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9章 拔取海城 4000字章节

    大明和大清第二次和谈双方约定第三日的中间那一天。

    二更天刚过,明军炮营就出动了,400门红衣大炮人不知鬼不觉的便推到了护城河畔,离城墙不足二里地的距离,开始安装大炮,装填弹药,通过调整准星和法门,调整射角和距离。

    因为离城太近了,害怕城上的清军发现,明军不敢动火,一切都在默默的黑暗中进行操作。

    不过,尽管没有灯火,炮营将士仍然熟练的操作着,炮营指挥使王琦等亲临炮营一线指挥,由于白天他们已经看好了地势,提前一天什么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加上经常的练兵,这些炮兵都是老兵了,经验丰富,因此这些专业工作他们得心应手,闭着眼睛就能完成。

    正在炮营进行紧张布置的时候,夜幕下,无数的明军将士和朝国军的暗流涌动,数万人马悄悄向海城压了过来。

    此时的海城像一个小怪兽一样,静静地卧在黑色的雾中一动不动,像睡着了一样,任凭数万明军逼近。

    清军当然也有探子,尤其是明军大兵压境,20多万明军的大营离他们只有十里地,城外的所有据点已经被明军拔除。

    在这种情况下,城中也算是高度戒备了。

    但是现在城中的清军,包括他们的侦查系统都知道,范文程与林毅达成了口头协议,范文程代表大清同意了林毅列出了所有条款,一个字都不改动,三日之后范文程到大清的京师盛京换正式的条款给大明,双方休兵罢战,这也算是大清与大明第2次和谈了。

    也就是说林毅给了大清三天的时间,这三天的时间,清军认为明军肯定不会攻城,因为协议已经达成,正在走手续,明军已经打到大清的京师,大清已经同意了和谈,接受大明的一切条款,就等于说大明已经把大清征服了,在这种情况下大明肯定不会再进军了,他们只想着如何弹冠相庆了。

    他们没有想到明军会突然半夜下手,特别是清军的高层认为缓兵之计已经成功,可以高枕无忧了。

    三更天的时候明军一切准备就绪。

    “开炮!”

    明军的炮营指挥使一声令下,负责点炮的兵将突然燃起了火把,往引绳上一戳,火药燃烧发出嗤嗤的轻响,火花四溅。

    “咚,轰隆——”

    第一炮打响了,一颗炮弹破空而出准确的飞上了城头,轰隆一声炸开了花,漆黑的夜空中像打了一道闪电一样,接着炸雷轰鸣,打破了夜的宁静。

    第一炮同时也是信号炮,400门红衣大炮紧接着全部轰鸣起来,打得地动山摇,硝烟弥漫。

    城上的清军突然遭到了炮火的袭击,夜巡的清兵被炸得四分五裂,有的抱着刀枪正在打瞌睡,当时被震得飞到了城下,有的正在睡觉被炸得血肉模糊。

    城上顿时乱作一团,炮弹的轰鸣声,跺口被炸塌了的声音,惨叫声,奔跑声,已经分不出个数来了。

    反应过来的清军,这才知道明军突然对他们发动了袭击,有的赶紧给他们的王爷送信,有的赶紧进入城上的炮台阵地向明军反击。

    但是他们的大炮还没刚响几下,便被接连飞来的炮弹给炸毁,明军400门红衣大炮对准一个地方猛轰,这样没出半个时辰,城门左边的城墙被轰塌了一丈多长了一个豁口。

    担任攻城任务的无敌营的明军和几万朝国军队,一看炮营为他们打开了一个缺口,该他们发动冲锋的时候到了。

    无数的火把亮起来了,照得天空一片通红,数万人马喊声震天动地,铺天盖地一般,他们冲过护城河,由倒塌的城墙处像决堤的洪水一般,往城中猛灌。

    现在城中的清军已经知道上当了,明军发动了突然的夜袭,令他们措手不及,一顿红衣大炮也把他们轰得晕头转向,城中的炮火防御系统根本缓不过手来便被打瘫痪了。

    大批的明军冲入城中,城中的清军还想负隅顽抗,但一是城中的兵力太少,只有几千清军。二是明军突然的袭击,他们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而且攻进城中的明军是精锐之师。

