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五十七章 行辕议事

    第七百五十七章 行辕议事

    朱慈烺站在行辕大殿的门口,目光透过红色的城墙,正好看见徐梁的仪仗,一切从简,唯独一杆猎猎的黄旗,让人可以识别身份。

    徐梁的性格虽然倔强,哪怕臣子屡次劝谏,都没有用处,他依然坚持该简单的就要简单。

    甚至在他看来,连国家尚未完全光复,谁要是就敢大张旗鼓的迎接他,肆无忌惮的吹捧他,谁就是乱臣贼子。

    朱慈烺不自觉的拿徐梁与自己父王比较,他发现父王跟徐梁完全没有可比性。

    父王好大喜功,不敢担责任,这导致他跟臣子的关系非常差。

    而臣子立下些许功勋,在崇祯看来,又是他努力的结果。

    而朱振就不一样了,平日里赏罚分明,臣子都服气,就算是国事上有了什么纰漏,徐梁也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承认责任和错误。

    便单单是这一点,父皇就和徐梁比不了。

    一念及此,朱慈烺就觉得,这大明的江山,从自己手里送到徐梁手里没有什么不好。

    “臣朱慈烺拜见皇帝陛下。”朱慈烺乖乖的跪在地上给徐梁行礼,完全没有一丁点走过龙椅的样子。

    “快起来,便是寻常人家,也没有让内弟这般跪下的道理。”徐梁将朱慈烺搀扶起来,忍不住摸了摸他的脑袋笑着说道:“感觉又长高了几分呢。”

    “陛下,这些日子在外面为国事忧愁,而身为臣子的我,却不能为陛下分忧多少,内心着实愧疚。”朱慈烺情不自禁的说道。他的性格比较温和,父亲死的早,在自己看来,徐梁便是自己的父亲一般的存在。

    “这便是为人君要做的事情,倒是你,不必那么自责。”徐梁搀扶起朱慈烺,往后殿走去,“现在形势好了很多,都是咱们牵着鞑子的鼻子走,可不像是之前那么难受喽。”

    朱慈烺的内心又复杂了些,这江山可是从他们父子手下丢的,按理说徐梁光复神都,赶走鞑子他应该高兴才对,但是此时他却有些羞愧,因为他内心竟然有了几分酸酸的醋意,朱慈烺忍不住开口问道:“照眼下的速度看,最晚明年应该就能恢复神都了吧?”

    徐梁没有胡乱开口的习惯,这种国事也没有必要跟朱慈烺隐瞒,在脑子种过滤了一番各地新兵训练情况,以及地方府县的恢复进度,物资生产情况,这才说道:“要是只看收复神都,明年六七月份就差不多了,甚至若是算上民心和战士们的战斗力,有可能更早一些。”

    想要拿下神都,虽然要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主要需要应对的是清军的反击,以及破城之后的巷战。

    如果只是以破城为目的来看,其实难度并不是把握。

    主要是因为,城里已经没有多少内应了。

    “不过我的意思,总体是先收复川蜀和秦晋之地,巩固三边,”徐梁边走便笑着说道:“这也是明朝开国之时所用的思路。现在大明整体还没有恢复元气,没有必要那么着急拿下神都,军报上有一篇文章,是我写的,不知道你看了没有,要先将墙壁修补好,然后在关门打狗。”

    “确实未曾看到。”

    “先锁定三边三关,让他们没有办法北逃,然后锁住山海关,让他们没办法东窜,然后我们大军从南方压过去,便彻底歼灭他们的主力,这叫关门打狗。”徐梁说道:“但这布局会比较长,大致需要一年的时间,补充兵员,收拢物资,你需要跟皇族的人说一下,让他们不要太过于焦急。”

    朱慈烺更像是徐梁的小迷弟。

    而且他此时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虽然自己不通晓军事,但是徐梁的计划,依然让他感觉热血沸腾。

    在朱慈烺看来,这又是父亲与他的不同之处了。

    拿袁崇焕举例子,袁崇焕的平辽之策,在天启皇帝看来,那就是癔症,在父亲看来则是救国之策。

    而袁崇焕具体去实施的时候,父皇有给不了袁崇焕什么具体的支持。

    最后只能任凭辽东一团乱麻。

    而徐梁呢。

    虽然很多计划,年限都不长,甚至这一次拿下神都,只需要一年。但是具体的具体实施,每一个细节,都是由总参把握,甚至徐梁亲自过问。

    而且在计划的具体实施中,还有大量的数据作为参考。

    这一点,是自己的父皇完全没有办法比你的。

    所以在朱慈烺看来,这前后两位君主,一位是理想派,一位是实干派。

    “不过这也只是计划,实际上未必会随我们心意。”就在朱慈烺在心里大肆赞美徐梁的时候,却不料徐梁一盆冷水直接泼了过来。

    “满清的高层,如果还有点见识,见我们在西北用兵,就该想到我们要实施关门打狗的办法,到时候他们十余万人如果逃出关外,以咱们目前的军力是挡不住的。”徐梁继续说道:“再有,他们如果被逼的狗急跳墙,拿京畿之地的百姓走位要挟,我们只能放他们一条生路。”

