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5章 一生只能有江楚歌

    “西北边疆起了战事,为夫之所以没告诉你,也是怕你在生病的时候忧思过度。”

    秦影见江楚歌已经皱起了眉头,赶忙补充道:“现在战事已经平息了,蕊儿大可不必焦急,况且,西北还有梁王殿下坐镇,不会生其他的事端的。”

    梁王殿下是位耿直的人,守着边疆,圣上也能放心。

    不仅仅是圣上放心,秦家也放心的很。

    “两个月前,为夫让府里的采办去江南的松了两次粮食往西北去了,最近家里的存银可能不多,不过不需要担心。”

    西北是蕊儿看中的地方,他可不想让蕊儿对西北的事情太过伤心。

    是以,他自作主张往西北送了物资过去,也算是他这个外孙女婿的责任。

    江楚歌倒是意外秦影会往西北送东西过去,不过想到西北的战事,点了点头,给了秦影一句少见的夸赞。

    “你能惦记西北的战事,也算是一份心了。”

    战事起,粮草先行,才是硬道理,不然士兵拿了命抵御外敌,连顿饱饭都没有,岂不是寒了边疆战士的心吗?

    好在当今圣上不像先帝,不然边疆还真的说不准。

    江楚歌在院子里面走了许久,身上又出了两次大汗,这才让秋水搀扶了进去。

    “朝堂上的事情我不懂,我爹娘不再京都,朝上的事情,你帮我爹爹看着点儿,免得小人作祟。”

    “为夫明白,你且放心就是。”

    他能爬到如今这个位子,早已经不是当初的毛头小子了。

    圣上年轻力壮,想要扩大疆土,这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

    现在秦老将军又与世长辞,边疆正是缺少镇定人心的大人物,若是再起了战事,只怕会闹得人心惶惶的。

    秦影不敢拿边疆的事情做赌注。

    “圣上,咱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养精蓄锐,打造良兵强将,而不是一味的扩张领土!”

    秦影第一时间将兵部尚书提出来得意见给否决了。

    兵部尚书以前也是从军营里面出来的,一向不喜欢和平解决事情,只想要武力。

    对于秦影畏畏缩缩的样子,兵部尚书粗莽的身躯,像是泰山压顶一般,将秦影给压在了一个小小的地方。

    “秦丞相不过是文人书生,自然不能明白行军打仗的要领,我等并不是主张扩张领土,而是主张乘胜追击!”

    西北之所以会被游民,联合起来骚扰,还不是因为边疆太和平了吧?

    “咱们大梁能人辈出,现在被个游牧打上门来,我泱泱大国,这等屈辱,怎么能忍受?”

    兵部尚书气的喘着粗气,彰显着他难以言喻的愤怒。

    武官自然都同意兵部尚书的观点,连连附和。

    游民的部落,不过是一小撮不小撮的,只江将部落打散了,以后这些人就不敢再来侵犯了。

    秦影看着兵部尚书庞大的身躯,向前走了一步,对着兵部尚书问了一句实在话。

    “既然曹大人主张乘胜追击。那为何当初梁王殿下请命领旨去西北参加战士的时候,曹大人没有挺身而出呢?”

    “曹大人身强体壮,可是比梁王殿下还要年轻,西北的战事,若是换成曹大人出兵,想来曹大人定能旗开得胜,是不是?”

    兵部尚书为什么没去请命?还不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半分把握。

    若是他请命去了西北,连秦家的人都不能将游牧的部落一下子打回老巢,他去了做什么,送死不成?

    旗开得胜?曹大人脸色很是不好。

    对秦影说的,接下去不是,不接也不是,红着一张脸,恨不得将钵子大的拳头,砸在秦影的脸上。

    咄咄逼人!

    秦影讥讽的看着武官,笑的很是淡定,“既然曹大人说不出话来,那其他几位将军呢?几位将军可有把握乘胜追击,并能旗开得胜?”

    三两句话就想让别人去卖命,大家都不是傻子。

    秦影对着圣上行了一礼,这才说道:“圣上,养精蓄锐,才是我大梁当今最迫切紧要的事儿,据臣所知,朝上的几位主战的将军,自臣站在朝堂上,就没有参加过打仗,陛下觉得,几位将军,可有为您征战沙场,开疆拓土的本事儿?”

    他的话,就差点儿没指着几位将军说,他们都是草包了。

    以秦影一人,讥讽所有的武官,以至于让武官们一时之间,恨不得弄死秦影。

    让他们在圣上眼里,留下个草包的印象,他们以后在圣上面前还要怎么混?

    兵部尚书是最不乐意的了,他是武官之首,现在被秦影指着鼻子骂,能容忍的下去才怪。

    “秦大人一竿子打死所有人,莫不是秦大人以为,你这文弱身躯,能比本官还要壮硕?有行兵打仗的本事儿?”