    无敌营这是孙传庭的秦军改编过来的,本来战斗力就强,现在又装备了新式的火枪,战斗力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

    再加上还有几万朝国军队助战,因此这场战斗没有多大的悬念,城中的几千清军大部分被歼灭。

    天还没有亮的时候便结束了战斗。

    城中守将耿仲明,在炮火中被惊醒,知道明军发动了突然的夜袭之后,吓得他魂不附体,睡意全无。

    然后甲衣都没有穿戴整齐,带着人便冲出去了,这时城中到处是火光,炮响连天,呐喊声如潮水一般。

    这位大清的怀顺王还打算组织兵将抵抗,打算守住城池,但是很快明军和朝国军队以锐不可当之势冲进了城中,耿仲明知道这座城池肯定守不住了,在卫队的保护下夺路而逃。

    他们开了北门,逃之夭夭。

    这支残兵败将一口气跑出40余里,看看后面没有追兵,跑的浑身是,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才敢停下来喘息。

    这时天就亮了,耿仲明等人相互看了看,一个比一个狼狈,有的满脸的泥污,有的好像是刚从灶坑里钻出来一样,有的被火烧的战袍一条一条的。

    有的战马尾巴被烧着了,变成了秃尾巴,有的战马身上被烧得一片一片的。这是因为城外的炮火引燃了城中的建筑物,他们从火里冲出来了的缘故。

    查点人数,连汉人带满人成中一共有8000兵马,现在跟过来的这些残兵败将,有一个算一个,连受伤的也算上,只剩下1000来人。

    回去如何向摄政王多尔衮交代?不是说好了三天以后大清给他们正式的和谈条款吗?林毅提的条件范文程代表大清全都答应了,一个字都没改动,双方已经达成协议,他们怎么能言而无信,第二天深夜就突然发动袭击?难道他们识破了我们的缓兵之计?

    耿仲明哭丧着个脸,想不明白究竟怎么回事,但是现在败仗已经吃了,海城也已经丢了,丑媳妇不能怕见公婆,回去向主子请罪吧,生死存亡杀刮存留,听天由命吧。

    耿忠明打定了主意,休息了大约半个时辰,带着这1000多残兵败将继续赶路,当然是回大清的京师盛京去了……

    天亮之后,明军彻底占领了海城。

    这一场夜袭,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便闪电般的战斗便拿下了海城,这一战共歼灭清军5000余众,所得的刀枪马匹粮饷等战利品无算。

    贺人龙指挥着手下兵马和朝国的军队,清扫战场,扑灭残火,抢救伤员,修复受损的城墙,盘点清理战利品,等等处理这些战后事宜。

    有一支明军将士进入海城帅府,也就是清军的主将耿忠明在这里住的地方,打扫清理,收拾好之后,准备迎接他们的监国大人林毅入城。

    这一天的上午巳时刚过,城内城外的死尸和断壁残垣基本上清理干净,海城基本上又恢复了战前的模样。

    城头上高高飘扬的是明军的大旗,一队队披坚执锐的明军将士来来往往的忙碌着,站岗警戒的,巡逻的,接管城防的,运输战利品的,迎接林毅等人入城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临近午时一切齐备,南城门大开。迎接的兵将城内城外排出多长,有明军将士,还有朝国的兵将。

    全副武装的林毅骑着马,带着小颖、哲哲和苏沫儿,然后随行护驾还有张华等卫队营的兵将和女营将士,后面是数万未参战的明军,拔营起寨,带着刀枪马匹,军需粮饷器械辎重等等,浩浩荡荡进城了。

    一个时辰之后,城外的20多万明军全部移师城中。

    林毅坐镇海城,留下了他的卫队营、女营,外加其他营的一共2万兵马驻守海城,这也是林毅护驾的队伍。

    其他的20余万大军,有军师宋献策统领,包括盟军朝国的军队,在城中休整了一天兵马,准确的说是半天,也就是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第2天辰时明军用过战饭,浩浩荡荡开出了海城,出了北城门杀奔大清的京师盛京而来。

