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个上午,朱棣终于开口了。
听到朱高煦的话后,朱棣又沉思了一会儿道:“老大,你觉得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皇帝?一个好皇帝要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说罢。
朱棣十分认真的望着汉王,他试图从中找出一些对他有用的信息来。
却说那朱高煦一听自己父亲对他说这话,这一下把他给吓住了。
这么明显。
难道是想让自己当皇帝?
要不然,为什么会问这种问题?
朱高煦从来没有想过这两个问题,就算是上次他试图兵变夺取皇位时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朱高煦看来,当皇帝实在太简单了。
想到这里,朱高煦道:“父皇,我觉得一个好皇帝应该亲贤臣远小人,如果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那么就应该动用如现在在儿臣身边的英国公张大人,哪里有民变就派兵镇压,哪里有灾情就拨够足额的赈灾款去赈灾。”
说罢。
朱高煦似乎很得意。
他觉得自己这套说辞天衣无缝。
熟不知。
这在朱棣的眼中,他老二的这套说辞还不如一个刚刚当官的文人。
这纯粹是纸上谈兵。
要说治理国家,那岂能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的。
就算说上一年半载都说不完。
这时,朱棣摇了摇头后又道:“老三,你觉得呢?”
却说那朱高燧,他没想到自己父亲也会问他这种问题。
这一下把他给惊得全身冒汗。
想了约半盏茶的功夫后,朱高燧说话了:“父皇,儿臣觉得这治国之道,那是说上一年半载也说不完,不过,如果让儿臣治理国家,儿臣一定会兢兢业业,儿臣一定会如履薄冰,总之,儿臣一定会爱民如子。”
说罢。
朱高燧用余光看了自己父亲一眼,他发现自己父亲似乎也不怎么满意他的说法。
这时。
朱棣坐回了龙椅,他显然很不满意。
于是,朱棣道:“老二老三,如果老大嫌朕迟迟不退位,他想起兵造反的话你们有把握能制住他吗?”
朱棣这一说,这一下把汉王、赵王和英国公张辅给震住了。
这皇上是吃错药了?
还是这皇上在考验他们?
果然,这帝王的心思是最难猜的。
搞不好,这又是一个套。
一盏茶过后,还是没人敢说话。
当然,朱棣也没有说自己昨天被太子怂了半天,他没说太子对他说的那些叛逆的话来。
身为皇上,还是要面子的
片刻之后,朱棣震怒道:“你们一个个平日里在朕和太子面前吵架的时候本事大了去了,可现在连个屁都放不出来,大胆的说,朕恕你们无罪。”
朱棣的话一出,这汉王争先道:“父皇,儿臣有信心,只要太子敢造反,儿臣保证在三天之内拿下他绑了交给父皇。”
汉王一说完,赵王道:“父皇,二哥说的没说,只要有我和二哥在,不管是太子还是各地藩王,他们休想动父皇一分一毫。”
在不到一盏茶的功夫里,汉王和赵王纷纷说出自己誓死效忠朱棣的话语来,可这时,唯独英国公张辅没有表态。
这倒是让朱棣很是欣慰。
因为一开始朱棣要的并不是他们对自己表忠心。
口头上说谁不会?
主要看行动。
要说谁忠谁奸,平日里就能看出来一些端倪,这并不用在关键时刻表忠心。
又过了一会儿。
朱棣说话了:“老二老三,以你们的实力真能挡得住太子吗?前些时间我把监国的位置从太子身上夺去,可不到半天的时候,这各地的、道、府、州、县就纷纷上折子,有的地方官员离京城不到里地,他们竟动用驿站的百里加急给朕上奏折,说的无非是同一件事,那就是力保太子的监国之位。”
这时,朱棣走到三人跟前,他意味深长的说:“老二,老三,你们真的有把握能制住太子吗?这些年朝廷的人都是太子一手提拔的,而且杨侍郎把太子一手提拔的众官员都弄进了内阁,说实话,朕想听实话。”
这一回,朱棣没有发怒。
“回父皇,儿臣能保皇宫三天不被攻陷。”
汉王说话了,这一回,他不敢再夸大了。
三天已经是极限了。
甚至可能连一天都坚守不了。
“回父皇,儿臣能保皇宫两天。”
赵王一脸无奈。
太子的实力他们心里怎么会不知道。
只是不愿说出来罢了。
“好了,朕只是随口说说,张辅,你给朕拟一道圣旨,就说朕想看看太子是否能吃苦,所以朕决定把太子府给收了,朕决定让太子一家人都迁往靖王府,这期间太子一家的俸禄全都停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们说,朕这个主意如何?”
此刻,朱棣极力观察三人的神色,他试图从中找出一些端倪出来。
话音刚落。
“好、父皇这个决定好,这老大整天嚷嚷着没钱没钱,他还去集市卖家具,这下好了,就让他吃上一年半载的馒头咸菜,这才是体验百姓疾苦,这才是真正的没钱。”
汉王忍不住笑了。
“父皇,我也觉得你这个决定好,就那他在集市上真真正正的当一回小贩吧。“
赵王道。
“皇上,那这太子的封号可要拿去?”
张辅在问要不要废了太子。
“这个暂时先不急,拟好圣旨后直接叫太监传令吧,朕乏了,朕这几天都不想上早朝了,这朝中大事你们自己看着办了。”
朱棣走了。
现在是汉王监国。
朱棣可以什么都不管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好看的连载小说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