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百九十二章:锦上添花(第七更)

    叶春秋有点不知说什么好,老半天,才很艰难地道了一句:“陛下圣明。”

    天地良心,这样违心的话说多了,不知会不会鼻子变长。

    朱厚照便哈哈笑道:“如此,那么这件事就这样办了,朕命人刻金印,你是状元出身,觉得这‘镇国府总督军政大股东’有没有不妥之处?不然,再改一改?”

    “不必。”叶春秋努力地扯出了几分笑容,道:“这名儿好极了,诚如那美人一样,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里头的每一个字,都带着玄妙,臣弟佩服之至。”

    果然做了镇国公就是好啊,马屁可以随便拍,若是清流,那就有点糟糕了,这么恶心的话,若是被人听了去,天晓得会是被人骂成什么样子。

    朱厚照点头,欢喜地道:“你说到朕的心坎里去了,嗯嗯,这样最好,不能多也不能少,朕决心再赐你‘镇国府总督军政副股东’之称,你不必拒绝,朕是大股东,你必定要做副股东的,你我是兄弟,怎么能少了你的份。”

    “……”叶春秋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傻,早知如此,实在不该将马屁拍得太狠,几乎可以想象,将来自己头顶着一个‘镇国府总督军政副股东’的名头出现在了史书上,会是什么光景。

    他最后还是莞尔一笑,却也没有拒绝,其实很多时候,朱厚照不过是喜欢威风罢了,他喜欢威风,就让他闹一闹就好了,这种细枝末节,实在没有去扫他兴致的必要。

    毕竟就在一个时辰前,这个家伙还对自己尽力维护呢。

    叶春秋很承他的情,因为他很清楚,想要让一个要面子的皇帝出来承认一桩根本不属于自己的干系,是何其不易,可是朱厚照义无反顾地做了。

    所以叶春秋决定改变态度,至少暂时这段时间之内,暂时不摆出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给他添堵了,至少三天之内决口不说请陛下注意君仪。

    很显然,朱厚照对此甚是热心,接着又道:“那张家兄弟,得了多少股份?”

    叶春秋便道:“寿宁侯百之有二,建昌伯百之有一。”

    “这样啊。”朱厚照皱着眉头,很是纠结的样子道:“这样啊,朕挺嫌弃他们的,这两个窝囊废,若是也进了股东局,就怕坏事啊。”

    叶春秋笑了,道:“陛下不必担心,他们的股份,实是杯水车薪,镇国府的真正两大股东,就是陛下和臣,其他人,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朱厚照倒是认真起来,道:“朕很承你的情,其实你就算不给,朕也不会问你要的,朕知道你担心什么,你是担心将来有人打镇国府的主意,所以才出此下策,不过……你忘了还有朕呢,不过你既然愿意给朕分红,朕也就收了,这是朕应得的,哈哈,你的就是朕的。”

    他厚着脸皮又笑起来:“不过虽是如此,这镇国府的事,朕可不管,一切听你的,股东局里若是有人不识相,你和朕说,朕来收拾了他。”

    叶春秋也很认真起来,道:“陛下,股东局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像陛下这样随意收拾人啊。”

    “啊……那岂不是有人上房揭瓦也没人管了吗?”朱厚照觉得叶春秋的话没有道理,恶声恶气地道:“这还有没有王法了?”

    叶春秋苦笑道:“股东局里,一切都凭着股份说话,谁的股份多,谁的话语权就大,可不能仗势欺人,否则,要股份做什么?现在大股东只有陛下和臣弟,只要陛下与臣弟同心,其他人就是想要闹,也是闹不起来的。”

    朱厚照觉得这话听起来也很有道理,不过他是个思维很发散的人,不由道:“若是……若是有一天,朕驾崩了,那么……朕是说假使,假使朕的子孙,和你不一致呢?”

    对于朱厚照这令人无语的想法,叶春秋再次感到服了,而后无奈一笑,才道:“这个嘛,自然还是靠股权说话,若是不一致,就要靠其他股东偏向哪边了。”

    “他们敢不偏向宫中?”朱厚照孜孜不倦地问。

    叶春秋很认真地道:“若是两大股东不一致,就看谁的方案能给镇国府挣更多的银子,谁有本事,股东们为了自身的好处,总会……”

    朱厚照眯着眼,沉思了一下,才道:“居然很有道理,至少朕就知道,朕若是和你有不一致,你能挣更多银子,张家兄弟那一对混账肯定会……”朱厚照摇摇头,似乎觉得也挺不错,开心挣钱嘛,闹什么闹,谁挣钱多,谁做主,这岂不是更好?何况本来这镇国府就给叶春秋了,现在叶春秋拿出来,算是回馈自己,已经很仗义了。

    朱厚照突然贼贼地道:“朕终于明白了。”

    叶春秋露出狐疑之色,道:“陛下明白了什么?”

    朱厚照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道:“朕终于知道你为何要将这么多人拉进股东局了,这就是为了防范朕的儿孙吧。”

    居然当真被朱厚照一眼看破,叶春秋没有点头,也没有否认。

    朱厚照笑嘻嘻地道:“你想啊,朕这副德兴,嗯……嗯……朕也不是这个意思,朕只是说,朕的儿孙,做糊涂虫的可能理应多一些,若是到时候,朕的儿孙们做了天子,若是胡闹,单凭你,怎么阻止呢?可是拉了这些人进来就全然不同了,哎……这些家伙,其实朕也制不住。”

    这是实话,后世人对皇权的印象大多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说穿了,无非是辫子戏看多了而已,至少在大明朝的中后期,情况却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历史上,明朝灭亡时,国家因为连年用兵国库空虚,崇祯皇帝四处向大臣借钱,结果如何,大臣照样懒得搭理,结果闯王杀入京师,从无数大臣的府中抄出金银无数。

    由此可见,什么所谓的君君臣臣,别看某些人喊得震天响,真牵涉到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或者说自己的小钱钱的时候,连皇帝都是不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