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左良玉兵败罗猴岭 杨嗣昌督师襄阳城

    襄阳古城号称七省通衢,南船北马,四通八达,乃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名胜古迹繁多,城东南角城墙上,有一座双层重檐歇山顶的高楼,雄伟壮丽,相传是汉代诗人王粲作《登楼赋》之处,后代改建为楼宇,取王粲字而名仲宣楼,与晴川楼、黄鹤楼、岳阳楼并称湖广四大名楼。端午佳节,仲宣楼上,筵席初开,笙歌盈耳。五省总理熊文灿正在宴请大小官员。二楼上也是五楹开间,红松铺地,楠木隔扇、抱柱上雕着虫鱼花鸟云树仙人,还有各色道家人物故事,居中的一块大屏风上镂着王粲的名篇《登楼赋》,银钩铁划,显然出自名家手笔。楼宇年久失修,丹漆蒙尘,雕花剥落,有一种繁华不再的失落与惆怅。熊文灿吩咐道:“人都齐了?告诉下头开席。不必上來敬酒,各自尽兴吧!”

    侍卫朝下喊一声:“督台大人有命,楼下开宴!”

    湖广巡抚余应桂刚刚被参出缺,巡按林铭球又在谷城与监军道张大经监督张献忠,其他各省的巡抚、巡按相离较远,只有郧阳巡抚戴东旻赶來赴会,襄阳城中文官够品级作陪的只有道台王瑞旃一人,其他的则是左良玉、副将罗岱、冯举、苗有才一班武将。熊文灿上席,戴东旻、左良玉左右相陪,王瑞旃执壶斟酒。王瑞旃端杯道:“荆襄形胜,自古论者以关中为上,荆襄为次,金陵为下。督台大人统率雄兵,各路流贼闻风而降,湖广、河南一时河海晏清,多年沒有了太平景象,实在可喜可贺!”

    “不少人说我是玩寇呢!”熊文灿吃下一杯,“余抚台三番五次地向皇上密奏,说张献忠反心未灭,可大半年了,他还不是乖乖地呆在古城?娶妾生子,安享天伦。不少部众又做了种田汉,买田盖屋,以为久居之计。前些年招抚,动不动就遣散回家,实在劳民伤财,将这些抚众就地安插,少了许多周折,也省了许多银子。”

    戴东旻带众人一齐喝了,说道:“招抚一事也见胆识,这工夫火候需拿捏得极准,圣人说过犹不及,实在是万古不易的金玉良言。”这话明明是赞颂熊文灿,但说得不露痕迹,王瑞旃等人也暗自佩服。

    熊文灿极为受用,点头道:“此次招抚与以往绝不相同。张献忠行伍出身,有些见识。我推诚待他,陈总镇又是他的恩人,自然更知道他的底细,有陈总镇引荐,谅张献忠也不会存什么欺诈之心。如今张献忠已成惊弓之鸟,最怕别人不信他,将心比心,决不可反复试探,以致使他惊惧不安,总担心刀斧将至,性命不保。如此哪里是招抚,分明是逼他再反么!”

    “督台大人此举有两不易呀!”王瑞旃也不甘于后人,给熊文灿满满斟上酒。

    “什么两不易?”左良玉、罗岱等人都是粗莽的汉子,拙于言辞,逢迎起來自觉还不如带兵打仗、冲锋陷阵容易,搭不上话,又不好埋头吃酒,听王瑞旃转了话題,急忙插话。

    “左总镇,张献忠骁勇彪悍,不易招抚,这是一不易。其次,上自本兵杨大人,下到古城知县阮之钿,都说张献忠据城要抚,并非真心归顺,若不能杀贼自效,就该早想法子除去他,以免留下祸患。众人皆曰可杀,而熊大人铁了心地要招抚,为此遭了多少弹劾,这可真不易呀!”

    左良玉附和道:“这如同用兵打仗一般,最怕号令不一,军心若乱了,胜负之势已判,仗其实不用打了。”

    “都是皇上圣明。”熊文灿难掩得意之色,“若非皇上不听余应桂等人的聒噪,哪里会有如此太平景象?”说到最后,却有了自夸的口气。众人齐声称颂,纷纷起身敬酒。

    酒过三巡,熊文灿推杯不饮,起身踱到花窗下,凭栏远眺,只见沮、清、漳三条大河交汇于此,滚滚东去,感慨道:“仲宣楼,我是久仰了。自广州來到湖广,就想着何时得空闲登临四大名楼,但流贼未平,哪里有心思风雅。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王仲宣说得牢骚话,你我诸人深受皇上知遇大恩,又拿着朝廷俸禄,必要替君父分忧才是。”

    “仲宣的文章固然千古卓绝,但终究不过一个文人墨客而已。他当年登高远望时,天下豪杰并起,天下半糜烂于戈戟,却不能立尺寸之功,文章再好也不过无病呻吟,于世毫无裨益。大人重登此楼,与他兴会自然不同。”戴东旻说得熊文灿心花怒放,但嘴上却谦逊道:“王粲登楼,千古风流,也值得钦佩。不然后代哪里会有许多吟咏名作?”