    海城离盛京只有200多里,这样的距离对于20多万兵马来说根本算不上个路程,因此没两天便兵临城下了。

    现在盛京基本上是乱作一团,人心惶惶,这些清朝治下的老百姓不知所终。那些当官的和当兵的更是惶惶不可终日。最闹心的就是那些大清的高层,包括那些大汉奸们。

    因为明军发动突然袭击,一夜之间拿下了海城,等于把大清京师的南大门给摘去了,不日必将兵临城下,明军打到首都了,这些大清的文武臣民,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焉何不惊?

    就像是当年,皇太极等人带着满清的鞑子越过长城,袭扰大明的京畿重地一样。

    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现在是如坐针毡,耿忠明丢了海城,带着残兵败将突然败回令他们措手不及,现在也顾不得治他们的罪了,让他带1000多残兵败将,赶紧加入守城的序列。

    因为现在城中的清军太少了,算上这1000多残兵败将,守城的清军,包括八旗和绿营,连汉奸也算上才2万多人。

    明朝军队突然发动袭击,连夜端了海城,肯定会马不停蹄剑指他们的京师,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真要那样2万多人马,如何对抗20多万明军?

    援兵也该到了,怎么还没有消息?

    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急得团团转,要实在不行赶紧弃了京师而逃吧,还会赫图阿拉城。在这里耽搁下去,20多万明军杀过来,把城围住,到那个时候再想走就难了。

    正在这个时候突然接到报告:来自漠北蒙古和科尔沁部的1万援兵到了,离这里已经不足50里了。

    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喜出望外,这可真是及时雨啊,说曹操曹操到。多尔衮立即传令,命令他们不必进城,就在城外扎营,准备迎击随后而来的明军,一定要把他们打退。

    负责传令的兵将,答应一声飞马而去……

    我20多万明军刚刚开到盛京的边上,城头已经在望了,宋献策刚要传令把大清上京团团包围的时候,突然接到报告,东北方向来了一支大清的勤王之师,兵马不多,在1万上下。

    一向行事谨慎的宋献策,便命令队伍临时停下,找合适的地点安营下寨,此时他们离盛京还有10多里地。

    这时贺人龙,郝摇旗,甘宝和姜兴元等等众将,纷纷来找宋献策。

    “才区区1万人马,何足惧哉?末将不才,愿带本部人马杀他们个人仰马翻,军师只管进兵!”

    “是啊军师,这点兵马在我们20万大军面前,岂不是螳臂当车,末将愿意出战,杀退这支满清鞑子,如若不胜提头来见!”……

    宋献策冲他们摆了摆手:“各位大统领,知彼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千万不可轻敌,待本军师派人查清探明所来军队的底细再做打算。暂时安营下寨,队伍停止前进,不得擅自出战,违令者斩!”

    宋献策把小黑脸一虎,这几个刺头谁也不敢说话了。因为现在宋献策代林毅掌管三军,他的话就相当于林毅的命令,谁也不敢不听。

    只好唯唯诺诺,按令而行。不过他们心里不服,暗骂宋献策是胆小如鼠。

    明军的营寨刚扎下,宋献策派出的兵将回来了,说清军|来的这只勤王之旅,全部是骑兵,而且有一多半是骆驼兵,也就是说这些鞑子骑的不是马还是骆驼,而且他们携带有重武器,这种重武器说是红衣大炮,不是红衣大炮,说不是红衣大炮,又酷似红衣大炮,都在骆驼背上驮着。

    宋献策一听就是一愣,骆驼上架红衣大炮?还从未见过如此装备的军队,不用问,特殊的装备必有特殊的战力,心里说这几个楞头青,本军师多亏没有听他们的,看来这1万人马来者不善呢!

    宋献策想到这里,一面聚将商议对敌的事,一面立即派人禀陈海城的林毅得知。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