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卷 第四十三章 教学相长

    刘锡命也不知周良才和张玉清说了什么,这段时间张明轩却是没有再找自己的麻烦,他虽然心中奇怪,但也不会主动去撩拨,因此双方可以算是相安无事。

    这些日子他倒和许卫、张元龙等人越发熟络起来,一方面他们在族学里都算的上是弱势群体,自然就会往一堆扎;另一方面许卫和张元龙性情颇对刘锡命味口,两人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与人交往却不卑不亢,让刘锡命很是欣赏,况且他们年龄毕竟要大一些,刘锡命作为一个两辈子加起来三、四十的人了,若是让他天天和老三老四这些十一、二岁的孩童一起玩耍,那可真是要了亲命。

    就这么过了半个月的时间,刘锡命三兄弟渐渐和学堂众人熟悉起来,不过因为刚开学就和张明轩起了冲突的原因,大部分人都愿意和他们深交,免得被张明轩惦记惹上麻烦。

    刘锡命到不在乎这些少年的看法,反正自己还有许卫、张元龙等人可以交流,这半个月时间他也没闲着,不仅将脑海中关于四书五经的学习记忆完全消化,更是经常打着请益的名头去拜访周良才。

    “锡命,今日放学后汝且慢走。”这日上课前,周良才专门吩咐刘锡命道,刘锡命虽然心中疑惑,也只好点头应是。

    等到下课,周良才将他带至后院书房,坐定后问他道:“尔等入学已有旬月,观你平日上课甚是用功,课后请益也较他人更为用心,眼下你已年过十五,今年可有应试之意?”

    刘锡命顿时来了兴致,本来他还打算熟悉一段日子再向周良才请教考试的事,免得被老师认为是急功近利,哪知道这年头读书人认为考取功名本就是天经地义之事,孔子也说学而优则仕,读书人的事哪能算功利,因此周良才经过半个月时间的观察,对刘锡命学问情况有所了解后,便直接询问他。

    “学生正有此意,正所谓‘功名趁取方年少’,只是学生对科场之事知之甚少,又自觉学问浅薄,之前便不敢请教先生。”刘锡命赶紧回道。

    周良才捋须微笑道:“汝父刘文茂本就是县中秀才,你也曾随他学习经年,据我这半个月内观察,你天赋异禀、资质甚佳,四书五经你是否已全都背得?”

    刘锡命倒不吃惊,自己花了大力气在老师面前表现,不就是想引起注意吗,不过这个时候当然不能自傲,只好装出清纯的样子羞涩一笑道:“老师过奖了,学生不过是记性较他人好些罢了。”

    “哈哈哈,你不必自谦,须知这科举之路道阻且长,如今你年少记性好,正是占优势的时候。观你平日对答,虽然对书中要义理解略有偏颇,不过县试府试却不是太严,只需熟记书本、对答得体即可,如今你所差的只是时文而已。眼下离县试还有数月时间,只要时常练习,至少县试有望。”周良才继续提点到。

    却说周良才为什么对刘锡命这么上心呢,一来正如他的名字,刘锡命天赋异禀、记忆力惊人,确实让他起了爱才之心,更兼之前他数次在自己面前应对得体,又让他觉得此子乃可造之材;二来正像刚才说的,刘锡命记性好,县试府试有很大的机率能够通过,到时候他作为老师也是与有荣焉,张家的聘金也可以再谈一谈了。

    刘锡命想到张氏族学的情况有些担忧道:“先生毕竟是在张氏族学任教,若举荐我去应试,不知可有后患?”

    “这你且放心,今年张家子弟学有所成者不过二、三人而已,料想张家也不能说些什么。”

    周良才随即正色端坐道:“前言已毕,为师者必问汝曰:尔志何为?”

    刘锡命听他这么一说,知道这是中国教育传统中的问志环节,当年孔子曾问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的志向,只有曾点所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对了孔子礼乐治国、天下太平的心思,孔子感叹说:吾与点也。

    后世老师施教,便多借用这个典故前来询问学生的志向。

    闲人退下,这个逼我要装满分。

    因此他立刻整肃衣冠,行礼道:“学生以为,方今之世,居庙堂者视百姓为草芥,处江湖者视权贵如寇仇,各执一端,相互侵攻;官吏士绅待民以残,横征暴敛以致民不聊生,流民乱军待民以暴,裹挟驱驰终致生灵涂炭。为士人者,不可不匡扶正道、救危济难,拯万民水火之中,解生灵倒悬之急。此学生之志也!”

    周良才听得目瞪口呆,半响才缓过劲来,不过是问问志向罢了,寻常少年大多都是说个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而已,怎么到你这里弄得忒大了。

    但是小小年纪能够说出这番话来也实在是难得,虽然只是少年狂言,周良才却对刘锡命更加青睐,哈哈大笑道:“尔志远矣,为师尚不及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汝既有匡扶天下之志,当有匡扶天下之才,往后更应埋头苦读才是。不过今日所说不可再对外人道也,汝言天下将乱、百姓流离,无意者不过称汝为狂生,有意者恐行莫须有之罪。”

    刘锡命见周良才的表情,知道他只当自己是少年狂言,不过听他提醒自己注意言辞,心中很是感激,赶忙鞠躬道:“多谢先生提点,学生亦知‘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实在是有感于先生提携,这才直言相告。”

    周良才内心更是欣赏,点头道:“既已言志,如今便谈就学,县试时文汝可知晓?”

    刘锡命这具身体原主人根本就没有学到时文这一步,他自己也就当初在县学听到秀才们讨论了几句,哪里知道具体的要略,赶忙摇头道:“实不知也,还请先生赐教。”

    “时文者,当今尤指制义、八股文等,若单论形式,其实不难,太祖时为规范科举之法,将八股取士定为正法。”周良才摇头晃脑地为刘锡命娓娓道来。

    “八股文共分八段,即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破题当先揭示此题主旨要义,承题再接承上文而加以阐发,再用起讲评议论述……”

    刘锡命听周良才深入浅出的解释,对八股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其实八股文就和我们现代的应试作文差不多,都讲究一个写作套路,由于中国逻辑学教育早在战国就开始没落,因此读书人大多都是发散式思维,恐怕老朱也是被他们的文章逼疯了,才狠下心来要将写作的格式全都固定下来。

    今人说起封建糟粕,常常将八股文放在首位,殊不知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关键,八股文不过是写作的工具,真正阻碍华夏文明进步的是对八股文的写作要求,明清以来一直要求八股文内容必须与程朱理学观点一致,严禁使用其他思想来阐述孔孟之学,而程朱理学本身就有很大的缺陷,长久下来自然让整个社会的死气沉沉。

    不过这些都不是刘锡命现在需要考虑的,他只用把这些套路记熟,先把功名搞到手才是正理,趁着周良才还在兴头上,赶紧将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先生,如此看八股文也并非难事,那为何科举却如此艰难?”

    周良才摇头苦笑,真是不知者无畏,没有亲身去试一试,哪里知道科举的变态,回他道:“八股是不难,难在考官出的题目啊,我大萌养士三百年,文教盛于历朝,此诚教化之盛事,然则如此一来,每年应试之人也是剧增。何况四书五经不过几十万字,三百年下来,其中可以用来出题的都被用之殆尽了。”

    “如今考官出题多兴截搭题,既将书中不同部分截取凑在一起,这也是为何我说汝天赋异禀,乃是科举的好苗子,须知记性不好的,连考官所取之言出自何处都不知,更遑论解述圣人之道。”

    刘锡命这才心下恍然,不由得又庆幸自己有空间相助,不然还科举个屁。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