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00章 两件大事

    恰好苏殷和丽容从黔州放回来的送信鸽子飞到家,她也没有好心思参与回信。

    柳玉如只是大概地看了看信的内容,里面也没有什么大紧的事情,看来她们在黔州过得还算滋润,高审行并没有难为她们。

    高峻看过信也认为没什么,就把这事儿丢在一边。柳玉如对谢金莲道,“你给她们回封信,说说牧场村、家中的事也就行了,让她们安心在那里做事。”

    于是这件回信的差事就交给了谢金莲。

    谢金莲知道,凡是柳姐姐不大愿意干的事,那就只好自己去干,而且还要干好才行,因为这样的安排总是表明了她在柳姐姐心里的地位。

    谢金莲认为首先得在信里与苏殷和丽容说一说家中平安,比如高雄、高壮两个孩子能扶着东西走路了,还得说说新开建的两个村子,还有苏殷和丽容从黔州送回来的陈赡妻子、那个吕氏的近况。

    为此谢金莲还特意去了一趟陈赡在旧村的家,看了看他们的生活。

    那个吕氏从黔州搬到西州来之后,脸色比初来时红润了不少,也有了笑容。她白天去蚕事房做工,晚上陈赡回来时,饭菜早就做好了,而家里也被她收拾的井井有条。

    信写好后,谢金莲拿去给柳玉如看,柳玉如说,“我还信不过你呀,快送出去就行了。”

    谢金莲再用当初的那支细竹管儿卷了回信塞进去,用蜡封口时还把蜡滴到了手上。

    但总算柳姐姐安排的大事圆满完成,看着信鸽振翅飞入晴空,谢金莲这才长长嘘了口气,跑到厨房里去啃咸菜。

    谢金莲不知道,就是她回的这封短短的书信,在黔州掀起了一股汹涌暗流。

    ……

    黔州的澎水、洋水、洪杜三县引水工程进展顺利,那些引水的石渠都是就地取材,有的地段只须凿去石渠边界内的石头就行,总比担着担子跑十几里路浇水有效率的多。

    时间进入五月的时候,各县引水上山的石渠已经基本完工,每一处提升点上,蓄水池也都完工了。进度唯一滞后的就是各个取水点的水车,这是个精细活儿。

    但这事有李引在盯着,高审行认为可以喘口气了。

    李引都水使的任命由长安正式确认下来后,在黔州官场再度引起人们私下里的议论。

    人们都说,皇帝陛下对高刺史的建议简直是言听计从,刺史一个别出心裁的“六县都水使”说设置就设置上了。

    从六品下阶,这是一个大于中县县令和下县县令的品阶。

    在黔州,除了澎水这座有盐井的上县县令张佶是从六品上阶、仅仅比李引大了一阶之外,在县一级的官员中就算李引最大了。

    高审行志得意满,引水工程日渐接近成功和李引职位的被确认,让刺史大人的威信如日中天,他悄悄去都濡县私会吕氏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私会一个寡妇,至少不会引来像刘端锐那样的死敌,在都濡县,县令李引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员,而且他也十分注重替刺史遮掩行迹。高审行认为,自上次夫人崔氏原谅他之后,她是不知道自己与吕氏再续前缘这些事的。

    因为每当刺史在傍晚时分,说要到某县中连夜督促那些工程时,夫人的脸上总是看不出什么怀疑和不安的神色,“去吧老爷,只是你年纪已不轻了,总不能像年轻时候一样不知体恤自己”。

    倒是夫人的贴身丫环,常常会在此时看上夫人一眼。

    因为她已经悄悄地把马洇在沉醉中哭诉的那些话、一字不差地都学与了崔夫人。一位大家闺秀出身的刺史夫人,被一个如此随便的寡妇插足进来,当时崔夫人的脸腾地一下子就红到了耳根,但没有训斥她。

    丫环又试着补充道,“夫人,这些话当时就只有我一个人听到了,因为就我没有喝酒……”

    夫人无所谓地道,“那好,就只有你一个人可怜我好了!不过李大人总有酒醒的时候,那天你和李大人在一起,他对你们两个的事到底有没有个表示?”

    丫环摇头,这下子轮到她不好意思,好像没有完成夫人的重托似的,那晚与李大人睡在陌生人家的门洞那件事,她也没对夫人说。

    夫人叹了口气对丫环道,“唉,我们主仆两个,难道就这么不让人待见?!”

    ……

    黔州六月,有两件大事。

    一件是三县的引水工程迎来了阶段性的战果,三条从大河边延伸出来的石渠,借助了层层级级的水车,将河水逐级地引到了山上!

    相比于年初所进行的开荒拓亩工程,这又是一件创举,而且前无古人!

    自古水往低处流,有谁见过水会流到高山上去!那是只有雨水才能到达的地方。

    而这件壮举,就在高审行主政的黔州成为了现实!除了黔州,试问大唐境内还有哪一州能够做到???高审行意气风发,在一天的时间里奔走了三县,亲自主持当地的通水仪式。

    他带着李引,就让他站在自己的身边,又对着那些同样满脸喜气的当地官员们高声说道,“本官一向有功必奖,李引大人在引水抗旱中劳苦功高、有目共睹,一个都水使的职位是不够的!”

    在洋水河边,随着一阵震天的鞭炮声,高大的水车先由畜力起动,然后借助风力运转起来。河水被摩天轮上所悬挂的水斗舀起来、落下,倾入了石砌的水池中。

    水池漫漫蓄满,再从蓄水池的闸门、经石渠向着远方流去。在上山处还有一座水池,池中的水车再将河水向上一阶提升,人们发出一片欢呼之声。

    第二件大事,就是刺史六弟家侄女高尧的大婚吉期将至,高尧和长孙润的婚期就定在六月下旬,高审行与夫人计算着路程,如果这就从黔州出发的话,大概也只会刚刚赶上侄女的婚期。

    没办法,黔州离着长安太远了,山道、水道,一封信也要翻山越岭。

    长安的家中已经分别将信送到了西州和黔州,阁老并不要求在两州主政的高审行父子离开任所,但他们家中的女人们总得到长安去参加这一场盛事。

    不用说,黔州这里能去出席这场盛事的,只能是崔夫人,高审行离不开。

    于是刺史府马上忙碌起来,准备夫人的行程,安排护从人员,准备黔州的礼物,当然还有跟随夫人去长安的人选。

    以前的时候,不用说夫人总得带上她的丫环,但这次,崔氏决定不带她了,崔氏希望她能与李引大人在一起。

    夫人说,“苏殷离不开,但丽容无官无职的最好与我去长安。因为西州比我们更远,万一玉如和嫣儿那里接到的消息晚了、来不及赶到的话,那么有我与丽容两个赶去了,就不会空着座位。”

    丽容很高兴,因为又可以随着婆婆去长安一行了,而且还是出席这样热闹的场面,只是她觉着把苏殷一个人留在黔州,有些过意不去。

    苏殷对丽容说,“这不仅是母亲的意思,也是我的意思,因为一路上就靠你照料母亲了。”

    除了高审行拨出来的十几名护卫,为了崔夫人和丽容一路上方便,苏殷再把自己的女子护卫分出来六人,让她们随行去长安。

    黔州刺史夫人和西州都督的七夫人立刻起程赶往长安,而黔州这里,就剩下了苏殷一个。