    王瑞旃接道:“卑职倒还记得一首《摸鱼儿·仲宣楼赋》写得极好。倚危梯,酹春怀古,轻寒才转花信。江城望极多愁思,前事恼人方寸。湖海兴,算合付、元龙举白浇谈吻。凭高试问,问旧日王郎,依刘有地,何事赋幽愤?

    沙头路,休记家山远近。宾鸿一去无信。沧波渺渺空归梦,门外北风凄紧。乌帽整,便做得、功名难绿星星鬓。敲吟未稳,又白鹭飞來,垂杨自舞,谁与寄离恨。”

    “词情并茂,却与眼前景象不合。”戴东旻摇头道:“袁中道有《登仲宣楼》诗五首,其一曰:‘久矣承平日,登临壮郢疆。水边三市润,树里万家藏。南浦笙歌沸,西园剑舄忙。驱车行乐好,游子不思乡。’倒是像亲眼见了熊大人的丰功伟绩,民心思治呀!张献忠概莫能外。”

    熊文灿轻拈胡须,沉吟道:“我倒觉得还是前朝张江陵那首《題仲宣楼》写得气魄极大:一楼雄此郡,万里眼全开。孤嶂烟中落,长江天际來。看題寻旧迹,怀古寄新裁。不见操觚者,临风首重回。那襟怀确是不凡。”

    “熊大人平贼之功,当朝几乎无人可及,出将入相不过早晚之间。”戴东旻环视众人一眼,“咱们再敬熊大人一杯如何?”

    众人吵嚷着随声附和,刚刚端起杯子,却听楼梯一阵乱响,一个衙役飞跑上來,两个侍卫又急又恐地跟在后面。那衙役扑通跪下,连叩几个响头,流泪道:“熊大人,张献忠又反了,我家老爷自知逃不过此劫,服毒自杀。”

    好端端一场欢宴给搅了,熊文灿大怒,拍案道:“你说张献忠已造反,有什么凭据?”

    “谷城四门都给张献忠的人把守,小人是拚死才逃出來的。”

    “胡说!巡按林大人、监军道张大人都沒消息來,怎么偏偏会由你一个小小的衙役报信?分明是受人蛊惑!”

    “小人不敢谎报。如今谷城已给张献忠占据,阮大人的官印给贼人抢去……”

    “张献忠是造反还是向阮之钿泄私愤,你说得清吗?”

    “这……老爷说的小人不明白。”

    熊文灿冷哼道:“张献忠在谷城外十五里的白沙洲造房买地种麦,本是经我准许的,阮之钿却四处游说他已无土可守,无民可牧,无赋可征,还向他的故交南京兵部尚书范景文写信抱怨。你当我不知道么?”他目光凌厉地盯着衙役道:“是不是张献忠到县衙找阮之钿寻仇去了?从实招來。”

    “小人只看见那些贼人拆毁城墙,抢劫粮仓,释放囚犯,又将县衙一把火烧了。”

    “阮之钿呢?”

    “小人一看火起,乘乱逃了出來,不知阮大人的下落。”

    “这个混账东西,阻扰招抚大局,若果真逼反张献忠,一年多的心血就白费了。”熊文灿面色阴沉。

    左良玉起身道:“督台大人,末将也曾风闻张献忠这半年來,在谷城招纳亡命之徒,打造兵器,购买马匹,又在汉水之上架造浮桥,反迹已露。必要发兵剿袭,切不可养虎遗患。”

    左良玉是威名素著的大将,熊文灿最为倚重,语气登时缓和下來,含笑道:“昆山,此次招抚不止张献忠一部,他虽怀二心,但尚未公开叛乱,若派兵袭击,必然引起其他几路贼人的惊觉,本來他们就怀疑朝廷招抚是权宜之计,所谓明以招抚阴以剿杀,必会再叛,那时烽烟四起,难免顾此失彼,如何向皇上交待?两害相较取其轻,小不忍则乱大谋,还是忍忍吧!再说张献忠等人毕竟出身贫贱,粗知国家法度,不可以正途出身的臣子标准要求他们,需慢慢诱导,才能改邪归正。操之过急,逼得急了,他们铤而走险,什么事做不出來?”

