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旭拿出草拟好的方案。
这套方案大体分成:三省十八部+内阁体系+检察机构+情报机构。
曹旭没有模仿隋唐的三省六部。
虽然看起来有一点像。
但实际与后世更接近。
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门下省:是审议机关,类似于美帝的国会,如果觉得内阁交出方案不合理,就
可以不予以通过进行驳回。
尚书省:是执行机关,类似于**,下辖十八部,当内阁方案通过门下省审核以
后,就有尚书省负责具体执行。
中书省:是传达机关,负责在内阁、门下省、尚书省之间传达,也负责收集回
馈。
六部改成十八部,分拆兵部、户部、刑部、礼部、工部的职能,设陆军部、水
师部、税务部、财务部、法务部、外教部、国土部、水利部、电力部等,又额外
增加以前没有的工商部、农业部、教育部、威盛部、科技部。
曹旭不建议设置丞相、三公。
因为个人能力都是有限的、而且不够稳定,当权力过于集中,不仅高度依赖个
人,而且职权划分不明,也不利于国家的管理。
曹旭设置内阁制为核心。
以尚书省、门下省这样的机构来替代丞相职能。
大魏帝国的内阁制度与明代有些相似,却又有所不同,相当现代朝廷的政治局。
内阁成员被赋予内阁大学士的“零四零“称号,相当于后世的中央政某局常委,
又有点类似于西方的议员,既直接参与政令的草拟,也是皇帝最重要的顾问与智
囊。
从此以后。
大魏帝国想办法一道重要策略。
它的流程是这样的:
皇帝发出重大指令给内阁,内阁商量完善、策划、再将具体方案下达中书省,
中书省拟写草案递交门下省。
门下省审核审议。
如果有问题,门下省会驳回或提出意见。
如果没问题,交给尚书省以及下属十八部负责执行。
尚书省(十八部)施政进度以及效果回馈。
再由中书省总结汇报内阁与皇帝。
形成一套闭环。
除三省十八部以及内阁机制。
曹旭建议设置两个独立监察机构"御史台"+"情报部”
御史台没有任何行政权力,却独立于所有体系之外,全权负责监察工作,以纠
正不良风气、贪污腐败等现象。
情报部对皇帝负责,可设立下属厂卫机构,培养类似“锦衣卫"的特务布满朝野
上下、国家内外,主要负责收集各种类型情报,主要负责国家安全,同时也有监
督权,属于绝密的机构。
此外。
关于底层设计。
曹旭也效仿后世。
县令不在拥有全部行政权力。
县尉也不在拥有全部刑事、公安权力。
曹旭建议在每一个城市设置市政厅这样的地方机关,朝廷的十八部门在各郡、
各大主要县城,都要设置次一级机关,以形成一套庞大网络覆盖全国。
曹旭仔细讲解每一层职级功能、以及设计的。
曹操、郭嘉、荀或等人,无不惊呆了。
他们很难想想。
曹旭能想的如此深远。
凭空构架却又无比高瞻远瞩的制定出一套如此庞大的行政体系,这套体系之下
国家机关权力,将会大到无法想象,彻底解决皇权不下乡的问题。
曹旭强调说:“从商周、再到大汉,国家制度的形态是以德治、‘礼治为核心,
将治理国家的成败与效率,高度依赖于个人道德、以及能力。
“这样的制度注定是难以持久的,如果运气好遇到顶尖的人才,或许可以兴盛一
段时间,可如果运气不好,遇到奸臣或昏君,则可能将国家拖入万劫不复之地。
“而我们要改变这一点,将德治、‘礼治’彻底变成法治’,与其将江山社稷托付
于一人,不如建立起庞大而强效的国家机器。”
一个良好的、长寿的、高效的制度,一般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最基本的素质:文
武并举、分工明确、多权分立、外加长期有效的监察体制、以及严明的法律法规。
以上这套体系。
是曹旭仔细研究当下情况、生产力。
又结合后世近两千年中外各朝经验。
最终反复衡量、仔细推敲,最后打造出来的制度,皇帝在这套制度中,依然拥
有最高的权力,但即使国家脱离皇帝,也能保持高效的运转。
[曹操、荀或、郭嘉震惊+19800! ]
四人足足开了两个小时会。
曹旭十分耐心讲解各种制度、意识形态、以及政治课程,十分仔细解释职权划
分、以及互相掣肘、自我修复的能力,让几人都瞪口呆。
曹操两眼放光大笑道: "好好好!子秋果然没让人失望!这套制度绝对是有史以
来,最伟大最先进的国家制度!”
荀彧经验丰富,他思忖许久才点头说:“如此庞大复杂却分工明确的体系,的确
比秦汉的三公九卿高效不知多少倍!”
郭嘉提出一个疑问:“如此一来,不仅中央朝臣数量会增加至少七八倍,只恐怕
地方官、吏数量更会增加十几倍,虽然极大程度扩大分工、增长效率,但我们能
找到这么多官员吗?
郭嘉担心不无道理。
过去的朝廷是小政府结构。
每个地区可能就一两个人全权负责。
郡一级事务都集中在郡守、郡尉、郡丞身上,县一级事务都集中在县令、县尉
县丞身上,而曹旭直接打造上下三级政务厅体系,等于一下扩大十倍。
曹旭笑道: "放心,以如今的生产力增长速度、社会发展速度、以及经济发展速
度,负担这些行政支出是轻而易举的,而这套体系不仅高效,更能极大程度冲击
门阀。
郭嘉眼睛-亮。
有一种醍醐灌顶感觉。
曹旭不仅仅为大魏帝国打造-套超级体系。
同时。
这也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妙!妙!妙!”