    曹大人冷着脸,狠狠的逼迫着秦影的眼睛。

    秦影完全不害怕曹大人的威胁,他在朝堂上十数年,又不是被吓大的,曹大人的威胁,对他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

    “好了,这事儿暂且搁下,以后再讨论。”

    圣上头疼的揉着脑仁儿,将太子留在了上书房,商讨了一下国库的问题,以及户部的存银。

    太子虽然年少,还没有成家,不过在朝堂上行走了许久,对户部和兵部的矛盾,早已经知晓。

    父皇的雄心壮志,大抵上还要沉浸几年。

    “父皇,内忧外患,只会让咱们大梁处于动荡不安的地界,现在梁王叔祖年岁大了,叔父并不是领兵打仗的料,正如秦大人所说,眼下,朝堂上,最着急得劲就是培养能够领兵打仗的将军。”

    太子虽然在西北呆过,和圣上比起来,还是差得远了。

    圣上又不是总是亲自带兵征伐,纵然有天大的本事儿,也得在京都镇着。

    “唉,朕也知道这个道理。”雄心壮志,只能被现实打压,他又能如何?

    若是他只是二皇子,或许还能孤注一掷,可是现在,身后的黎民百姓才是他最应该考虑的。

    “皇儿说的也对,这事儿,还是以后再说吧。”

    西北刚刚平定,还有很多用银子的地方,安抚边疆战士,才是眼下最着急的。

    好在,梁王是圣上最放心的。

    秦影在朝堂上压制了兵部尚书,回去的时候也不是傻子,家里的奴才早就出来等着了,而他下朝之后,除外有事儿,基本不会在外逗留。

    回了府,家里面竟然有些热闹,门口停着几辆马车,上面还有江家的标志。

    秦影一想,就明白了,岳父岳母,这是从边疆回来了。

    江楚歌看见母亲的时候,即便身体还没有,可还是从床上飞也似的冲进了母亲的怀抱。

    “娘,外祖父和外祖母,是不是笑着离开的?”

    她一开口,嗓子就像是火烧火燎一般,难过的声音,让她止不住的流泪。

    江夫人一路上已经平息了自己的情绪,现在见着女儿这么伤心,心情已经没那么难受了。

    “蕊儿放心,你外祖父外祖母走的时候很安详,他们到了地底下,也有伴儿。”

    父母恩爱,是江夫人对父母最大的印象。

    母亲随着父亲一起离开,也好,最起码母亲不用饱受身体的苦秦。

    一辈子行军打仗的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留下陈年疾病,折磨着人,父亲母亲受了这么多苦,也该轻松轻松了。

    “你外祖母离开的时候还惦记这你,让我好好照顾你,你可明白?”

    这世上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江楚歌点了点头,想起外祖母慈爱的面容,眼里的泪又流了下来。

    江家一行人,江家爹娘都是直接来秦家的,其余的人,则是先回了本家去收拾。

    江夫人抱着女儿轻薄的身子,听着女儿嘶哑的声音,以及断断续续的咳嗽,心又提起来了。

    “蕊儿,你这是伤风了?可是吃药了?有多久了?”

    女儿脸上还有不自然的潮红,虽然脑门抹起来并不热,但是,还是让人忧心。

    江楚歌也觉得自己病的太久了,现下已经好多了,安抚着母亲。

    “娘,女儿已经好多了,现在就有一点点的小咳嗽,很快就好了。”

    大夫说,她放下心结,身体自然就好了。

    现在她惦记的家人都回来了,想来她的身体也是争气的。

    江楚歌在心底里安慰自己,开心的笑着,让江夫人放下了心,不过还是找了大夫帮着女儿看看。

    江夫人实在是怕了女儿不爱惜自己的样子,唯恐女儿真的不行了。

    江楚歌明白,也没有拒绝,几乎隔一段日子,都会让大夫帮自己诊脉。

    秦明麒和秦明麟回到了阔别许久的家,合着外祖父一起坐在一旁,听着母亲和外祖母之间的唠叨。

    秦影进来的时候,刚好见着两个儿子和岳父大人开心的聊天。

    江大人对京城的事情虽然掌握了很多,但是没有亲眼见到,还是有些不放心。

    见着秦影回来了,对着两个外孙说道:“我与你们父亲说几句话,你们母亲许久没见着你们两个了,你们多陪陪你们母亲。”

    秦明麒和秦明麟点头答应,对秦影这位父亲,其实并没有太深的感情。

    在他们印象里,母亲似乎并不太愿意和父亲多呆在一起,他们作为儿子的,也猜不到原因。

    江夫人将两个外孙给叫了过来,四口人,坐在一起亲亲热热的。

    “娘问过明麒和明麟以后想要走的路了,明麒还好说,你爹爹会带着他,明麟因为想要走武举人的路子,娘想着,让明麟投奔到梁王帐下,你觉得如何?”

    她尊重女儿的意见。

    江楚歌也从大儿子嘴里知晓小儿子以后的打算,闲杂听着,心里的触动已经小了。

    只是,她的私心,并不像让小儿子去投奔梁王的帐下。

    “娘,舅舅们在行军打仗上很有一手,咱们何必要让明麟去投奔梁王帐下?直接让明麟去西北舅舅那里,不是更好?”

    江楚歌掩下自己的情绪,淡淡的说道。

    江夫人没想到女儿会舍得小外孙去西北,不免有些奇怪。

    “蕊儿舍得明麟?西北遥远又苦寒,哪里有京城这边自在?若是投奔梁王帐下,明麟还可以每个月都回家几次,这不是更好?”

    即便两个外孙都已经到了成婚的年级,可看着女儿从来不提这事儿,他们做为外祖母的,也不好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