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下烽烟起于君王心(第二更)

    (想了想,还是将后面的内容归于新的一卷吧,第五卷开始。)

    元朔五年三月初三,东越王余善聚众发动叛乱,强行征调闽越大地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健康男子充入军中,得众十万。而后闪电突袭南越,并在短短二十日之内占领整个南越,而后会师北上,集结大军于乌龙江边,意图进军会稽。

    三月初八,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聚兵十万发动叛乱,打着世道不古,奸臣当道乱国的幌子,矛头直指新法和推恩令的首倡者秦城与主父偃,号召天下大义之师清君侧。三月十日,两王联军进犯颍川,攻克昆阳,进逼阳翌。叛军一时间气势无双,浩浩荡荡,竟也有要一鼓作气席卷京畿的势头。

    当是时,刘彻派遣右大将军卫青赶往会稽郡坐镇,应对闽越大军的攻势,此后又派遣车骑将军公孙敖,前往颍川,拒淮南王衡山王叛军。

    这个公孙敖,是老士族子弟,有文武双全的名头在外,领军如何且先不论,一手辞赋倒是作得极好,年轻时每有新作辞赋也会在长安广为流传,就连辞赋大家西门相如都曾称赞过。成年后公孙敖进入军队熬资历,也任过边郡郡守,对匈作战虽比不得李广,却也有些名头。不过在刘彻第一次主动对匈奴用兵的时候,却落了个冒进损兵折将的下场,一万骑兵损失七千,也是靠交钱才保住了性命。那次之后本来也是赋闲在家,后来和李广一起被重新启用。这回淮南王和衡山王反叛,刘彻便点了公孙敖的将,让他先去应付颍川局势。临行之时刘彻嘱托过公孙敖,不求大胜,但求不败,只要守住颍川到秦城从西域赶回,便算是大功一件。

    而秦城之所以记得公孙敖,还是源于多年前的一次战役。

    那时候秦城方才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跟随李广出征,在老鹰口斩杀了匈奴左骨都侯之后和大军一起退守乾桑城。彼时匈奴势大,上谷郡屯军不足以野战致胜,临近的几个郡奉刘彻的命令前来和李广围攻乾桑城外的匈奴左贤王。后来在追击左贤王的过程中,秦城差点儿就将左贤王一刀斩于马下,却因为公孙敖强抢军功,在远处放了一箭,不料那箭没有射中左贤王,反而正中秦城后心,让秦城躺了半个多月的病号。

    对此,秦城自然记得清楚,不说是记仇,也不说找回场子什么,但吃了亏总得先记住。

    了解完这些情况,秦城问刘彻:“陛下,不知近来颍川和会稽郡战况如何?”

    “闽越的第一轮攻势已经给拦了下来,但是这回闽越行动虽然速度,但是准备却不仓促,现在还在会稽郡耗着,因为南军主力都投到了颍川战场,会稽郡那边兵力不多,只能让卫青先担待着,能大胜最好,不能也无妨,只要不让余善踏过会稽郡,问题倒是不大。”刘彻道,“至于颍川,大军目前也是采取守势,一者是磨磨叛军的锐气,二者也是等你这个左大将军前去坐镇。”

    秦城颔首,脑中速度思量起来。

    说起来秦城自来到这个时代,先是为保命为活着,之后是为了活的好些,在一次次战斗之后,便不自觉萌发了击灭匈奴的志向,再后来,随着位置的上升和视野的扩大,便想为中华立一个可以强盛万世的基础,这便是新法和新学。因为西汉是秦之后中华大地万事万规的大立时期,很多东西这个时候确立下来,就能影响往后几千年的历史。

    现在,新法推行三年有余,新学已经面世,匈奴击灭在即,在这个时候,淮南王叛乱,无论是其矛头直指新法,还是其对击灭匈奴的阻碍影响,都已经极度触犯了秦城的底线。到了自己碗里的东西,没人希望被别人吐一口口水,就更别说别人还要来抢了。此种情况只有一个选择,那便是一个巴掌扇过去。

    “陛下,辽东军报,十万火急!”秦城和刘彻说话间,忽然有宫廷戍卫军士来报。

    “呈上来。”秦城心中稍惊,刘彻眉头一皱,沉声道。

    待刘彻看过军报,顺手将军报丢给了秦城,秦城接过来一看,眉头微跳。

    卫氏朝鲜,进犯右北平。

    “卫氏朝鲜?区区一东夷蛮子,也敢向我大汉挑衅?”刘彻冷哼一声,极为愤怒,神色难掩轻蔑,就像是看到天底下最荒唐的事一般,“实在是可笑至极!好,来得好,都想趁火打劫,来大汉分一杯羹?那行,朕便发兵灭了他的国,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敬畏,什么叫做天子之怒!”