    左良玉拥兵自重,战功又多,心里有些看不起那些自命儒将的人,听他动辄劝诫以大局为重,反驳道:“督台大人难道不怕一味纵容张献忠,他有恃无恐,为所欲为,其他贼人学他的样子?若他们个个不受大人节制,不遵朝廷号令,招抚不招抚又有什么分别?”

    “毕竟湖广地面太平了许多。”

    “不过是一时局面,终非根本长久之策。”

    熊文灿有些勉强地笑道:“哈哈,昆山还是个急性子呀!”

    “张献忠招抚前,大人不是常说必大创流贼才好招抚么?如今张献忠反迹既显,再派兵痛击,使他死了复叛的心,不敢胆大妄为。”

    “那、那还是往死里逼他呀!”熊文灿尴尬道。

    戴东旻、王瑞旃一齐打圆场道:“來來來,吃酒吃酒!不要辜负了端午佳节。”命人将谷城县衙役带下楼去,看管起來。

    众人刚刚坐定,探马飞跑上來禀报:“张献忠占据谷城,林大人死难,张大人从贼了。”

    “怎么,他、他竟敢杀了林大人?”熊文灿一口酒正要咽下,却堵在喉咙间,辣得眼泪几乎流出來。

    左良玉请战道:“末将愿率人马替林大人报仇。”

    熊文灿想到林铭球与左良玉、王瑞旃二人商议捕杀张献忠,如今林铭球却给张献忠杀了,暗自叹息一番,心里却仍然存着侥幸,以为张献忠不过出于个人恩怨,决非造反,若左良玉率大军进击,张献忠想不造反也势所难免了。他犹豫道:“张献忠凭借谷城,居高临下,将军贸然出击,未必建功,挫动士气,实在得不偿失,不如等他松懈下來,伺机偷袭。”

    “大人此话并非知兵之言。”左良玉摆手道:“逆贼善于野战,而不善于守城。何况据方才衙役讲,张献忠拆毁城墙,已无险可依,他也沒想着坚守谷城。我们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将谷城围了,切断他的粮饷,不出两月,流贼势必自乱阵脚,军心涣散。如此贼寡我众,贼散我合,贼怠我奋,攻之必拔,袭之必擒。如此良机,若失去了,实在可惜。”

    熊文灿阻拦道:“将军不必着急,张献忠正向房县运送粮草,他必不会久据谷城,不如等他离开,在房县途中阻拦追击,且从容饮酒,看他还有什么动静。”

    左良玉嘿然道:“督台大人既如此说,我等何必犯险厮杀,但皇上怪罪下來,并非我等怯敌不肯尽力。”

    熊文灿讪笑道:“那是自然,有什么罪责,我决不推卸。”

    初夏昼长,将近申时,日头尚高,酒宴方酣,熊文灿依旧留左良玉等人饮酒作乐。期间探马不住來报,罗汝才闻张献忠动手,在房县起事呼应。张献忠火烧谷城,退走房县,与罗汝才合兵,杀了知县郝景春及其子鸣鸾,并送进一张告示。熊文灿酒已吃到七成,接了告示在手,只看了两眼,便大惊道:“好贼子!我诚心待你,想保举你出人头地,你却恩将仇报,如此害我!”

    左良玉不识几个字,不知告示上写的什么,但见戴东旻取过告示看了,面如土色,结结巴巴道:“这贼子可、可恶!竟、竟血口喷、喷人。我何曾见过他、他一文钱!”

    王瑞旃歪头扫看一遍,心头不住怦怦直跳。哪里是什么告示,分明是一份送礼纳贿的清单。张献忠详列了各级官员敲诈勒索的钱财,上自五省军务总理熊文灿,下至县令、县丞,密密麻麻写满了湖广、郧阳各地的官员姓名、索贿数目、日期等,一笔笔都写得清清楚楚,开头便说:“献忠之叛,总理使然……”清单的第一行就是“熊文灿索贿金银珠宝货累万万”。王瑞旃沒有找到自己的姓名,暗呼侥幸,张献忠也曾送來五百两银子,自己沒有收下,命來人带了回去。不然,自己的大名势必也会列在其中,这些告示不知道在通衢大街上贴了多少,如何瞒得住?

