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这伙人加入以后。
曹旭打造的三省十八部的官员体系,以及全新的军队体系得到一-次有力的补充
大魏帝国的朝廷班子,至此算是搭建起来了。
接下来。
曹操可以抽出经历做更多事。
他一方面加快基层官府的建设,一方面开始为 更深入的改革做起准备。
这些准备主要有。
第一,丈量天下土地。
第二,统计天下户口。
第三,依次取消各地铸币,统一使用大魏中央朝廷发行的铜钱或纸币,整合各
级财政、铺设教育网络,正式打造科考体制,计划在明年初,举行第-轮科考。
以上这些工作。
全都是在为深度改革变“四一七”法做准备。
不要小瞧丈量土地、统计人口这种事情,即使是在后世想要完成,也是有莫大
阻力的,更何况是如今这时候。
虽说大魏帝国军事实力强大,但如今各地门阀林立,-旦做的太过、 做的太急
, 还是有可能引起这些人狗急跳墙。
天下士族门阀要是联合在-起。
虽说也未必能撼动大魏帝国的统治,但是在前阶段总归不是什么好事,这会
使得好不容易恢复平静的华夏又一次陷入动乱,同时也会让朝廷流失很多人才。
虽然曹旭推行教育平民化。
早在四年前就开始准备,依次创造出印刷术和造纸术,如今纸质书在中原已经
充分流行,廉价方便信息量大的纸质书,现如今基本上取代了传统书籍。
曹旭更是在两年前就开始推广教育改革,在许昌以及很多中原重镇陆续建立学
院,让大量平民子弟接受教育,但这个时间终究还是太短了。
教育行业。
不是一朝-夕能打造成功的。
哪怕再怎么顶尖的天才,只学习两年也很难成材,所以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持
续投入、耐心等待。
科举彻底取代察举前。
各地底蕴深厚的士族依然是最大人才库。
曹旭和曹操明年推出科举制,倒也并不是想挑战士族门阀,两人很清楚头几年
前来参加科考的,恐怕百分之九十都有土族背景,而能考上的百分之九十五都是
士族。
这也是没办法的。
不能指望一口吃成胖子。
曹旭前推行科举好处就在于,可以扶持中小或落魄士族,并且推行唯才是举
的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拉拢一片,然后打压一片。
如此选上来的人才。
非但素质会足够过硬。
最重要的是,大家族身世背景已经没有用了,一个大族出身的核心嫡系子弟如
果是一个饭桶,那么一样会被某小族不受重视却很有才华的旁支子弟比下去。
所以。
对于科举制。
如何宣传是关键。
不能让士族认为这是朝廷打击它们、扶持平民的手段,而是一种更公平、更公
开、更透明,对真正有识之士有利的先进机制,从而得到广大中小家族支持。
先办下去。
然后逐年办大。
用不了几年时间。
越来越多寒门平民就会涌入。
那时大魏帝国人才上升通道也就打通了,凡是可以进入朝堂或进入地方官府的
, 无不是在科举制严苛考核之下,最终脱颖而出的有才之人。
只能说。
任重道远啊。
曹旭将周瑜、孙策打发走以后。
几天之后,孙策就被一纸诏书, 调派到了遥远的娄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孙
策这是回老家了。
不过。
曹旭不担心出问题。
孙策,一没人、二没兵,又没有叛心,朋友亲人又都在洛阳,几乎没有理由复
叛大魏。
他这次去娄县标是组建大魏帝国舰队。
虽然孙策被任命为西洋舰队的扛把子,但前只是一个光杆司令而已,手里一
个水兵、一艘战船都没,所以一切都要从零开
因为曹旭对水师以及航海重视。
朝廷在收复荆吴两地以后,依然没有减轻在造船业的投入,反而加大了几倍的
投建力度,又在荆州、吴郡等地,新建造几座大型造船厂。
这些造船厂不仅能解决当地就业。
更能为大魏研制适合航海的海船。
用不了多久时间。
大魏战船就会饺子一样下水,大魏舰队不需要拥有太强的战斗力,毕竟前在
海洋上没有足够威胁的敌人,所以曹旭提出的主要标就是:
第一,稳定。
第二,速度。
第三,耐久。
第四,储量大。
够安全、够快速、续航时间长,并拥有足够储量,同时具有探险、商贸功能。
这个基础上再具备一定炮击能力就够了。
只要造遇敌情仍能处于绝对优势即可,没必要像破晓号蒸汽战舰一样,装备几
十门火炮、-大堆弹射武器,第一支西洋舰队不是用来打战的。
当然。
造船与航海这种事。
光凭国家队是远不够的。
曹操于是办法一道"航海令"。
大魏帝国支持百姓探索海洋,一些富商或者大家族, 如果想要航海却凑不着足
够的钱4.3,可以从大魏钱庄里贷款,不仅利息费非常低,对还款期限也很包容。
有这些定向资金。
大批百姓会添置渔船捕捞海域。
大批具有冒险精神的冒险者,他们可以直接扬帆远航,探索这个世界任何地方
, 利用商贸以及商品优势,从当地这些落后愚昧之人换取黄金或昂贵特产。
如此。
不仅能偿还贷款。
自己也能因此而发家致富。
曹旭想到探索世界,立刻又联想到了一帮人。
此刻闲着没事,就逛到洛阳学院,准备找这些在当地学习的外邦人,好了解一
些外国线索,以丰富自己的认知范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