    秦城眼皮低垂,没有说话。

    “秦城,你怎么不说话?”

    “陛下心中早已有了打算,臣何须多言?”秦城道。

    “哦?”刘彻眉头轻挑,“你如何就知道朕已经有了打算?”

    “无论是淮南王谋反,还是闽越动乱,亦或是卫氏朝鲜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些,臣相信陛下在此之前早就有所察觉。”秦城道,“既然陛下要等到所有的事情都浮出水面之后再作动作,想必以陛下的韬略,心中已然有了谋划,何须做臣子的多言?”

    这回刘彻倒是愣了愣,随即哈哈大笑,打量着秦城,“想不到,你竟然如此知心?”

    秦城微微一笑,继续马屁道:“陛下雄才大略,做臣子不能先知先觉也就罢了,若是连后知后觉都做不到,还有何资格助陛下征讨天下?”

    刘彻大笑,极为高兴,“朕有臣子如秦城,大业可成。”

    刘彻没有明说他口中的大业是什么,有些话总是不方面拿到台面上来说的——大汉是礼仪之邦嘛。

    而现在,秦城已经深深为刘彻的野心所震撼。而这个震撼的由头,不是其他,就是如今的三方烽火。

    “三方烽烟,看似来势汹汹,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大汉真正的心腹大患,还在于匈奴。”刘彻道,“如今朕方才从匈奴嘴边夺了西域,现在大汉境内烽烟四起,你说匈奴会不会坐失良机?”

    “不会。”秦城肯定道,其实他心里有话没说的是,匈奴、卫氏朝鲜、淮南国衡山国、闽越,四家本来早就串通好了,现在不过是一起举事,“这对匈奴来说是反攻大汉千载难逢的机会,伊稚斜断然不会错过。”

    刘彻点点头,喃喃道:“闽越,卫氏朝鲜,匈奴,淮南国衡山国,现在大汉是四面皆敌,形势不可谓不严峻。秦城,你跟朕说句实话,你可有把握替朕征战四方,大定天下?”

    秦城笑笑,笑容浅淡,但却难掩豪气,“大丈夫便应该横刀立马,冲锋陷阵,了却君王天下事。如此,方不负陛下信任,授臣大将军之职。”

    “好!”一个好字,刘彻说的豪气干云,随即露出一个狡猾的笑容,说了一句有些莫名其妙、只有秦城能够听懂的话,“这天下事都是你给朕惹出来的,自然要你去替朕摆平!”

    “臣领旨。”秦城道。

    刘彻挥挥手,“回去准备准备,三日后,你领大军出征颍川,先给朕摆平了淮南王与衡山王!”

    “诺!”

    .........................................

    秦城出未央宫的时候,与东方朔同行。

    东方朔是刘彻近臣,属于近的不能再近的那种,刘彻召见东方朔绝不仅仅限于公事,便是闲下来的时候,都会让东方朔常伴左右。谁让东方朔有娱乐君王的本事呢?要不然也不会被刘彻戏称为“弄臣”。

    不过此时的东方朔,与秦城熟悉的那个历史中的东方朔还是有区别的,历史中的东方朔,实实在在扮演了一辈子“弄臣”的角色,职业给刘彻逗乐子,但是现在则有不同,在娱乐之余,刘彻也会安排东方朔做一些正事,都是那种不一定特别重大,但只有亲近之臣才有资格办的事。

    两人寒暄一阵,无非是东方朔羡慕秦城如今的功成名就,秦城流口水东方朔和刘彻的亲密无间,罢了,东方朔叹了口气,道:“如今大汉的局势可是不大妙啊,同时面临三面烽火,这三方都是蓄势良久的,一下子爆发的力量不可小觑,而且北边儿还有刚刚在西域吃了亏的匈奴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兴大军南下......四面烽烟,这回有你焦头烂额的了。”

    秦城拾级而下,视线跳过宫墙,跳过长安民居的房顶,跳向远方,“焦头烂额?此话从何说起?”

    “难道不是?”东方朔道,“我虽然没有再军中待过,却也知道两线作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是福事。况且,现在大汉已经面临三线作战,而且还有可能四面开战,更要面对匈奴这样强劲的对手。你这个左大将军,能够不焦头烂额、疲于应付?”

    秦城停下脚步,认真的看着东方朔,“你是不是觉得,如今天下烽烟四起,大汉处于四面皆敌的局面,是陛下的失策?”

    东方朔不说话,那神态便是默认了。

    秦城缓缓道:“若是你这样想,你就太小瞧陛下了!”说着,秦城的眼神复投向长安,投向长安之外的天下,字字掷地有声道:“你小瞧了陛下的韬略,更小瞧了陛下的抱负。”

    “抱负?”东方朔顺着秦城的目光看去,怔怔出神。

    “说野心更贴切些,陛下的心中......”秦城指了指前方,“装着整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