    京师的百姓虽然被多尔衮他们血洗了数次,但是依然有上百万人口。

    如果真的不顾他们的死活,将来史书上对于新的明朝的认可度肯定不高,便是老百姓心里也会不认可。

    不得民心的王朝,往往难以长久。

    甚至徐梁想到,京师也算是多朝古都了,若是满清脑袋秀逗了,给烧掉怎么办?

    自己不能要的,宁可毁掉也不给别人,这种心里不是不存在。

    三国演义里,董卓这个鸟人就干过这种事情。

    徐梁深度怀疑满清的脑容量会不会干出类似的事情来。

    当然,徐梁也参考了近代史满清君主们的反应,他们投降了。

    所以徐梁继续说道:“此外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们投降,我们要怎么办?”

    朱慈烺也是一愣,还有投降这种操作呢?

    但是细细想来,如果满清脑子还算是灵光的话,他们应该明白,就算是跑到了辽东,又能如何?

    以大明现在的军力,他们就算是跑到天边去,大明也能追着他们屁股灭了他们。

    但如果他们投降了,还不如他们一把火烧了京师呢。

    、

    大明立国之处,喊得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但是做的具体事情,却是历朝历代每一个大王朝都做过的事情,那就是以开阔的胸怀,去接纳那些少数民族,将他们当成华夏子民的一部分。

    朱慈烺虽然痛恨鞑子,但是却又不得不承认,大明是一个有着自己价值观的王朝,虽然臣子们曾经很没有节操和底线,但是明面上要遵守的东西,大家一直在遵守。

    不然底下臣子和臣民的信仰崩塌,谁都乱搞,这天下就真的乱套了。

    按照大明的价值观。讲究的是“布施仁义,平四方,抚四夷”,而非“布施暴力,杀四方,屠四夷”。虽然落实到实际上情况可能并无不同。但在桌面上必须做得伟大光明正义。

    如果东虏真的举族投降,那么大明只能举行一场献俘仪式,诛杀首恶,然后将其他人送出关外,让他们继续在大明治下——实际上是自治状态——好好过日子。

    或许十年、二十年内,这些人会对大明怀有惧意,做个顺民。当这份记忆渐渐淡去。他们又会回复到抢西边的时代,最终再次做起入主中原的美梦。

    弱则蛰伏,强则侵犯,这是华夏所有“边患”的死循环,谁都无法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

    “陛下可有何对策”朱慈烺问道。

    徐梁点了点头,道:“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说明东虏内部肯定有一次内讧,否则他们也交不出首恶来顶罪。既然有内讧,倒是可以试试将他们加以分化,送回北方去。”

    “他们若是再来。岂不是又生出一场辽患”

    朱慈烺对于北方的理解跟徐梁所谓的北方还有很大距离。他以为徐梁说的是辽东,而朱慈焤说的却是广袤的西伯利亚。

    “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徐梁道:“若是大明国强民富,谁又能来欺负咱们。”

    就算将东虏赶到北极圈去,大明若是不能保持国力,也架不住他们卷土重来呀。更何况日后的世界可不止一个东虏。还有泰西那帮如狼似虎的资本家呢!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身边养着一头狼,总是让朱慈烺还有些不舒服。然而他很快就意识到,这明显是大雁还没打到,就开始考虑蒸着吃还是烤着吃。当前明军还没有这个实力,起码还得多五万精兵。

    “练兵的银子陛下可有主意?”朱慈烺应问道。

    “市舶提举总署。”徐梁毫不迟疑道:“这个方案还在讨论之中,待讨论成熟之后,便呈交内阁票拟,到时候你就看到了。”

    朱慈烺自然忍不住又问起这市舶司的事来。

    “朕查阅建国初年的文献,却发现一桩阴谋。”徐梁道:“朝廷水师和市舶司,其实是被那些势家豪商硬生生废掉的。为的就是独占海贸暴利,不肯分润给国家。”

    朱慈烺一愣:“当真”

    徐梁笑着摇摇头,看来大明的君主被糊弄的不请,虽然朱慈烺已经参与了很多具体的政务,但是他依然无法理解,海上贸易的利润到底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