    熊文灿脸色铁青,双手颤抖着,许久说不出话來,恨不得一刀劈了张献忠,可此事给告示宣扬出去,众人的嘴是堵不住了,只有杀了张献忠,将所有罪责推在他身上,皇上那里才好遮掩。熊文灿打定主意,想着方才未听左良玉的劝告,正踌躇着如何下这个台阶,使左良玉欣然带兵进剿,中军官匆匆上楼來,躬身禀道:“请大人赶快回去接旨。”

    “有圣旨到了?”熊文灿即刻从椅子上站起身來。

    “已到了道台衙门。”

    道台衙门是熊文灿的临时行辕,钦差到了,不敢怠慢,熊文灿起身道:“诸位快随我去接旨!”一边整理衣冠,一边下楼上轿。戴东旻、王瑞旃、左良玉等全体文武紧紧跟随,也都是边走边整衣冠。熊文灿隐隐有些不安,猜到圣旨必定与剿贼有关,若是张献忠焚毁谷城的事给皇上知道了,不知会受到怎样的严责。

    熊文灿赶到行辕,一个背着黄包袱的太监已在辕门外等候。熊文灿急忙命人在大堂上摆好香案,与众文武分两行跪接圣旨。那太监捧着黄包袱,穿过仪门,昂然步入大堂,尖细着嗓子,向众人道:“熊文灿、左良玉听旨,其余文武官员退下!”

    等众文武退出以后,太监打开黄缎包袱,取出一个朱漆描金盘龙匣子,匣子里面有一个黄绫暗龙封套,封套中严严实实地放着诏书。他不紧不慢地取出诏书,朗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流贼祸国,十载于兹,万姓涂炭,陵寝震惊。凡我臣子,谁不切齿!上天有好生之德,下民皆大明赤子,朕甚悯焉。前已迭下手诏,谆谆告谕,凡有悔过归顺之心者,一律准其自新。然贼首张献忠曾惊祖陵,不可轻赦。熊文灿不能仰体圣心,专意招抚,竟允其据城拥兵,为其请官开赏,欺蒙已甚。革去熊文灿总理一职,立功自赎。钦此!”

    诏书宣读已毕,熊文灿叩头谢恩,许久才站起身來,颤抖着双手接过诏书,放在香案上,向传旨太监寒暄道乏,吩咐在花厅准备酒宴。与左良玉陪吃了,天色已晚,安顿好传旨太监歇息,请左良玉到书房议事,吩咐任何人不得打扰。一进书房,熊文灿长揖到地,哀求道:“昆山救我!”

    左良玉猝不及防,伸手拉住,故作不解道:“督台大人,何故行此大礼?末将担当不起呀!”

    “昆山,你就不要装糊涂了。方才的圣旨你亲耳听到了,我就要大祸临头,你若忍心袖手旁观,我惟有一死以谢圣上了。”

    “督台要末将做什么?”

    “我已不是总督,不要以此称呼了。你若愿意帮我,咱们就以兄弟相称,不拘什么虚礼了,喊我一声老哥哥。哥哥求你带兵追击张献忠,必要一鼓歼灭,哥哥才好向皇上有个交待。事到如今,哥哥也不求什么官职了,只求能全身而退,回到老家,安享余年。”

    左良玉冷笑道:“在仲宣楼我向你请战,攻打谷城,你却百般阻拦。如今再要围追,已经晚了。方才我得到信报,张献忠已将军械粮草从容运到房县,离开谷城,躲入大山之中。良机已失,恕难从命。”

    “昆山,我自信待你不薄。刚來湖广,手下的两千火器军不为你所容,我随即将他们遣散回广东。你就忍心看着我给缇骑押解回京,斩首西市?”熊文灿颇觉失望。

    “不是我不愿分忧出力,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孙子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流贼居无常地,四处窜伏,张献忠据谷城而守,不过是急着移运粮草,并不在乎一城的得失,他心里明白谷城无险可恃,因此他拆毁城墙,怕给官军攻取。当时,若派兵围攻,流贼本不善守城,张献忠必定顾此失彼,逃向房县。途中设伏,必可大胜。如今他窜入深山密林,却是有险可依了,不用说追击,就是找到他的影子也难,如何作战?再说即便找得到,也未必战之能胜。若损兵折将,只能罪加一等,对督台恐怕沒有什么裨益。”

    “你是不愿帮忙了?”

    “情势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