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在长安城这样的场合,钱响见到吴道子,显得十分诧异。而听吴道子说他也参加了今年的科举考试,钱响更是瞪大了双眼。不会吧,吴兄,我怎么没见到你。

    吴道子不好意思的揉了揉鼻子。我,我只参加了第一场。

    听到这个,钱响倒是很坦然,给吴道子倒了一杯酒,笑着说道:大哥的专长在绘画,这样的考试,不去也罢。

    吴道子抿了一口酒,笑着问道:钱老弟成绩如何?

    哎!钱响叹了口气。功亏一篑,没有进到殿试啊。

    吴道子听了,也是随着一声叹息,哎,我是真不知道你来参加考试啊,早知道的话,把我的恩师介绍给你,保你进殿试。

    听到这个,钱响也只是礼貌的笑了笑。那意思,你咋连第二场都没进呢?

    吴道子自然也看得出来,对方的意思,他接着说道你别看我考的不好,但是老师还有两个学生,一个叫范崇凯,一个叫范元凯,那可都是进了殿试的。

    范元凯,钱响不太熟悉,可是范崇凯他知道啊,第一场,第二场,那都是第一榜,第一名,时务策也是第一榜第二名。

    他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吴道子,这个范崇凯,真的是你的同门?

    这还有假,我的老师,当今驸马,太子的老师。吴道子一脸的自豪。

    你,你是沈不易的学生?钱响再次睁大了双眼。这,这个怎么可能?

    这有什么不可能?吴道子反倒是有点意外了。

    坊间传言,沈不易做事不拘一格,出人意料,而且,而且很难见到。钱响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而听到这个,吴道子不禁有些哑然,这评价算是很委婉了。

    钱老弟,要是恩师这么难见,我如何能成为他的学生?说到这,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看不如这样,待我问过恩师意思,倘若他愿意,你也去拜他为师,我想明年一定可以高中。

    钱响想了想,这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笑着举起了酒杯。如此,有劳吴大哥了。

    第二天。

    殿试。

    一大早,参加考试的五十名举子,便齐齐的等在了太极宫外。

    随着一声喊,高力士缓步走了出来。

    手里一本花名册,他,亲自来代皇上点名。

    此时,秀儿悄悄躲在一根柱子后面,依次把这五十人看了一个遍。

    心中暗暗记下了范崇凯,薛邕,史翙,这几个人的名字。

    考场,就设在了太极殿西边的偏殿。

    点卯过后,五十名考生,在小太监带领下,前往考场。

    此时,太极殿的大殿中,玄宗却还在思索,到底出什么考题为佳。

    这时候,丞相宋璟开口了皇上,您何不把自己最忧心之事拿出来,看看这些举子们,有何良策?

    玄宗听完宋暻的话,沉思了一会,终于是轻轻点了点头。

    宋爱卿言之有理,那朕就出题了。

    旁边高力士急忙开始研磨准备。

    很快,玄宗提笔写下了今天的考题。

    这时候,纪敏也急匆匆走进大殿,跪倒行礼之后,臣启皇上,举子考生们已经准备完毕,请您出题。

    玄宗微微一笑,给了高力士一个眼神。

    高力士小步上前,捧着玄宗皇帝写的试题,来到纪敏面前,纪尚书,试题在这里。

    纪敏看了一眼,上面写的简明扼要,琅琊袁崇据城称王,请求招安,招还是不招。

    看到这道题目,纪敏也是吃了一惊。这样的题,如果举子们稍不注意,可能会触及到皇家的很多忌讳。

    想到这,他躬身说道,臣启皇上,这题,对这些未涉官场的举子来说,恐怕会有失言之处。

    玄宗皇帝听到这句话,先是一愣,旋即明白了纪敏的心思,他微微颔首说道,这个,纪爱卿可以酌情处理。

    得到皇上这个授权,纪敏这才躬身退下。

    来到偏殿,一众学子早就翘首以待了。见到他到来,现场气氛瞬间变的严肃了许多。

    纪敏清了清嗓子,沉声说道,今日之考题,乃是国家之大事,各位务必当心,莫要触及皇家之禁忌。

    勿谓言之不预也,先提醒一番,减少这些人犯错的可能性。

    说完,再次环视一众举子,然后展开试题,大声读起来。

    当他读完了试题。现场鸦雀无声,安静的掉在地上一根针都清晰可闻。

    范崇凯心中一阵阵激动,恩师果然厉害,而且厉害的离谱啊!

    范元凯激动的都要发昏了,自己辛辛苦苦准备的试题,终于派上用场了。

    薛邕听了考题之后,不由得一阵阵挠头。招安这件事,分量可想而知。

    这可是涉及到国家政策的问题。回答起来,必须慎之又慎。所以,这种时候,不宜提出过激的方案。还是和为贵。

    史翙听完之后,闭着眼半晌没动弹。这个题,答的不好可就是送命题。所以,最安全的办法,那就是求稳。

    自己稳,国家也稳。那就是答应招安,然后把袁崇调离琅琊。

    这俩人代表的是大部分人的观点,能进到殿试,已经有官做了,况且开头纪敏也说了,不要犯禁忌,所以,稳定压倒一切。

    这一次的考试,只有这一道题,而且是日暮之前交卷。

    所以,玄宗皇帝他们,趁着纪敏去宣读考题的功夫,悄然退朝。

    范元凯这一次学乖了,一直斜眼看着自己的哥哥动笔之后,他才开始动笔。

    薛邕更是慢,一直靠到将近午时,才不紧不慢的提起笔来,开始作答。

    所有的举子,都在比慢,似乎谁都想给考官留下一个深思熟虑的印象,

    未时已过,史翙率先交卷,薛邕紧随其后。

    两人交卷的主要原因,是饿了。

    这个时候,有人一日两餐,有人一日三餐,正好是一个过渡时期。

    但是,不管几餐,从大清早靠到午后,不吃点东西,肯定是吃不消的。

    而殿试的规则,相对宽松,只要交卷,就可以离开了。

    范家兄弟依旧是非常低调的交卷离开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