一脸高深的说道:“朕自然有自己的渠道,你们不必怀疑这两条情报的真实性。”

    说着把北方边关的军情急报和河东道的告急文书,递给了右手边的房玄龄。

    这两条情报在几名朝中重臣的手中,先后浏览传阅。

    每一个看完了的人,脸上都全是惊骇莫名的神情。

    他们不仅仅震撼于这两条消息内容的爆炸性,还疑惑于李世民是如何绕开三省六部,直接获取到千里之外的情报。

    按照此时的朝堂体制,边关急报首先要经过六部,各地州县的告急文书,也一定会从中书省到达皇帝的面前。

    按理说他们这些三省六部的首脑,应该比皇帝更先知道情报才对。

    可是李二也说了,他有自己的渠道,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不敢多问。

    只是在他们心中,当今圣上的伟岸形象更添了几分神秘和威严。

    也只有长孙无忌一个人知道,他们眼中神秘的陛下,究竟是为什么能够提前得知这两条重大消息。

    看着众人个个震撼敬畏的看着他的眼神,李世民心中不由自主的感到有些美滋滋。

    这些朝中重臣个个多智如狐,难得有被自己震住的这一天,还真亏了小王掌柜有本事。

    ……

    两份文书转了一圈回到李世民手中之后。

    房玄龄立马站了起来,对李世民说道:“陛下,既然这两条消息确凿,那臣建议即刻派人去往河东赈灾。”

    “同时之前我们谋划的对突厥发起进攻之事暂且搁置,突利可汗派来的使者可以先行安抚住。”

    “对于东突厥大小两部之间的争端,陛下可以您的名义手书一份文书,从而安住突利可汗的心。”

    “毕竟草原上的盟友也很难得,日后也有用得着的地方。”

    房谋杜断这个评价不是开玩笑的,这才刚看完情报,房玄龄脑海中就已经有了一套应对之策。

    李世民从谏如流,让身旁负责记录会议内容的太监全部抄写下来。

    随后其他几人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等到收集的差不多了之后。

    李世民豁然站起来,神情肃然的开始吩咐。

    “河间郡王李孝恭接旨,朕任你为河东道行军大总管,即日起正式接管河东道一应军政事务,命你在半月之内控制住河东道灾情!”

    李孝恭当即出列,半跪在地道:“臣接旨!”

    “尚书左丞魏征,你随李孝恭一同去往河东道,你的职责是将此次大旱灾情中掩盖消息、中饱私囊、救灾不及时的官员名单记录在册。”

    “必要时刻可以延后向朕汇报,直接拿下罪官!”

    魏征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被他抓到了贪赃枉法掩盖消息的人,那是一点情面都不会给,所以李世民要派他去。

    等到魏征领旨之后,李二又先后安排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负责朝中调度,以防短缺钱粮的支援。

    一番严谨缜密的布置,表现出了贞观一朝君臣配合的高效性。

    很快众位大臣先后离去,只是兵部尚书杜如晦在转身那一刻,却悄然叹息。

    “可惜了如此大好机会!”

    这句感慨般的话语,李二也听在耳中。

    他也是同样的想法。

    大唐和突厥之间素来仇怨,武德九年的渭水之盟更是李世民心中一根拔不掉的刺。

    唯有将东突厥彻底灭亡,才能洗刷如此耻辱。

    好不容易逮住了东突厥大小可汗之间矛盾爆发,却又因为天时地利不得不坐视机会溜走。

    下一次出现如此大好良机,还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想到这儿,李世民突然一愣。

    北方大雪和河东道大旱,都是那位王掌柜告诉自己的。

    以他的神奇之处,不知道有没有能够利用这一次机会的手段。

    不过考虑到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是河东赈灾,他作为天子虽然无法亲临现场,但坐镇宫中进行调度是不可少的。

    而且发生旱灾的,还有太原这个龙兴之地,他这个当皇帝的要是这个档口出宫,难免为人诟病。

    所以没时间出宫去王辰的酒馆,只能将这个想法暂时记了下来,后面抽空再去。

    ……

    接下来的几日时间,李世民整日忙于处理呈上来的奏折,在宫中批阅公文,以便更快解决河东道的大旱。

    而原本每天公式化开门关门,经营着小酒馆的王辰,最近两天却有些不淡定了起来。

    前面几天他一直在等待着朝廷调动大军攻打突厥,然后再爆发北方天气恶劣以及河东道旱灾的消息。

    结果他等了好几日,也没见长安城有一丝大的动静。

    天子没有诏令誓师出兵,驻扎在长安城周围的几只军队也没有任何开拨的迹象。

    开始还以为是自己记错了日子,后面就发现不对劲了。

    朝廷似乎从关内地区调集了粮草,集中转运去往了河东方向。

    除了赈灾,王辰实在想不出来还有什么可能。

    尼玛,自己改变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