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125.第1125章 三顾茅庐,隆中对策!(中)

    “哈哈!--此乃山野乡夫,嬉戏玩耍之物,有污贵客的双眼了,还请刘皇叔莫见笑呀!”</p>

    “大汉左将军-宜城亭侯-刘玄德,特来拜见卧龙先生,三次来访,得见真容,平生大幸也!”</p>

    ……………………</p>

    正看的入神之间,响起一阵磁性的笑声,从后庐走出一个人,大约二十四五岁,身高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称的英俊潇洒了,尤其是一双眼睛-明亮如星、洞察天机!</p>

    刘备连忙抱拳行礼,言语间极为客气,而后仔细打量来人,心情激动的同时,也微微有一些失落呢,原因也很简单,这位卧龙先生太年轻了吧?</p>

    在大耳朵的思维,这位堪姜尚、张良的大贤,应是一位成熟老练的年人,眉目之间充满了智慧,那知是一个年未三旬、英俊潇洒的帅哥呢?</p>

    常言道:嘴巴没毛,办事不牢,让刘备把身家性命、宏图大志,托付给这样一个年轻人,那是一万个不放心呀,只是基于礼貌修养,才没有表露出来罢了!</p>

    与此同时,诸葛亮也在观察刘备,从到下、从里到外,全都看的仔仔细细,自己虽然耕读于隆,却没想做一名隐士,而是走出茅庐去,尽展胸的才华,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p>

    而走出茅庐第一步,是寻找一位明主了,此人必须豪气干云、虚心纳谏,还有英雄之魂魄,否则的话,像田丰、沮授二人似的,稀里糊涂辅佐了庸主,非但没有建功立业,还把小命弄丢了呢!</p>

    毫无疑问的,刘备是一位明主,别看大耳朵阿福屡战屡败、整天四处逃跑,可是他从没有灰心过,纵然遭遇惨重的失败,依旧会百败再起的,堪称是打不死的小强!</p>

    最重要的是,刘备充满了人格魅力,聚拢了关羽、张飞、赵云、徐庶、孙乾、简雍……一大批的人才,是最为危难的时刻,他们也是不离不弃、生死与共,这是一种可怕的能力,也是人主才有的能力!</p>

    孔明隐居高岗、抱膝长谈,也在关注四方诸侯,真正入眼者不过三人,曹操、孙权、刘备,余者皆是碌碌之辈,不值得自己去辅佐的,而曹操、孙权霸业已成,身边也有谋主、良将,自己又不想屈居人下,只好选择大耳朵阿福了!</p>

    “久闻先生胸怀韬略、腹有良谋,如此经世才,岂能空老于泉下,还望不弃鄙贱,曲赐教诲一二!”</p>

    “一介乡野村夫,安敢妄谈教诲呢,只是坐于茅庐之,与贵客交谈一番罢了,不过在议论之前,愿闻刘皇叔之志!”</p>

    “这个嘛…………”</p>

    客套了几句之后,刘备直奔主题了,想试一试卧龙先生的本领,是有真才实学、还是沽名钓誉,前者请出山野-共图大事,后者留下礼物-再不相见!</p>

    没想孔明微微一笑,反而把问题推回来了,一位谋臣的功业大小,完全取决于主公的志向,刘备奔波四方多年,到底要做什么呢,齐桓公、晋公似的天下霸主,梁孝王那样的宗室诸侯,还是又一个光武帝呢?</p>

    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董卓入京、天下大乱以来,诸侯们蜂拥而起,打着辅佐汉室的旗号,做着争名夺利的事情,除了脑子进水的袁术,还没人敢直露野心呢!</p>

    曹操乱世奸雄、专横霸道,还要打着‘供奉天子,讨伐不臣’的旗号,处处以大汉贤相自居,刘备从没对人说过志向,纵然是关羽、张飞两位拜弟,只知道兄长要做大事,却不知到底有多大!</p>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身为汉室宗亲,意欲伸大义于天下,可惜智术短浅、屡屡受挫,还望先生有以教我!”</p>