"真是太妙了!”
郭嘉拍案叫绝。
曹操和荀彧则以下没反应过来。
好好改革官制。
怎么就扯到打击门阀上去了呢。
门阀势力一直是华夏古代王朝的毒瘤。
特别是汉晋隋唐。
都是门阀政治的典型。
汉代就不用说了。
因允许土地私有化。
西汉末年,天下土地,兼并严重,绝大多数流民百姓没有田种,就只能卖身给
贵族当佃农,以至于西汉末期全国户籍损失超过一半。
为什么会损失这么多户口?
没有大规模战乱或疫病的情况之下,无非是门阀贵族为自己利益,瞒报了土地
以及人口,以侵占本该属于国家的利益,导致国库空虚。
王莽.上台以后。
力求改变这个状况。
他的改革中以两条至关重要。
第一条,他规定天下土地皆为王田,私人拥有土地不得七百亩,多出来的土地
需要上交国家。
第二条,他下令废除农奴制度,不允许贵族蓄养大批的佃农,掌握过多的生产
力、以免危害国家利益。
只能说。
王莽出发点不坏。
可改革改的太简单粗暴。
首先,他没有足够实力撼动门阀权贵利益,强行推行土地国有是在以卵击石,
直接触犯到门阀权贵最核心的利益,不被疯狂的反扑反噬才怪。
其次,他没有考虑实际情况,他想废除农奴本身像是利国利民德政,但那些农
奴却并不会感激他。毕竟汉代奴隶与罗马奴隶不同,汉代的奴隶本质是劳动力,
大多数农民没有土地,成为大户佃农,是养家糊口一种的手.段
王莽企图改变土地私有化严重问题,直接得罪全国权贵以及精英。
王莽强行废除农奴制,又导致大量靠贩卖劳动力的农民变成流民、引起动荡。
最终。
上到贵族门阀。
下到平民百姓。
全都开始进行反弹。
王莽偏偏虛得很,没强势的底气,更没强大的军权,怎么可能成功?如此巨大
的改革,在承平日久年代,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只有发起一场由下而上、彻彻
底底的革命才有可能成功!
这也是为什么。
王莽会是身败名裂。
以及东汉之所以赢弱。
刘秀没有解决根本的社会矛盾,乃至后来的魏晋隋唐,也深受门阀政治影响。
历史.上。
现在这一段时间。
曹操是唯-主动想打破这点的领导者。
他推行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实是在挑战门阀,虽然说力度还不够,最起码做过-
些努力。
然而。
曹操没得选。
天下有才之人。
十之八九依然出自门阀。
所以曹操对门阀体系撼动并不严重。
魏文帝曹丕威望、魄力、能力不如曹操,所以只能推出九品中正制,与士族门
阀妥协,以身世贵贱给人才定品,最终官场出现"上品无寒士,下品无豪族"的情
况
隋文帝真的怕老婆吗?
不。
他才不怕一个女流之辈。
但怕独孤皇后背后的门阀集团。
唐代科举制以及印刷术非常成熟,却依然无法摆脱门阀集团的绑架,在唐代通
过科举制选拔上来的官员,其实仅占官员总数的20%。
不过。
这样的事。
在曹旭这里不会出现。
汉、魏、晋、隋、唐都无法摆脱门阀对仕途的控制,最主要原因是门阀势力太
强大。
大魏帝国现阶段推行教育时间还短,没有办法直接摆脱对门阀依赖,而且不一
定所有门阀都是坏的,不宜一棒子打死所有士族。
怎么办?
那就把蛋糕做大。
三省十八部的体系。
比隋唐三省六部庞大五六倍。
比秦汉三公九卿庞大几十倍。
这就意味着坑位一下子多出几十倍不止。
世家门阀终究是极少数精英,他们所能占据的坑位是有限的,不4. 5管愿不愿意
都会挤出相当一部分坑位给寒族。
曹旭此举。
配合高速增长的社会、经济、生产力做大蛋糕。
以至于出现狼多肉少情况,朝廷职位多得是,但才子不够多。
让豪族与寒族的矛盾爆发被推迟。
既让听话豪族才子继续入仕,又能充分提拔寒族子弟入仕,久而久之随着科举
彻底普及,最终完全过渡到唯才是举的状态,门阀势力将被不可逆的稀释掉。
[曹操惊喜+999! ]
曹操两眼发亮说:“我已经做好与天下门阀一绝死战、甚至彻底决裂的准备,没
想到子秋却能化整为零,做到这种地步!”
[荀彧钦佩+999! ]
荀彧也由衷感叹道: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太子此举由上而下、大气磅礴、胸
怀如海,既不得罪豪族、给世家有识之士足够机会,又能给寒族崛起提供空间;
实在是高!
没什么好说的。
曹旭这套方案一.举多得近乎完美。
哪怕是曹操、荀或这样的政坛大佬,也只能在细节上微调或做一些优化,完全
没有办法修改。
五体投地!
心悦诚服!
第二天。
魏天子曹操就颁发诏书。
所有汉臣卸任以前的官职。
从朝廷中央、再到地方,将依次进行前所未有大改革!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