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子婴到了。
赢麟把部分情报说了出来。
“子婴你对于章邯此人有什么看法?”
子婴直言不讳:“臣与章邯曾有过一些往来,深知章邯绝非贪图富贵、见利忘义之人,他之所以会投降项羽,主因还是在于赵高迫害。”
子婴并非为章邯开脱。
因为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章邯投降项羽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
第一,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王离军,使章邯大军士气低迷、秦军将士已经失去斗志。
第二,章邯派使者司马欣到咸阳企图面见二世,结果却遭遇赵高的阻拦以及刺杀,章邯知道赵高肯定会谋害自己,有这么一个国贼把控朝廷,战与不战、胜与不胜,都无法改变大局,最后也就索性投降了。
黑冰台了解到。
章邯之所以会降。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章邯悲观的认为大秦不可挽救。
为了保住二十万秦兵,所以才投降了楚军。
可接下来。
谁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项羽担心粮草无法负担,又担心大批秦军是个隐患,因此索性将秦兵直接坑杀。
子婴继续说:
“臣以为,章邯与项羽之间,必然存在巨大裂隙,如果有办法派细作或使者进入敌营,与章邯交流的话,有很大的可能性,可以说服章邯重新归秦。”
黑冰台方面。
也是这么认为的。
项羽亦师亦父的叔叔项梁被章邯所杀。
章邯竭力想保住的二十万秦兵,又被项羽毫不留情坑杀。
两人之间的裂隙几乎不可弥补。
因此。
冯谖申请与章邯正面接触。
以图再次策反这个曾经的秦将。
赢麟问道:“章邯投敌行为,固然情有可原,但二十万秦兵不战而死已成事实,秦人不可饶恕他,朕也难以宽恕他,你认为朕当如何处置?”
“臣并非想为此叛将求情。”
“章邯之罪就算邯处死一百次也不能弥补!”
“只是大秦如今人才凋敝,如若章邯能幡然醒悟,还望陛下能三思,最好能准其杀敌报国。”
关于这件事。
确实要考虑一下。
赢麟继续说:“此外,朕截获了叛军有一些不同寻常的调动,目前大批士兵被派去伐木砍树,而刘季突然率一批精锐部队南下,目前行踪不明,你们怎么看?”
听到这。
张良皱起眉。
他似乎想到什么。
猛然嗅到危险的气息。
只是目光中有一丝犹豫。
子婴猜测说:“臣以为伐木应该是为了制造攻城器械,函谷关毕竟是天下第一雄险之关,自古以来就有‘泥丸可塞’的说法,叛军人数虽多却施展不开,又有姜尚深谙兵法运兵如神,现在看来是想打持久战。至于刘季突然领兵离开,难道准备再次攻打武关……”
赢麟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有一种不太好的直觉。
却一时没有头绪。
“不可能!”
一句话。
突然打断了子婴。
子婴满脸差异之色。
因为说出这句话的人。
居然是始终犹如摆设的咸鱼客卿。
赢麟微笑看向张良,“子房有话要讲?”
张良憋了这么久。
终于是憋不住。
微微叹息。
站起。
拱手。
深深一拜。
张良正色说:“良有一个不情之请。”
“你说。”
“陛下退叛军平天下后,希望可以赦免旧韩王室的罪名,善待这些旧韩王室后人,良愿衔草结环以报陛下圣恩。”
赢麟笑道:“朕当是什么大事,只要子房肯诚心辅佐于我,只要他日韩成不再谋反,一心一意归顺大秦,我可以不追究韩成此番所犯下的罪责。”
闻言。
最后一丝顾虑终于放下了。
张良表情发生变化。
他已经彻底想通了。
大半个月以来,一系列经历与见闻,让他做出最终的决定。
从这一刻起。
不再是han国旧贵族。
他是准备追随皇帝陛下。
共同开创千秋伟业的臣子。
“这些诸侯联军之中,其他谋士不足为虑,唯有一个范增,陛下不可小视,他此刻正采用避实击虚,奇兵入秦的策略,这一招十分凶险。”
接下来。
张良给出详细分析。
如果范增在场的话一定大惊失色。
因为张良不仅算到了他的所有想法,更比他还要多算一步半步,有很多范增没想到的,张良却都已经想到了。
“为了锁住姜尚与大秦主要兵力。”
“项羽不会离开函谷关,好让两军对峙继续下去。”
“但是,在下敢肯定,接下来的交锋,绝不在函谷关上。”
“联军大肆伐木的目的不是打造攻城器械,而是用来制造船只用以从北面渡河入秦。”
“沛公几乎不可能再次攻打武关,因为联军粮草吃紧,根本耗损不起,唯有从汉中入秦、从后方发起偷袭,才能在瞬间攻破关中。”
子婴闻言骇然。
叛军当真会如此用兵?
陛下重兵被锁在东面函谷关。
武关又不得不设防,几乎没有多余兵力。
叛军采取这两种策略都在常规入秦方法之外。
因为处于思想盲区,所以很难防备,一旦真的成功,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
即使能识破了。
也不妨碍叛军继续执行。
这仍会是一个很难破解的阳谋。
赢麟满意点了点头,对于危机似乎并不在意,他现在更在意的是张良终于想通了。
单论谋略。
同为谋圣级别。
姜尚谋略属性是99。
张良谋略属性是100。
虽然只差一点,但区别很大。
张良统率能力不行,所以不适合亲自带兵。
不过作为智囊、军师、谋主,天下没人比他更适合。
多一个张良。
足胜十万雄兵。
赢麟本以为彻底收服张良需一些时间。
没有想到。
只花了大半个月就搞定了。
张良想通的速度比想象中要快不少。
赢麟不晓得是自己人格魅力太强,还是身上各种BUFF发挥作用。
也好,有他辅佐,有他参谋,山东六国叛军不足为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