    沉吟片刻之后,面对孔明睿智的目光,刘备终于坦荡了一次,虽然说的很委婉,却也吐露了心声,是七个字--欲伸大义于天下!</p>

    听起来冠冕堂皇的,似乎是剪除奸臣、辅佐汉室,再往深处一想想,刘备说的明白了,自己要做兴之主,成为下一个光武帝,拥有整个天下九州!</p>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手机端 m.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p>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p>

    诸葛亮的平生志向,是像管仲、乐毅一样,出将入相、济世救民,如今遇到一位明主,也不藏着掖着了,把自己对天下大势的谋划,统统的倾诉出来了!</p>

    !</p>

    这也是诸葛亮的自荐书,能否打动刘备之心,并加入他的小政治集团,成为第二号核心人物,看这篇隆对策了!</p>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p>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刘皇叔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p>

    待天下有变,则命一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p>

    诸葛亮高谈阔论之时,顺手抓起一把豆子,在茅庐的地板,摆起了天下割据形势,以及未来的用兵方略,总体来说分三步:</p>

    第一步:占据荆州,建立基业,跻身诸侯之列!</p>

    第二步:夺取巴蜀,扩张实力,成王霸之业!</p>

    第三步:挥师北伐,钳型攻势,再次兴大汉天下!</p>

    三步环环相扣、有理有据,可行性非常之高,按照诸葛亮的计算,如果事情顺利的话,二十年之内能成大业,不过吗,却有一个先提条件…………</p>

    “先生之策、茅塞顿开,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真乃旷世之才也,不过吗,刘表、刘璋皆是汉室宗亲,与备有同宗兄弟之情,安忍夺其基业呀?”</p>

    听完一番宏图大略,刘备浑身颤抖,差一点原地蹦起来了,自己屡战屡败、在奔波逃命的同时,也在暗暗的总结经验,虽有一鳞半爪收获,却始终未得大纲领!</p>

    而孔明的这番话,像是指南针一样,让深陷迷雾之的自己,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刘备目光迷离起来,仿佛看到自己身穿五爪龙袍,端坐在洛阳皇宫--君临天下、执掌九州!</p>

    至于同宗兄弟,不忍夺其基业……这些是面子话罢了,刘备落难逃命的时候,连人肉都吃过呢,还有什么事做不出呢,没看他双手放在了地,死死按住荆州、益州两块地盘吗?</p>

    只要能得天下,别说是同宗兄弟了,是亲生兄弟、亲生爹娘又如何,不见汉高祖-刘邦争霸之时,说过的经典名言:‘你我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尔翁,则幸分我一杯羹!’</p>

    当然了,刘备流窜天下多年,也称的见识不凡了,诸葛亮的战略精妙,却也略有瑕疵之处,前两步没有问题,关键是第三步,也是最为重要一步,需要一个条件--天下有变!</p>

    曹家占据了原,麾下雄兵百万、战将千员,天下三分有其二,这样雄厚的军事实力,如果内部不出问题,政治不犯发错,刘备算走对前两步,割据了荆、益两州,北伐也是毫无胜算的!</p>

    “再敢问先生一句,‘天下有变’四字,具体指的什么呢……曹贼篡汉自立,天下群起攻之;还是曹贼魂归地府,诸子争夺大位?”</p>

    刘备考虑再三,还是出言请教了,这一点不弄明白了,自己最多偏安一隅,无法逐鹿原呢!</p>

    “哈哈!--以曹贼现在的实力,坐拥原、雄视天下,纵然行大逆之事,天下也无人能制了,不过谩骂几声罢了!</p>

    纵然奸雄散手人寰,也会把后事安排妥当,曹家诸子争夺大位,也不过是小范围之乱,不会影响到天下大局!“</p>

    诸葛亮连连摇头,否定了刘备的猜测,而后以手代笔,在地写了起来,要想撼动曹氏天下,只有一种可能了--萧曹反目、自相残杀!</p>

    只有萧逸起兵反叛,原才会混乱起来,曹氏才会走向灭亡,那个时候吗,刘备才有三分机会,再次兴大汉江山,另外吗,夺取万里江山之事,江东-孙家也有两分,萧氏则独占了五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